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竹家具——所氏竹业
导语:
同所老师也算是忘年交了,虽然相识只有短短3年,但每次见面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在我看来,所老师算是圆竹家具的领军人物,从北京孤身一人把圆竹家具技术带到安吉、再到云南,对圆竹家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识所老师后,我对竹子的认识就到了细胞级,他的办公室如同化学实验室。仪器、试剂、材料填满了整个桌面。如今与所老师的工作室仅一步之遥,但却被周遭发生的事情影响着,像是即将离别的故人,急于写下这篇文章记下彼此的来往。
缘起故宫

我以前在北京市做建筑装饰行业的,还有一个餐饮公司。03年非典的时候生意很淡,在家里闲的时候,正好我的家里来了一门亲戚,说要到故宫去看。我就带他到故宫去了。我家这个亲戚很有意思。他说故宫一共是99999间半房子,他说玉皇大帝的玉宫是一万间。我就一定要把故宫的房子走完。那么我也就是跟着他大概走了两天的时间,就一间一间的看,但虽然有些在关闭没开,但是很坚持,很执着。就通过这次事,他就把我带到这个境界里来了。因为走到一个大殿的时候,我发现一把竹椅子,以前故宫我去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这么去走过,因为他的坚持。这把竹椅子距今已经八百多年历史了,那么我挺好奇,这个竹家具能有八百多年历史,这对我触动很大,我也想尝试着做一下,03年到04年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后来04年我就决定考察一下竹子。因为一个北方人,从来没有零距离接触过竹子是什么样的。我用了1年的时间,走了中国11个产竹大省。发现这个真的很有意思,结果就每走一个省,就采集了当地一些竹子运回北京,当时买竹子花了20多万。然后再北京大兴的旧宫租了6间的地下室开始研发。另外一层面的原因就是大红门的红木家具有很多家具都是仿竹节的。那么我就突发奇想,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竹节,那么喜欢竹子,那我何不用原竹子做家具,这一想就做了15年。我发现中国人喜欢竹子,不是一般的执着,因为文人对竹子的这种谦虚,这种风骨,中国人骨子喜欢它因为这个文化的渊源,我就一定要走下去。
解决竹裂问题

刚开始竹子弄回来之后,北京到1月份的时候暖气一开,一开窗一通风,让我体会到一种什么叫爆竹的感觉。原来我买回来的都是鲜竹子、一到北方后,它迅速地干燥以后,竹子就爆裂。然后天天晚上就听到爆竹的声响。这个事情就让我从新解决竹子裂的问题。我用了五年的时间专门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就跑到西单图书馆,一瓶矿泉水,两个面包,在那就是每天在那查资料。在03年,关于竹子这种东西的资料很少,这是近几年这方面的资料才多了起来,查到一个叫张奇生的那么一个教授,它是中国唯一的竹行业里面的一个院士,我就跑到南京找到张院士,探讨一些问题,他虽然没做过原竹这方面的研究,但是他给我做了些提示,那么我就按他的方法,就回到北京,按他的方法做了一些做了一些尝试。最可笑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从救护市场买了10台家用微波炉把它打通,前面第一台留着门,后边最后一台流着底,把它串联起来,用微波碳化的方法来解决竹子开裂的问题。成功是成功了。因为微波炉是每台的型号不一样,电压不一样,供给不一样,所以电表总要烧掉。当时租的人家房东就不乐意了,说你这样不行,他那变压器最后都给烧了,后来我就跑到青岛有一家公司让他去做一些实验。那么最终实验结果是什么?是成功的。就是说它能解决竹子的开裂、生虫发霉,因为竹子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淀粉、氨基酸,通过微波碳化,就把这些东西都排解掉,就剩下干的干物质干货了,所以在北方再不会开裂,通过一些方法最后解决了我在北京解决了开裂问题。
红楼梦家具



到08年的时候,新版红楼梦,李少红导演导演的那部。他07年到安吉,当时我在安吉有一个店铺,他到那去看到竹家具以后他很惊奇,因为他想在红楼梦里面所呈现的都是原竹家具,他就找到我,找到我以后,他说能不能生产这个,我用了8个月的时间,给他生产了100 多件。现在红楼梦里面那个场景里面用的家具都是08年的时候,这开是做的第一批的产品是给红楼梦做的。
把竹子做到极致

我就想把竹子极致做得更好,让他能进到千家万户,能让他把过去几千年独家剧颠覆掉。按北京话说叫不闹南墙不回头的,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性格,要不就不做。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真的买张车票都拿了,那个时候都已经到那种程度了,但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往前走。创业我觉得是乐趣。04年我去考察竹子的时候,被马黄咬过,也曾经失足掉到山间,结果也是命好,这个也没出什么大事情,
竹家具 竹文化

但是我觉得这是乐趣。他那一直支撑往前走,我认为原竹家具它的工艺品,他没有尽头,因为文化这个东西它是无止境的,他一定还有更高层的东西能去探索。咱们有一个大文豪叫郑板桥,老百姓口熟能详的一句话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把竹文化这种元素一直延续到现在,但是我坚持他做的是什么?过去中国传统的家具都是通过文豪的笔墨,包括诗人的诗歌来体现他。
他们在说竹子如何好,对吧,包括他们画的那些画,但是真正能把竹子能往下去延伸的话,我就要有一代人一代一代去传承它。就过去那种圆珠家具做起来以后咯吱响。几千年来他还是那种状况。那么我在想通过现代的工艺,通过现在的设计改变中国那种传统的设计。所以我觉得这种文化的支撑是我们往下去走的,是必须要走的这一条路
虽然这个家具是我的原创,但我觉得这条路很长,还需要下一代人再继续往前走。它自带文化符号,需要我们这些人去赋予它更有生命力的一种呈现。他的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攻克了,那么我们需要还有一些包括我们跟北京大、南林大的合作,跟他们做一些工业设计方面一些突破,就把它这种简洁的就是用现代话说叫剪钟式的这种做法去做。那么我想对中国将来竹材的应用,让他更艺术化,我们觉得是往前迈了坚实的一步。
环保竹

竹是环保的,而且它是可持续再生资源。中国占全世界竹资源70%,但是现在中国的资源利用大也就大概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就是说还有还有百分很大的利用空间,还有百分之八十几,现在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那么我们的责任是通过我们的开发,我们的研发,把这些竹材利用起来,让竹农致富,像中国产竹很多大省基本都在贫困县,这一段那么如果我们把竹材做好以后,就是能把竹材利用起来,首先能扶贫,第二能致富。第三,能让这些竹工艺品、竹家具走入咱们大家平常百姓家,让大家都来分享这种与环保家具绿色生态家居的一种乐趣。

我们也在北京的技术监督局做过检测,那么我们的家具它有很多数据方面优于木制价值。我们做这方面检测。所以绿色环保这个概念,那么我们一定要带入市场,带给大家,让大家来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