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击菜霸之后,他们还是在空地种上了菜
一、一道菜的灵魂是什么?

小区业主打井种菜,生产井井有条
这是在海南见过最具开拓进取精神的小区了。
一群正在变老的业主,孜孜不倦寻找空地种菜,他们最初在小区正门出口的马路一侧,铲除杂草开荒种地,挑水浇菜,以一带三,应者云集,分享劳动成果一团和气,交流心得体会不亦乐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不幸的是,城管可能觉得“有碍观瞻”,开着挖掘机连同菜地和还没开荒的土地一起平整,然后铺上草皮,还留出一块铺上沙子,安装上健身器材。经过这一翻捯饬,马路两旁看起来清爽整洁很多。这改变无话可说。
随后,“菜农”们又在小区西侧门靠近海秀公园处发现了新大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们撬开地板砖,移走瓦砾,在一块块荒地种上新希望。为了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有“菜农”开始收集家中的烂菜叶,主动清扫小区的落叶做底肥,更有甚者,他们还收集自家“农家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拓荒者正在发挥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海秀公园规划十年,尚无动工迹象,任由杂草丛生。我甚至有一个大胆想法,如果把这块地交给小区业主,他们都能把这个后花园变成自己的乐土,整个小区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而距离小区不到600米,就是海口曾经最大蔬菜零售批发市场之一的海玻农贸市场。我觉得他们种菜的很大原因就是目睹了市场的运作,对菜价及菜品失去信心。当大货车把成批的蔬菜用编织袋运进来,上面铺着一层层碎冰,零售摊贩一遍遍地往青菜上喷水,卖不完的蔬菜遮掩捂一夜,第二天清理下接着卖。这些端上桌的青菜,很多都失去菜品该有的灵魂,味同嚼蜡。例如湖北洪湖的莲藕到了海南餐桌,运气爆棚买到一两节,也吃不出粉糯之感,更不用说从雪地里拔上来的大白菜和生菜,水灵灵让人味蕾绽放,长途跋涉来到海南,如同一个美丽的姑娘青春已逝。
业主自力更生种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连“最后一公里”都省掉了,还没有农药、转基因之忧,他们把空余时间都利用起来,为自己餐桌健康奋力一搏,这比跳广场舞有益多了。
去年年底,海南惯例性掀起一波反映菜价高的舆论热潮,政府发文展开打击菜霸“百日行动”。而小区业主们“拓荒”的时间跨度更长,反正菜价居高不下是常态,空地种菜并非海口独有,很多城市也出现过“绿化带种菜”的新闻。
二、菜霸不见了,还应再做些什么?

当零售商赚不到钱,他们也会用脚投票
菜霸也抓了一些,平价菜点新增了不少。为啥市民对菜价下降还无感呢?
我在海玻农贸市场跟几个摊贩两天,顺便问了他们的经营现状。
第一家是洛川苹果专卖店,老板从洛川进货,存储在海口的仓库,在其他菜市场也有摊点。洛川苹果售价6到7元,卖一斤大概赚五毛多钱。过去一年,摊主说每日流水从之前的三四千元降到了一千元,目前刚好能维持。主要原因就是农贸市场多了,例如五源河农贸市场、椰海综合批发市场等等,自然就会分散这边的人流量,生意下降是必然。此外摊主强调一点,洛川苹果在海南市场是正宗品牌,售价稍高,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受疫情影响,很多人要保证刚需,就不再选择这个,消费能力也是一大决定因素。
谈及菜霸,他说早些年在别的市场还有人阻止货物进场,现在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看店铺标识不够明显,几次路过都不知道这里有卖洛川苹果。摊主说商铺要统一管理,不让挂其他广告牌。
第二家是海南特色水果店,经营释迦果、芒果、菠萝蜜等本地水果,客源大部分来自外地,也开通了省外快递等服务。老板坦言,过去一年生意流水下降了三分之二。水果的价格浮动比较大,因为客流量不确定,很多水果她都不敢进货。如金煌芒价格就下跌明显,基本赚不到钱。店铺两个人开销大一点,则入不敷出。
第三家是蔬菜摊贩,女老板主要任务是向一些单位送菜。谈及菜价,她说海南很多“水菜”(需要用水洗去泥沙后才上市的鲜嫩蔬菜,比如香葱、香芹等)都没法种植,加上今年天冷,只能从外地进货。受大雾影响,菜价自然就贵了。蔬菜价格高,是因为运输成本高。如果有一条跨海大桥,估计海南的菜价能降下来。
第四家是个香蕉专营店。相比过去一年,香蕉价格涨了五毛钱。店主说,香蕉是季节性水果,八月间大批量上市,会便宜一点。冬季香蕉生长周期变长,价格会上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海南市场香蕉供应其实不足。
总结聊天内容,大致得出一个结论,作为零售商,对于水果价、菜价的把控能力其实没有多大,哪怕进货渠道中间环节再少一点,菜价也不可能大幅下降。进货价格、物流成本、市场管理费、店面运营成本都摆在这里,哪一项都省不出来。菜市场的管理也没多大问题,租金根据人流量来收取,三个月抽签轮换一次。我的疑虑就是,既然摊位费是根据人流量来确定,现在人流量下降明显,市场管理方就缺了点应变措施。当然,零售赚不到钱,很多摊贩也会用脚来投票。过去因摊位费上涨,商家休市的情况也不少,管理方提早顺变或能避免这种尴尬。
很多摊主从早晨六点守摊,到晚上九点收摊,辛辛苦苦。但他们作为单个主体,对市民的“菜篮子”问题,却都无能为力,也不会考虑那么多。
媒体曾经报道,2014年海南市场本地蔬菜仅占3成;2017年,蔬菜自给率为50%,特别是夏季缺口最大;2021年海南目标是继续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生猪复养存栏达到350万头以上,保持常年蔬菜基地规模15万亩,蔬菜自给率达65%。
于是,海南的蔬菜、肉类缺口只能从外省调入,流程是生产者→中间商贩→批发市场→二级批发→零售市场→消费者,往往比本地出品多一个“二级批发”的环节。菜价贵,调节难,这些都是痛点。
如果本地种植面积大一些,填补外省调入的缺口,菜价问题还没有这么突出。问题是随着外来人口的进入,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很多对物价不满意舆论爆发点,都是在外来人口涌入的季节。
三、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减少中介环节,才能降低菜价
守着菜篮子,吃着最贵菜。这是很多人对海南菜价的一大见识。海南土好水好气候好,平均气温26℃,非常适合种农作物,是全国人民的冬季瓜菜基地。海南蔬菜这么紧缺,为什么每年冬天还要往外运?为什么海南自产的某些蔬菜水果,运输到了外地,还比本地便宜?人家就没有运输成本么?
蔬菜种植会产生紧缺与过剩,这是第二点认识。在海南,朋友圈最多的话题就是爱心蔬菜,当香蕉泛滥的时候,当地种植户求助一些电商平台销售香蕉,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地瓜、大蒜、南瓜等身上。
可以从海南商务厅一位负责人解读中找答案,他认为海南菜价一直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由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热带岛屿气候、组织化程度低、有效产量不足及终端销售规模小等多种因素所致。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私人投资建设或承包经营较多,民营企业均追求效益,也很难保障市场的公益性。解决方案需要通过全面落实好“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保障常年蔬菜基地供应量,建立与云南广西等产区的供销合作机制,落实并完善琼州海峡进岛蔬菜绿色通道等方式。
对于菜价的倒挂现象,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打了一个比喻,海南的瓜菜是面向全国的,是全国人民的冬季大菜园。有的种植基地虽然在海南,但就跟孩子代孕似的,生完孩子是人家的,直接拉走了。剩下少量再流入本地市场,经过层层转手价格就推高了。解决的办法就是让生产规模化,农村合作组织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合理计划每年的种植面积,形成产销对接链条,慢慢解决滞销问题。
农业生产共分四个环节,种子研发、种植养殖、运输、销售。其中种植养殖环节风险最大,利润最低,仅占总利润的不到10%。海南农作物受台风侵害的风险大,让单个个体承担,自然会提高出货价。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有更多的实力机构来引导农户种植,然后引入平价市场。
寿光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全国的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8000多名寿光技术员常年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2020年6月,寿光稻田镇蔬菜合作社联合会海南果蔬分会成立,为两地菜农搭建更便捷的交流平台,也标志着寿光蔬菜、反季节蔬菜将在两地合作下更直接、更便捷、更快速地出现在全国更多消费者的餐桌上,也包括海南本地。
自2005年起,稻田镇部分有见识、有闯劲的农民自发到海南种植甜瓜果蔬,将基地、技术、市场、品牌辐射到海南各地。目前常驻海南省的稻田镇甜瓜农户400多户,开拓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5.6亿斤,总产值16亿元。
海南可以学习“寿光模式”,带动更多企业、农户参与蔬菜种植,完善海南市场供给。该模式同样也可以移植在广西云南,弥补海南蔬菜种植短板。主动出击,是自己的孩子就该主动养,养熟了早点抱回来。
蔬菜供应是一项半公益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让企业自主投资经营,通过产销对接,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销售群众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并在价格异动时期自愿承担保障供应、稳价惠民的义务。也只有龙头企业加上政府资金扶持,这样的企业运作才有抗风险能力。如果将风险都推给农户,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或不足,不仅增收无望,而且不利于市场平稳。
四、“菜篮子”还需更灵活
降菜价是个系统工程
目前“菜篮子”已列入民生工程,这里面涉及到大量工作。第一要务还是减少流通环节,例如在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田头交易市场,变农产品田头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减少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销对接,改善冷链物流,配置田头冷库车,改善冷库运营条件,逐步增加农副产品收储品种,扩大冷藏储备规模等等。
还有重要一点,制定应急保障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当重大灾害天气来临或市场出现重要商品供应短缺、价格较大波动时,能够及时组织调运、投放,保障市场的基本稳定。否则一到气候突变,水芹涨到百元一斤,千夫所指,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最后,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减少中间环节。海口市菜篮子集团联手电商团购平台“京喜拼拼”开展“移动便民菜站进社区”业务,通过京喜移动菜站将各类平价菜品直接送进社区售卖,点对点销售,已经迈出第一步。
当外面椰子卖到10元一个时,我在小区团购4元买一个。试问一下,路边摆摊的菜农,他们卖的菜比市场便宜多少?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摆摊的适当空间,也是市场一种有益的补充。
还原一道菜该有的灵魂,就是缩短它上餐桌的时间,这也是降低菜价最好的方式。所有与这点背道而驰的,都只是表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