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依赖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人际交往
第六章:相互依赖理论
奖赏: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正向的经验、体验和事物,既有与个人感情无关的好处,又有带个人色彩的亲密感和心理收益,比如接纳、支持等。
代价:负面的经验、体验、后果等,比如金钱支出、身体受伤和心理负担。心理负担是亲密交往中最重要的代价,包括担忧、沮丧、遗憾等等。
结果=奖赏-代价
结果的正负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满意度和替代收益。
满意度=结果-期望水平
期望水平:在交往中个人认为应当得到的结果值。期望水平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同时也随着我们得到的关系结果而波动。(书中comparison level翻译成比较水平,为了便于理解,我称它为期望水平。)
替代收益:离开目前的关系,投入可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结果,即离开的净收益。说得直白点,替代收益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目前关系的最差结果,它是决定我们要维持或离开关系的主要因素,也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
很多外部因素会影响替代收益,比如替代伴侣的合意性和可得性、以往对关系的投入、孤独以及心理收益,包括姻亲的关爱和尊重等等。同时,也有很多主观因素影响个体的替代收益,比如自尊、习得性无助、信息的获取等等。
满意度和替代收益是相关的。只有在你意识到合意的替代伴侣时,替代收益才会提高。但如果你对目前的伴侣感到满意,你或许并不会过多地四处寻觅。因此,亲密关系破裂之前往往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痛苦中煎熬。替代收益最终超过了目前关系的结果,或者说结束的代价明显降低了,那就会促使人们采取行动。
归根结底,人们不幸福时并不会去离婚,但如果在别处的前景最终看起来更光明,不管怎样他们都会离婚。
由实际结果、期望水平和替代收益三个因素的变化可得出四种不同的关系类型:幸福而稳定的关系、不幸福但稳定的关系、幸福但不稳定的关系、不幸福也不稳定的关系。
对亲密伴侣的依赖可以孕育承诺,即持续亲密关系的意图。满意度和替代收益会影响承诺的多少。感到幸福、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都会增加承诺。
亲密关系中的贪婪与公平
相互依赖的实质:为伴侣提供满意的关系结果与自己利益攸关。人总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当人们得到了不错的人际交易时,他们会依赖自己的伴侣。
如果伴侣双方都想亲密关系持续,双方都应该深思熟虑地保护和维持对方的幸福。
拥有一位以悉心照顾我为乐的伴侣真是只羡鸳鸯不羡仙。作为报答,我也会竭尽所能使他快乐。
交换关系:由外在的公平交换规范调节,人们为他人付出期望得到同等回报。多为陌生人或一般熟人之间的关系,肤浅、短暂,任务导向型。
共有关系:以关心伴侣幸福为特征,不会严格计算自己付出的代价,也不会热切地渴望立刻得到回报。伴侣对彼此的关注和慷慨越多,就越幸福。
你的关系结果/贡献=伴侣的关系结果/贡献
人们厌恶不公平,最好的情形是公平分享关系结果。获益不足会降低对关系的满意度。但过度获益未必导致不舒适,有些人过度获益时反而感觉良好。
如何恢复公平:要求更好的待遇;减少自己的贡献;改变认知恢复心理上的公平;放弃关系寻找别处的公平。
也许并非所有人都会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有可能是,当人们不满意时,公平问题才会凸显出来。在一段具有很高奖赏价值的关系里,是否公平可能微不足道。
不论你是否注重公平,在一些敏感领域保持公平尤为重要,例如家务劳动和照料小孩。已婚女性在家务分配上很难得到公平对待,婚姻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男人更少做家务,于是就有了抱怨的妻子和厌烦的丈夫。这种不公平会给亲密关系造成极大的压力。
男人要多做家务、照料小孩、维系爱情,这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