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谷或许并不欢乐
(明明脑子里有好多话要讲,写日记的时候却怎么也拼接不起来,于是只好瞎写。)
不知不觉中回来已经快两个星期,也就是说虚度了两个星期,读回来考试周没看的书,看回来考试周没看的电影,睡回来考试周没睡够的觉,补偿性地生活。起初还因为爱美而坚持每天戴隐形眼镜,几天过后彻底放弃,架着框架眼镜、蓬着头发就能窝在沙发里看书了。昨天因为要去欢乐谷,所以久违地打扮了下,结果被镜子里挂着两个黑眼圈的自己吓一大跳。
通过这次去欢乐谷的经历,我总结出来两条:一是这样的游乐园一年去一次就好,否则要吓出心脏病来;二是像我这样的人,第一个玩的项目一定得是跳楼机。我其实胆子很小,失重的感觉实在不适,但每次去游乐园都要在脑子里进行天人交战,主要是我既不敢玩,又觉得不玩实在可惜、没体验感。所以在一群小姑娘蹦蹦跳跳、一脸兴奋地奔向一个又一个刺激的项目的时候,我这个20岁的人跟在后面不停地做思想准备,还要感叹“真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我们卡着刚开园的点就进去了,结果大的跳楼机还没开,遂决定先体验下小的,谁知道三四层楼的高度,把我跟筛豆子一样上上下下,起初我还尖叫,后来已经吓呆了,面色苍白(我猜的)地一次次失重,彻底失声。于是大的跳楼机更是让我望而生畏,再不敢上去了。后来终于克服自己,一股热血地决定去坐过山车,等着发车的时候我的腿一直在抖,还不停地安慰自己:syt死了也就这么一下!只要从那个最高的地方掉下去之后就再也不害怕了!我想过山车上的我肯定就像失智的梅超风,瞪着眼睛,叫不出来,头发乱飘。好了,下来之后我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于是大摆锤也去了,万花筒也去了,我感觉自己彻底克服了(虽然在万花筒上大叫“我不想活啦!我不做人!”被旁边的小学鸡狠狠嘲笑了hhh)。



在欢乐谷里工作的每一个人,小哥哥小姐姐们,都乐呵呵的。温柔地提醒我们怎么系安全带,恭喜我们挑战成功,笑盈盈地跟我们挥手再见(真的很辛苦很像机器人!我想到每天他们要重复多少遍啊),旋转木马那里的小姐姐还给我们唱歌,举着话筒跟楼下放音乐的哥哥互损。晚上游行的时候,大家都穿很夸张的、装满了发光条的衣服,一边走一边跟小朋友们握手。我想工作当然是辛苦的,赚钱不容易,可是在一万种辛苦的工作里,我觉得必须时时刻刻笑、时时刻刻保持温柔有耐心的工作是最累的。(哎突然觉得自己好矫情)
去的路上我们经过某座立交桥,有一个看起来二三十岁的女孩,穿着脏脏的粉红色羽绒服,目光呆滞地沿着桥边走。一瞬间就和我们擦肩而过。我想她会不会是要去寻死?立交桥上哪让走人,这样下去被车撞到了怎么办?可我虽然这么想,可还是任由她走掉。我几乎讨厌这样冷漠的我。奇奇说:“我才懒得管,她被撞到了也是她活该!”妙妙也这样讲。是因为她们太小,还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样的,还是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育过她们去关心别人?其实我更倾向于后者。
我是在小县城里长大的孩子,所以看到奇奇她们的生活方式不禁瞠目结舌:周一到周五上学,周六和周天补课,学钢琴,学羽毛球,娱乐方式就是去万达或者永旺逛街吃东西,以及被允许在iPad上面刷短视频。我一直觉得奇奇相较于同龄人来说是个不太成熟的孩子,五年级的她依旧喜欢用大吼大叫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不清楚开玩笑和认真讲话的区别,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可是奇奇和妙妙身上具有共性,是冷漠,对待他人的冷漠。可以轻轻松松去评判电梯里遇到的一个女生“她好丑啊”,考虑问题的时候第一步永远是“他有没有麻烦到我”。她们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爸爸妈妈教她们做英语阅读、做数学题,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虽然这个词已经变形了)的生活环境,譬如上最贵的补习班,每个暑假出去旅游之类,可却对她们的为人处事的品质闭口不谈。是觉得这些不重要吗?是觉得可以任由小孩自己学习吗?类似的禁区还有爱情,还有性。我虽然不知道父母应该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我想绝对不是沉默地回避,而孩子们对其抱有一种带着厌恶的向往:不厌恶,就成了异类,仿佛就是早恋的种子选手(早恋这个词也十分令人无语,真有父母正视孩子成长阶段正常的感情需求吗??),所以看到男女拥抱牵手接吻,或者言情小说,就要毫不犹豫地批判“好恶心哦”。
她们成熟得太快,可也太不成熟。她们会从抖音上学一些流行语,看过很多网络小说,总觉得大人们很烦很无聊;偶尔我也能感受到奇奇的童真,她会羡慕我拥有自己的手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会认真地跟我讲“学习好痛苦啊,我真不想活了”,我认真地听她的烦恼,好像也回到了自己的小学时代。我想生育本就是很自私的事情,没有哪一对父母是经过小孩同意之后才把小孩生下来的(当然目前也没有办法),可一个小小的孩子,飞速地度过了学前的几年,就要开始参加竞争。二年级的孩子学三年级的课,三年级的孩子学四年级的课,这样才能出类拔萃;就算不上学而思这样的提高班,也要在周末跑去补习班一遍遍强化平时的课,要不然就会落后。她们当然不懂学习是什么重要的事,只觉得这件事占据了自己百分之九十的生活,只有擅长学习、或者有成果的人才会觉得学习很快乐吧?可是对于大部分普通小学生来讲,学习有什么快乐可言?家长教得也很痛苦,小孩学得也很痛苦,我猜老师盯着平均分看一定也很痛苦,是什么在敦促这大家一环环相扣互相折磨呢。我不细想。我想要是真的爱一个小孩,想要好好呵护她,那就别让她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好了。
小时候爸妈带我去甘棠公园玩,我总要玩飞椅,怀揣着那种“我有点害怕但是不玩好可惜”的心情坐上去。椅子飘起来,我紧紧地抓着吊椅的绳,一圈一圈越荡越高,波浪一样的轨迹,就会失重,心“砰”地一下子掉下去,好像肚子也在往下掉。可我还是要玩。妈妈站在围栏外面看着我,每次我经过那里就朝我招手。有次我下来后她对我说,你的脸都吓白了。昨天也兴冲冲地坐飞椅,我才发现,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啊,根本不害怕啊。可是小时候一个人坐着飞了一圈又一圈的恐惧感犹在昨天。是因为这里的飞椅太矮了吗?是因为小时候个头很小,看什么都觉得很高大吗?是因为这也算长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