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鸭绿江——中朝边境之行(三)
“天池南坡”
去南坡游颇有波折。本来天池只开放西坡和北坡,南坡是在中朝的边界线上,前两年开放过,后来不知是朝方问题还是中国自己觉得不安全,停止开放,今年又拒绝内宾,只接外宾团。但承包南坡的旅行社为求利,私下还是接待国内游客,只是价格昂贵,人均一千元,另有600元的导游费。为去天池的事,我们曾犹豫过,以往的经验,最著名的景点在旺季是不考虑的,而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沿鸭绿江游,天池可以过而不入。但既来之,且南坡是“控制区”,不必“看人头”,又能最“亲近”朝鲜,遂决定花这个钱。南坡旅游公司的负责人很谨慎,不主张我们去,因为最近他们遭遇了一次内宾投诉,原因可能是客人花钱上山,却因天气不好没看到天池。而这几天山上天天下雨,看天池的概率很低,他们怕再次被投诉。经过我们一再保证,负责人方松口,但总感觉他有点欲擒故纵的意思。

9:30发车长白,50公里路程,约一小时抵达景区大门。在途中有武警边防站检查,反复盘问为什么能去南坡,其实有什么可查的?即使叛逃,我也不会去朝鲜。长白县城是大晴天,山里却雨水涟涟,景区的大门很宏伟,但一个游客也没有,鸭绿江若清溪般在侧,是个小河沟,中国的一侧有铁栅栏,上面还挂着蛇腹型的铁丝网,四周都是莽莽森林,朝鲜一方也见不到人,看来也是“封禁”之地。我们乘一辆面包车上山,至山顶大约30多公里。越上山,雨越大,浓雾也越大,看天池的念头就此打消。一开始森林繁茂,渐渐变成苔原带——但这是理论上的,因为车窗外一片迷茫,如天地之鸿蒙,能见度不过一两米。所幸司机路熟,山道上也不会有会车,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就抵达山顶。
导游似乎有些幸灾乐祸,说你们下去体验一下。一下车,寒风刺骨,又夹杂着雨水冰雹,人下去十秒钟都呆不住。而四处白茫茫一片,别说天池景色如何,都不知它在哪个方向!我终于体会边防站严查我们的用心——这种天气上南坡,的确容易“叛国”,一步的闪失,就有可能去享受金家的“恩沐”。山顶居然还有中国军人,他们用一辆作战车当房间,还有一位战士持枪肃立在风雨中,宛如“冰山上的来客”。
天池是没看见,却省了我描写它,不如说说它的历史。长白山古称不咸山(不知是不是缺盐),三国时称盖马大山(朝鲜西北的盖马高原渊源于此),金代时才称长白山。天池是它的中心,称白云峰,朝鲜称长白山为白头山,天池主峰为“将军峰”。尽管自古有名,但一直没有人上去,或者说历代政府都没有派人勘探的习惯,直至康熙十六年,内大臣觉罗武等奉命勘察,才算对长白山地区有所了解。但据近代人刘建封所云:康熙朝屡派大臣,未得其真面,原因无非是“为冰雪雨雹所困”,且天池一带,“十日九雾,每遇昼晦,天黑如漆,风雹突至,故自古人迹罕至”。看来这是天池的正常发挥,我们深有体验,不能算没运气。长白山还是个“水龙头”,山之四周,百泉奔注,西南流入海为鸭绿江,东南流入者为图们江,北流者为松花江。就地势而言,“四面峭削,为东南势缓”,南坡其实是最平缓的。
原路下山,苔原带的浓雾略散些,偶尔能见到山坡上的草甸,上面开满了野花。不过天气还是太冷,让人没有驻足的雅兴。继续下山,回到森林带,雨下得更大了,打着伞,匆匆游完瀑布景点,又顺路看看鸭绿江大峡谷——倒是崖裂石削,鬼斧神工,12点左右即出景区。

“遗憾”
回到车上,裤子和鞋子都湿透了,又一时换不了,真是“破费狼狈游”。我有些不甘心,因为一路想让司机停车,好与边境铁丝网合个影,都没有机会,他们总说朝鲜人会找麻烦。而出了景区,停车场就靠着边境线,无拘无束,我终于在大雨中靠过去,手擎着铁网,摆出造型——中方认为,这是朝鲜“脱北者”的喜悦;朝方认为,这是南方离散同胞的痛苦。总之,我抓住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藩篱,我想填平两个民族的鸿沟,我不禁效仿着里根,大声向对岸的原始森林演讲着——“请拆掉这道墙”!直至平静下来,我才沮丧地发现,这道墙原来是中国竖的。
我们本来计划是沿着鸭绿江峡谷一直下去,有70公里的边境公路,风景美不用说,还能路过好多朝鲜村庄。但景区的人一直警告我们路不好,且隔江(那里的江面不过几米宽)的朝鲜小孩喜欢向中国的过路汽车扔石头。这是“鲜血凝成的友邦”对“修正主义者”的反戈一击,我们虽然无所畏惧,但路况实在不好,有沉陷且经常落石,这是因为沿途只有一个村子,政府保养公路的积极性不高,更没想到开辟“忆人家苦思自己甜”的观光新线路。权衡利弊之后,只好原路返回长白。
很遗憾,我们错过的不止是沿途的风景和朝鲜的“友谊石头”,更错过了中方为金日成“普天堡大捷”修建的纪念碑。1937年6月4日,金日成率领百余人的游击队,从那里跨过鸭绿江,袭击了对岸日本的森林警察所,这是他第一次率军进入朝鲜境内,尽管马上又撤回中国了,但对“三千里江山”意义重大。“普天堡大捷”在朝鲜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有如中国的“南昌起义”,为此,中国也在他当年渡江的边境立碑,以照顾彼岸的情绪。不过根据日方的资料:金元帅当年的作战对象只是5个日本警察,战果是击毙两名日本平民,一个是警察的女儿,一个是饭馆老板,也不知是不是日本人有意压低损失?不过比起普天堡大捷,在这段时期的中国密林中,金元帅还有对后世意义更重大的工作——5年后,他收获了一个“成果”,叫金正日。

“划界”(上)
长白山天池本来完全属于中国,现在东坡属朝鲜,南坡一国一半。这是在1962年,周恩来与金日成签订《中朝边境条约》,玉斧一挥,天池划给朝鲜一半,遂成今日的结果。
长白山当然不是“自古属于中国”,但中朝两国以图们江、鸭绿江划界由来久矣。清朝以前不说,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双方共同勘探边境,界碑设在天池东坡下十里左右的地方,也就是说,朝鲜拥有东坡半山腰以下,天池完整属于中国。自此,双方严守划界协定,图们江、鸭绿江的西边,是清朝的封禁之地,而在江东,朝鲜也一样“封禁”,不许民众过境,违者处死,是以长白山地区罕有人迹,成为动物的天堂。然而至同治年间,朝鲜咸镜北道发生大饥荒,朝民不顾禁令,冒死过江谋生,多集中于今天中国的延吉地区,朝鲜人称“间岛”,此为朝鲜移民之滥觞。至光绪年间,朝鲜政府命令流民返国,但扎根在中国的朝鲜人不愿回去,最后清政府正式立册收容,算是加入中国国籍,这是今天中国境内朝鲜族的来历。1887年,中朝再次划界,争议在图们江一带,由于越境移民的缘故,朝鲜人对图们江以西的延吉地区颇有企图,结果双方无果而终。由于中国当时是“宗主国”,实际控制朝鲜政务的是袁世凯,故未将朝鲜的异议当回事,自己立碑了事,此后朝鲜一直不承认,甚至将康熙年间的划界也称作为“不平等条约”。及1907年,大概是因为延吉的珲春与俄国接壤,进攻海参崴方便,当时完全控制朝鲜的日本人又觊觎之,又借机质疑双方在图们江的划界,引起极大外交纠纷,史称“间岛事件”。最后双方谈判,日本承认延吉为中国领土,但设立领事馆,拥有相当之治外法权。
但朝鲜人依然不服气,他们的逻辑如下:一、从远的讲,朝鲜人是高句丽、渤海国的后裔,中国东北的大部自古属于他们;二、从近的讲,清朝与朝鲜的关系不平等,所签订的边界协议是强加给他们的;三、延吉(间岛)过去是无人区,是朝鲜人过去开垦的,应属于朝鲜;四、长白山天池是朝鲜民族的“圣山”,应该完全属于朝鲜。
自满清以来,历代中国政府面对积弱的朝鲜也好,蛮横的日本也罢,对长白山以及延吉的领土问题皆寸步不让,相比之下,新中国很慷慨,给了朝鲜一半天池,大概是“鲜血凝成的友谊”的缘故吧!不过无论北朝南韩,皆没有丝毫感恩之意,反而积怨甚深。只是,目前他们因分裂自顾不暇,日后一旦统一,中土若有内部动荡,“间岛问题”极有可能重新爆发。

-
海底小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6 20:19:06
-
缪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8 10:33:02
-
王多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4 09:30:55
-
简不单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4 15:16:27
-
远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18:31:25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17:44:44
-
土豆丝欧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16:12:08
-
Joli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15:55:55
-
We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13:53:26
-
sleepwal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04:07:51
-
Yhobom.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02:41:49
-
贾不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3 02:29:06
-
WWW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16:49:50
-
马腾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11:57:04
药居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三) (1人喜欢)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二) (1人喜欢)
- 藏行杂记:从林芝到到朗县(一) (3人喜欢)
- 2024年读书杂记 (1人喜欢)
- “画饼的反攻”——《蒋中正日记》(1948-1954)读后(五)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