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3方程式:赵英俊以及“人生赢家”的一种成功模型
更多财务自由干货,关注我的公众号【不懂经】
一、
我知道的唯一一个赵英俊,是很多年前,在赵本山的小品里,一个去相亲但是太紧张,总是把自己的名字介绍称“我叫不紧张”的赵英俊。
今天看到一个叫赵英俊的歌手43岁就去世的新闻,而且他好像有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大街小巷的作品,如《刺激2005》、《送你一朵小红花》,但我却从来没有听过。
这种感觉和他英年早逝的消息一样,遗憾又震惊。
于是,我去了解了一下赵英俊。
2017年的时候,《南方人物周刊》对赵英俊有过一篇访谈,时年40岁的他,说自己“眼下没有困惑,过着快乐的日子,是人生的赢家”。
虽然谁也想不到他三四年后就会病逝,但是这种快乐和赢家的感觉,也是很少人能体会到的。
赵英俊不是天皇巨星,他应该也买不起上海的大平层,但是从他的人生履历,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成功。
结合之前的观察和思考,我试着总结出了一种普通人能适用的成功模型,命名为“复联3方程式”,供大家参考、批判、点赞、在看。

二、
赵英俊本来很可能在东北的一家银行里退休的,或者中途被优化、被再就业;
但是在他20来岁的时候,互联网爆发了,他在网吧里发现了一个无限的全新的世界,原来还有那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
后来他干脆从银行辞职,白天睡觉,晚上去酒吧驻场,结束后去网吧待到天亮。当别人都在打CS、红警、传奇的时候,他在网上了解音乐、浏览器材。
然后自然而然地,他觉得自己“要去有更多资源、有更厉害的人的地方”,要当明星。于是先去了北京,后到了上海;从酒吧驻场,到参加选秀节目。
2004年底,在阴冷的上海,他创作了那首《刺激2005》,给他带来了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网络走红。
参演电影《夜店》让赵英俊认识了徐峥,也让他决定重新回到北京,因为上海太舒服了。
2011年赵英俊回到北京,2012年,徐峥的电影《泰囧》的配乐出了点问题,找到他接手,特别顺利,特别高效。
再后来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成为人生赢家之前,赵英俊做过银行职员,搞过摇滚乐队,在酒吧驻过唱,参加过选秀节目,做过演员跑过龙套,还干过配乐、编剧、策划等等。

三、
赵英俊的经历,让我想到另外一个曾经的银行职员,就是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的(没看的一定要看)、“系统驱动VS目标驱动”理论的创始者,斯科特·亚当斯;在他获得成功、拥抱嫩模之前,他也挣扎过好多回。
亚当斯先在旧金山的克罗克银行工作,后来去太平洋贝尔做财务,前前后后上了整整16年的班,但是在私底下,他折腾了很多后来都失败的致富项目。
在他的《How to Fail at AlmostEverything and Still Win Big》(拙译为“如何在全面搞砸后仍能大获全胜”)一书中,亚当斯全面回顾了自己搞砸的活动:
两款以太空对战为主题的电脑游戏:他买了一台厚厚的笔记本,起早贪黑自己编写,分别花了两年和一年时间完成,但外面的游戏设计技术发展太快,让他都没有心思去做推广。
松香包魔术贴:一个发明,可以供网球运动员保持他们的球拍不湿汗;律师跟他说这根本不值得申请专利。
冥想指南:斯科特从大学就痴迷冥想和催眠,他编写了一本冥想指南,还打了广告,结果只卖出去几份。
金点子网站:一个大家可以在上面发挥创意、提供点子的网站,但是大部分点子都乱七八糟,达不到可以商业化的程度,后来关掉了。
视频网站:在油管出来之前,他和别人搭建了一个可以在上面分享视频的网站,但是时机不对,太早了。几年之后,谷歌以20亿美元收购了油管,它的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
送货上门:在外卖和货拉拉出现在之前,他开创了这项业务,可以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把货物送到业主的车库;由于安全等原因失败了。后来出现了一家类似业务的公司,他就买了很多该公司的股票,结果这公司倒闭了。
他还发明了可以把软盘和文件装到一起的文件袋(那时候还没有U盘),可以插入广告的电子日历,还有手机按键键盘,但科技发展太快,都失败了。
他投资经营了两家餐厅,没有亏,但是也没赚钱,都关了。
复合食品:因为喜欢健身,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补充能量的复合食品,在7-11、沃尔玛等超市都有铺货,但是味道太差,销路不好。几年花掉几百万美元之后,他卖掉知识产权,退出了。
他在上班时间开始画漫画,开始投稿给两家最赚钱的杂志《花花公子》和《纽约客》,都被拒稿了。
斯科特·亚当斯最终成功,走上财务自由,还是靠画漫画,一边上班一边画,然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的漫画《呆伯特》系列,被一份报纸的编辑发现,非常喜欢,安排刊登之后一炮而红。
如果赵英俊没有认识徐峥,如果斯科特的漫画没有偶然被发现,会有他们后来的成功呢?这里运气有多大的成分?
运气确实很重要,但俗话说,运气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让自己进入到那个游戏、达到一个可以资本化自己运气的位置,更加重要。

四、
从赵英俊到亚当斯,中上之资的人,没有天纵之才,也没有继承大量的遗产和资源,他们的成功,让我总结出一个方程式:
复制x复合x复利=财务自由
姑且命名为“复联3方程式”吧。
可以扩写为:
创造能够大规模复制和销售的产品x培养几种擅长的复合的技能x在长线的游戏里收获时间的复利
1、创造能大规模复制和销售的产品
赵英俊创作出《刺激2005》之后,从上海回到北京,走出自己花6年时间打造的生活秩序,就靠着自己在上海做音乐赚的钱,支撑到后来的《泰囧》。
有“中国比特币第一人”之称的李笑来,曾在新东方教书7年,但是他自己真正感受到财务自由,是出版了一本《托福核心词汇21天突破》,这本书后来不断重印,不断给他带来“睡后收入”。
亚当斯折腾了那么多项目,真正赚钱是靠着《呆伯特》的版税,也让他从银行离职,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和连续创业者。
亚当斯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就认识到,他不想靠出售时间去赚钱,至少不能直接出售,因为这有一个上限;他想创造一些大众想要的东西,然后去疯狂复制。
可以大规模复制的,现在大家比较容易想到的,就是知识类、创意类、设计类的内容,文章、电子书、实体书、图片、音频、视频、网站、手机应用等等。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想想,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这些形式呈现出来。
2、培养几种擅长的复合的技能
亚当斯有一个理论,你每熟练一种技能都能提升你成功的概率,除非你有某种特别超出常人的天赋,不然的话,你有几样良好的技能,也可以收到卓越的效果。
好x好=优秀。
虽然他的各种创业项目看上去都没有成功,但是他收获了很多技能。
他可以算是最早一批的电脑极客,他的绘画、写作、演讲等技能都不算很好,但是复合起来让他很成功;他还有营销、企业管理、会计等方面的能力。
李笑来在买比特币之前,做过销售,卖过服装,开过电脑公司和网吧,建过网站,做过老师,写过书,开过留学咨询公司。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必须的,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就基本不再学习的人,没有未来,必然会被优化、被替代。李笑来在新东方期间,每个月都花上千元买书,吸收知识。
发掘自己擅长的技能,然后再围绕着它,培养几项有竞争力、能够促进大规模创造和销售的技能,是取胜的关键。
在《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中,纳瓦尔建议的几项能力是,阅读、写作、说服、算法或者说是编程;
亚当斯列举了几块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知识或能力:公开演讲、心理学、商务写作、会计、设计基础、克服害羞、第二语言、高尔夫球、说服力。

3、在长线的游戏中获得时间的复利
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复利的重要,而更多人没有认识到,不仅时间可以带来复利,知识、人际关系、技能等都可以带来复利。
李笑来说,他很早理解并相信了复利的力量,而在没有继承资产的情况下,他选择了知识积累,并且笃信知识的效用。
他相信,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天,知识会变现的,而且它一旦变现,很可能瞬间就能抵消过往所有的挫折。
结果在他39岁那年,2011年,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斯科特的观点是,一旦你优化了自己的能量、技能和系统,你的成功所需要的就是运气;而如果你在游戏里待的时间足够长,运气就有很大可能找到你。
《泰囧》成功之后,赵英俊的作品慢慢多了起来,然后他写了《塑料袋》。他感觉这是它的宿命:10年前写的歌,就是为了10年后的今天。
10年说长很长,说不长也不算长,关键是结果很好。10年,可以玩两局,快的话甚至三局,复利的游戏。
复制x复合x复利=财务自由
创造可以大规模复制和销售的产品x培养几种擅长的复合的技能x在长线的游戏里收获时间的复利
“复联3方程式”,是一套认识论和方法论,关键还在于执行。
上面提到的几个人,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而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更为关键。
五、
赵英俊说,
“成功有两种。一种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还有一种就是,你用你喜欢的东西赚一口饭吃。玩音乐、搞电影,这算什么得意吗?也不算得意,没有困惑,没有沮丧。我觉得我过着想过的日子。”
用你喜欢的东西赚一口饭吃,正如纳瓦尔在《如何不靠运气获得财务自由》中说的,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用真我避开竞争,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利基市场上,也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因为时代不同了,有很多的工具和杠杆可以使用,保持学习和自我迭代,就有更多赢的机会。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献给这两年被优化、被失业的人的,特别是中年人,像赵英俊这样的年龄;即使没有成功,还很普通,甚至人生被归零,也不要沮丧,因为活着就有希望。
重新调整好方向,使用“复联3方程式”,再加上工具和杠杆,努力不懈,用5-10年的时间,达到财务自由、成为下半场的赢家,并非是痴人说梦。
往期精彩: 罗翔、阳刚之气、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及好的教育 救命的癌症特效药一年药费50万,但你可以不是药神 耳光、代孕、隔离:脑子里有这样1根弦,人生不至于被一次风险全部击穿 带病(不是代孕)投保一定会拒赔么? 432拼少少:一种完全“反996”的商业文明正在兴起 马斯克+纳瓦尔+巴拉吉:比特币及去中心化革命的到来美股散户反杀大户的背后,原来是“P2P受害者”的孩子们长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