【考古学】孙汝初教授:关于北方民族辽契

关于北方民族辽代契丹、金代女真实行铜禁期间,在当时铜器上留下的铸字、刻款文字中珍贵的契丹、女真文字遗物浅议
文/孙汝初
辽代契丹和金代女真是我国北方古代的重要民族。据史藉和考古证据显示,他们聚族而居,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民风剽悍。世代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骑马射箭是他们从儿童时开始练就的生存本领。他们大多平时放牧牛羊、在部落为民,到打仗时男女老少全民皆兵相互配合、团结一心,强悍的战斗力曾经使得富庶的南方大宋帝国屡战屡败,甚至在宋徽宗赵佶时期、连大宋皇帝宋徽宗在内的整个皇室也被虏掠北上,导至北宋皇朝的覆灭。
据考古资料显示,北方民族在史前和古代史上曾经因为气候变冷及其它原因反复向南方迁徙,对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的形成、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和华夏文明史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据现代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现代中国南方人中的大多数具有北方祖先的血缘遗传。历代北方民族的南下,把中原北方官话推广传播到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中国以北方方言为主的普通话官话、在南北各地成为各民族相互交流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标志。
与世界上许多北方民族南下占城掠地成为南方地区新主人以后,最后被南方先进文化融合同化的情况一样,中国的辽金民族与六朝时拓拔鲜卑、元朝蒙古族、大清满族等中国历史上曾经存统治南方的北方民族一样,最后被南方的先进文化和生活方式同化,融合在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这是全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辽金民族兴盛之际、中国北方虽然不缺金属矿产,由于他们大多是畜牧民族文化发展较晚,受金属开采治炼铸造技术不足的限制,以及战争制造武器、统治地区铸造钱币铜器急需大量金属铜。,他们的金属铜材多数依靠南方进贡和货物贸易获得,由于供给不能滿足需求,同时为了减少民间工匠制造生活铜器对铜材的消耗、以及防止因为生活铜器减少造成铜器价格上涨,民间工匠搜集国家发行的铜钱熔化后铸造生活铜器牟利,导致民间铜钱短缺造成对行政统治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中国政府在统治时期较少见的创举:在统治地区全国范围内实行“铜禁令”。据辽金史记载,辽朝和金朝都曾经开展大规模的“铜禁”运动,规定凡是民间使用的铜器、买卖的铜器都必须到当地官府登记、并且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验訖后在铜器上錾刻验訖的文字花押作为标记,然后才能在民间和市场上合法流通。否则就属于非法拥有和非法买卖,将受到国家律法的制裁。这就造成了中国历代统治史上较为特殊的“铜禁”运动。
据考古证据显示,铜禁开始于辽契丹。常见的方法是由当地政府和下属行政的录事司、铜镜局等组织在铜器外面或边缘錾刻文字标记,在金代时还加凿标记者的花押印章,并且授权验訖的机构也有扩大。从发现和出土的辽代金代铜器实物考察,辽代带有铜禁标记的铜器数量较少,主要发现在数量极少的铜镜边缘。使用辽朝建国早期用汉字部首边旁改制的契丹大字和后期使用西域回鹘文改制而成表音的契丹小字。因为有契丹文字的存世实物较少,以致錾刻、铸造在铜器上的契丹文字无法破译。建国后我国契丹文字专家刘凤翥先生和即实先生等专家学者,依靠捜集存世和出土的石碑、铜镜、钱币、印章和各种文献材料留下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开展破译,破解了部分契丹文字,刘凤翥先生著写了《契丹寻踪》、《契丹文字研究类编》和《契丹小字研究》等著作,即实先生著有《迷林问径》关于契丹小字研究著作。虽然在破译契丹文字,解读契丹历史上取得了进步,但限于刻有契丹文字的遗物和资料太少,许多契丹文字到现在尚无法破译,这些錾刻、铸造有契丹大小文字的铜器实物因此就多了一层证实契丹历史实物证据的作用而格外珍贵。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馆的一面铸有契丹小字的八角形铜镜据说为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而收藏在黑龙江上京博物馆一面边缘錾刻有九个契丹大字的花蝶纹铜镜也被认作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下图为黑龙江辽上京博物馆左边錾刻九个契丹大字的蜻蜓花卉纹铜镜

作为曾经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兴盛以后,联合北宋皇朝灭亡了大辽帝国取而代之。在大金帝国时期,女真族开头使用辽朝文字,后来在公元1191年(金明昌二年),金章宗下令废用契丹文字,使用结合汉字部首和契丹文字改制而成的女真大字,这种女真大字看上去与汉字相同,但却无法识读。后来在公元1138年,金朝又结合契丹小字创制了女真小字。与契丹文字一样,女真文字留存至今的遗物仅见少量石碑、钱币、铜镜和其它材料。建国后我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破译觧渎。刘凤翥先生著有《女真译语校补和女真字典》,还有裴元博作序的《女真字典》。虽然因为缺少文字实物,许多女真文字还无法破译,但由于女真字据认为是官方用字,对研究金史有很大的作用。

从重量在一公斤以上看不适合实用,应是神庙中供祭的女真兵器
金代因为统治范围广及中原,在汉人居住地区为了行政方便,大多仍然使用汉语。铜禁期间,从金代传世和出土的铜镜、铜器实物考察,所见錾刻、铸刻铜器上的文字大多是汉字加花押,极少见有部分铜镜、铜器上錾刻女真大字或女真小字铭文,因为女真大字、女真小字对破译金代官用文字有实证作用,所以錾刻、铸刻女真文字的铜器就格外珍贵,可想而知,这类铜器作为民族文物的文物价值要高于一般錾刻汉字铜器的文物价值,所以文物定级会高一些,希望阅读本文的收藏者注意这一特点。更希望对加強这类文物保护对收藏者有所扃示,防止重要文物被无意损毀。

辽金铜器因铜禁运动造成的验讫錾刻、铸刻标记,是辽金时期的特殊现象。这些遗留在铜器上錾刻、铸刻的古代文字,为鉴定辽金铜器的真假和断代增添了一道保障,另外由于金代各级政府机构遍及全国甚至达到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也为当时政府统治的地域史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因此带有验讫押记的辽金铜器要比沒有验讫押记的铜器多一层意义。
另外从考古出土和传世的带有辽金验讫记号的铜器除了铜镜发现较多外,仅见少量铜标头和铜钹上,因此在辽金铜器上錾刻、铸刻验记讫押的铜器实物数量上也并不是很多的。

右图带汉字冲刻款和錾刻花押的金代验记铜镜。
责任编辑:王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