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103):一雪前耻
梳理和整顿完内部,赵普开始将目光投向帝国的西北方向——李继迁。自从李继捧献土归地以来,定难五州这片地方就从来没有安生过,李继迁及其追随者就像生命力无比强悍的野草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根除,宋朝的宰相来回换却没有谁想出什么办法能够将其制服,而如今这个难题就摆在了再度登上宰相之位的赵普面前。
公元988年5月,一道诏令从京城开封发出:感德军节度使李继捧复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国姓为赵,名保忠,授夏州刺史、银、夏、绥、宥、静五州观察处置使之职。
时隔数年,当初的西北王李继捧即将再次回到故地重新做他的党项之王,而且赵光义还将定难五州之地的军政钱粮俱划归其管辖(宋朝的驻军不在其内)。这便是赵普想出来的对付李继迁的办法,一个词概括——以夷制夷。在赵普看来,既然我宋朝费尽钱粮和军力搞不定你李继迁,那么我为何不让你们党项人自己内斗呢?况且,李继捧可是比你李继迁在血缘上还要正统的党项贵族,两人若论民望人心,李继迁还得自认小弟。
后世对赵普的这个做法褒贬不一,赋予李继捧如此之大的权力几乎就等同于把已经到手的西北五州又还给了党项人,也就是说宋朝这几年全是在白忙活,而且还搭进去无数的民力、财力和军力。更重要的是,李继捧重回西北之后不但没有压服李继迁,反而让李继迁变成了一头猛虎,甚至于连他李继捧本人最后也成了一个在宋朝、辽国和李继迁三者之间来回摇摆的多面间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但在当时谁也不会提前预知李继捧会把事情搞砸。而且,赵普这样做还有一个短期可见的好处,它可以让宋朝暂时性地从西北抽身出来,从而能够全心全力地将精力用来对付辽国。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沉寂了一年多之后,北方的辽国人此时再又开始蠢蠢欲动。
这年六月,辽国正式下诏命令各军准备攻城器械以备秋后南征。九月,辽国太后萧燕燕、辽圣宗耶律隆绪以及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辽国文武重臣率领大军进驻幽州。
帝国北疆再次战云密布,赵光义命郭守文为镇州路都部署,命李继隆为定州路都部署以备辽国进犯。
照例,战前赵光义对郭守文面授机宜:“我们的策略仍然是固守为主,不可与敌野战争胜,只需坚壁清野即可。如果有机会则出其不意地率兵掩杀偷一把鸡,如此可使我师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辽军敢以大兵攻城,汝辈且固守待援,朕必率精锐赴援,那时候辽军必然大败。如果不胜,我们则分守各处要地,此乃百战百胜之法。”
这就是赵光义的应敌之策。怎么样?高明吧?高,实在是高!佩服!只是,我在此真的好想知道伟大的太宗陛下为何不把他的那个超级万全阵拿出来在辽国人面前亮个相呢?
有了这样的皇帝和这样的应敌之策,北方边境的各个兵力虚弱的小城注定了要被辽军血虐。九月月二十六日,辽军进至涿州城下,在劝降被拒之后,辽军开始攻城。几天之后,四面被围的涿州被辽军攻陷。
十月,辽军破宋军于沙堆驿,大败益津关宋朝守军,进而挥兵入长城口。十一月,辽军在击败长城口的宋朝守军后进入河北保州境内,随后辽军占满城,下祁州,拔新乐城,破小狼山寨,辽军所过之地纵兵大掠,河北大地再次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纵情地撒野了一番之后,辽军名将耶律休哥所部将下一个攻击的目标锁定在了位于唐河以南的河北重镇定州,而定州城里的宋军主帅正是当年君子馆之战时被骂作懦夫和逃兵的宋朝第一国舅爷李继隆。据李继隆的墓志铭记载,耶律休哥此战共带了八万铁骑。在这八万人里有三万人是重甲骑兵,他们分别是辽军的王牌野战部队铁林军、御前亲军皮室军以及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斡鲁朵宫帐近卫军,而剩下的这五万人则是轻骑兵。
耶律休哥此行不为别的,他带着以如此精锐和庞大的军力直扑定州就是为了消灭宋朝开国之师最后的这一点余脉,只要打掉了李继隆所部的这些人马就意味着宋朝自立国之初就建立起来的那支百战精锐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这支军队的主帅李继隆更是耶律休哥早就想一较高下的对手。
无论是此前的高粱河之战还是雍熙北伐,耶律休哥都是锋锐难挡沿途对宋军是一路追杀,但唯独他没敢去招惹李继隆的部队。李继隆统率的部队能在全军崩溃的情况下依然号令严明且军列严整,作为沙场老将的耶律休哥深知这人是个厉害的角色,而打败强者则是每一个强者无上的荣光。上次的君子馆之战耶律休哥本有机会与李继隆一决雌雄,可碍于实力的严重不对等,李继隆背着“懦夫”的骂名走开了,这是耶律休哥的遗憾,而这一次他要弥补这个遗憾。
面对耶律休哥的来者不善,定州城里的李继隆也做了充足的战前准备。除了自己的本部人马,他将驻守镇州的郭守文也叫到了定州前来助战,另外他还将一支从此以后将会威震天下的精锐骑兵——静塞军调到了自己的麾下。
说一下这个静塞军。
静塞军是在太平兴国年间组建的一支主要由易州边民组成的骑兵部队,全军满员三千人,每人皆能张强弓硬弩。全军每员配备五匹战马且皆是名种战马,从骑士到战马全部身披重甲,所持兵器除了弓弩箭矢之外,全员都配备一支既可劈刺又可钩挂的钩连长枪。
从一个横向的对比就能看出静塞军的家底是什么样子,辽国的重装骑兵部队每人所配置的战马是三匹,而静塞军是五匹。虽然他们只有区区三千人,但却不要小瞧了这三千人,若论战斗力,静塞骑兵堪称冠绝当世。再者说,李世民的玄甲军也不过是三千人,精锐和战斗力从来不以人头而论。
李继隆为了应对辽国的挑战提前将静塞军调到了自己的身边,但这也导致易州城兵力的空虚。在进军定州之前,辽军将静塞军的老窝给端了,而静塞骑兵的妻儿老小就此要么做了辽国人的俘虏,要么就是惨死在辽军的屠刀之下。身背如此深仇大恨,静塞军全体上下是军心浮动人人都欲出战去抢回自己的家人或是为家人报仇。可是,身为军人尤其是强敌当前又哪能意气用事?为了安抚军心,李继隆对静塞军好言宽慰并向朝廷申请对他们优加抚恤希望能够以此稳定军心。
大战在即,可在如何应敌方面,定州城里各位宋朝大将军们却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声音,一种主张出城迎战,一种则主张据城死守。至于原因,因为皇帝陛下有严令只能固守严禁出城迎敌,否则就是公然抗旨不遵。是不是很熟悉?这多像满城之战时众将不敢违诏变阵只能闷头叫苦连连的情景。
争执之下,定州监军袁继忠厉声喝道:“辽国人现在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我们屯积重兵不但不出城迎敌反而还坐视辽国人在外面杀人放火,那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军人干什么?我不管你们是否出战,但我这次一定要率兵迎战且冲锋在前,大不了我为国尽忠便是!”
袁继忠这一番慷慨陈词让现场之人都为之而热血沸腾,而且他是监军,他这一表态让其余将领也动了出城杀敌的念头。眼见要坏事,赵光义派来的太监林延寿拿出了赵光义严令不许出战的诏书:“皇命在此,你们这是要抗旨吗?”
现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了,而就在袁继忠等人将拳头攥得吱吱作响但又不敢发作之时,早已是脸色铁青的李继隆突然间是拍案而起!
他对林延寿等人说道:“战场上的事最好还是由我们这些带兵之人来做主……”
说到此处,方才还声色俱厉的李继隆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甚至是有些哽咽得无法言语。紧接着,他满腔激愤地说道:“当年我之所以没去君子馆救援刘廷让,就是为了留着这一副有用之身以图有朝一日能够杀敌报国!”
此言一出,此前一直与李继隆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定州知州裴济在这一瞬间就对李继隆黑转粉。裴济之所以对李继隆有意见,原因就在于君子馆之战李继隆的退保自顾,在他看来李继隆就是个孬种,只是因为他是国舅爷所以才一直逍遥法外。李继隆也看不惯裴济,原因就是裴济脾气太冲没法共事,但此战过后二人将成为莫逆之交。这里请记住这个裴济,这位据传是唐朝宰相裴耀卿八世孙的人将在八年以后用他的死亡让自己名垂青史。
不过,因为李继隆这句话而最受刺激的人还不是裴济,而是李继隆麾下的将军们,因为他们被这话戳中了身上最痛的地方。这句话不但包含着李继隆和他手下数万将士的尊严,更是毫不讳言地指出了落在他们身上已经两年的莫大耻辱!
君子馆之战刘廷让所部全军覆没,而作为援军的李继隆却带着自己的大军退保乐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友军被辽国人屠杀殆尽。战后无论是主帅李继隆还是他麾下普通的士卒都无不背负着懦夫和逃兵的骂名,而在刘廷让绝食而死后,有着国舅身份的李继隆内心所背负的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
无论在任何时代,荣誉和尊严都是军人最在意的东西,别说是军人,就算是普通的一个稍微有点自尊心的人都不会视自己的声誉如粪土。在这两年时间里,李继隆和他手下的将士可以说是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更何况,李继隆手里现在还有当年刘廷让分拨给他的一万士卒,这些人更是时刻都在想着如何为战死在君子馆的弟兄们复仇。现在,他们共同的死敌耶律休哥正带着千军万马朝他们杀奔而来,他们该怎么做?
李继隆的部下要雪耻,刘廷让的旧部要复仇,而静塞骑兵更是咬紧了牙关要为自己的妻儿老小讨回血债。耶律休哥的兵马还未到,但此时的定州城已经被仇恨的火焰给烧着了,宋军同仇敌忾上到将帅下到士卒都欲同辽军决一死战!
在耶律休哥到达之前,李继隆提前将两千余名宋军埋伏在唐河北岸的定州古城,这样做是为了开战之后能够在辽军渡河以后突然从背后对辽军发动突袭。然而,久经战阵的耶律休哥在到达唐河北岸之后凭借他的直觉和一双火眼金睛立马就发觉了这里面的蹊跷,他命令辽军攻击古城里的宋军伏兵。
刚一开战就失了先手,李继隆不想让这两千人成为炮灰,他命令宋军里战力超强的猛将荆嗣率兵前去解救这两千宋军。荆嗣率兵过河,然后命令一部分人守住大桥,他自己带着队伍冲入了辽军的重围。荆嗣连破辽军的数道阻截终于和被围的宋军会合,随后他又率领所部与这些宋军再又杀出了辽军的重围。
雍熙北伐时效命在田重进麾下的那员超级战将在面对耶律休哥时依旧锐不可当!
荆嗣突围后将所部分为了三队,宋军背水列阵向辽军挑战。遇到如此生猛的对手,耶律休哥的嗜血本性顿时被激发了出来,他亲率辽军铁骑向荆嗣发起了攻击。荆嗣虽勇但奈何辽军人多势众,双方血战数个回合之后荆嗣率军退回到唐河南岸与李继隆的大军主力合为一处。
尝到胜利滋味的耶律休哥豪情大发,在他看来,你李继隆虽然有点本事但也不过如此,于是他命令辽军过河与李继隆的主力大军进行决战。
面对辽国人咄咄逼人的气势,李继隆决定在这个时候打出自己的王牌,他命令田敏带领静塞骑兵向辽军发起冲锋。
终于轮到老子们登场了!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此时早已是摩拳擦掌甚至已经被憋疯了的静塞骑兵简直就是快要爆炸了!
耶律休哥或许没有想到宋军竟然会有装备如此精良的骑兵,但那又怎样?这区区数千人在他眼里只是一块肥肉而已。他也决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他命令辽军重装骑兵铁林军迎头与静塞骑兵对冲上去,他要以硬碰硬,要给宋军来一个下马威!
遗憾的是,耶律休哥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他的面色突然变得惨淡,眼前的一幕让他在震惊之余更是误以为自己是不是产生了幻觉:被国仇和家恨所加持的静塞军像一阵狂暴的迅雷疾驰而来,辽国人引以为傲的重装铁骑铁林军被他们一个照面就掀翻在地,静塞铁骑所过之处铁林军瞬间躺倒一大片。刚一接战,铁林军就像一群小孩子一般不堪一击。
耶律休哥彻底傻眼了!这还是宋军吗?这还是我大辽的铁林军吗?不可能啊!
战场的形势已经不允许耶律休哥再有任何的犹豫了,他再又命令隶属于辽国御营的皮室军和斡鲁朵宫帐禁卫军两支重甲骑兵从左右两翼向静塞骑兵进行包抄。转瞬之间,不过数千人的静塞骑兵被辽军三面围堵,然而,战场上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这几千静塞骑兵就像是被李世民的玄甲军附体了一般,他们无不以一当百左突右杀在辽军的围堵之中往来穿插,就如是数千把锋利的匕首不断地切割着对手,辽军最为精锐的三支重装骑兵竟然被他们完全冲垮了阵型,一时间辽军是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静塞骑兵在战阵里可谓是出尽了风头,而李继隆手下的将士在目睹这一切时更是恨不能生出两翼立马加入战斗。眼见火候到了,李继隆大手一挥命令宋军全线出击,郭守文、袁继忠、荆嗣甚至包括裴济都亲自带领人马向辽军冲杀了过去。
人未到,箭矢已至,被静塞骑兵彻底打懵了的辽军此时再又遭遇宋军齐射过来的如蝗的箭矢,他们不再敢继续恋战了,纷纷调转马头开始奔逃。
对于一个庞大的军阵而言,只要前面的兵马开始毫无章法地后退那铁定就像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可收拾。辽军就此兵败如山倒,耶律休哥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大军的掌控,全军溃退之际他也只能咽下这失利的苦果向北而走。
换了别的宋军可能这时候也就象征性地追击一下就算了,毕竟这仗怎么算都是打胜了,可李继隆的这支宋军不一样。他们要为两年前东路军数万战友的惨死复仇,他们要为君子馆之战里全军覆没的弟兄们复仇,他们要为自己找回尊严,他们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不是逃兵、不是孬种!
就此,辽军的噩梦开始了。宋军追着他们的屁股是一路猛打,但辽国人都是骑兵,宋军的步兵再怎么追也不可能追出多远,可是别忘了宋军这一战还有因为仇恨而变身超级杀神的静塞骑兵,田敏带着这些人一路追杀,他们一直将辽军追到满城才收兵而回。
战后清理战场,此战宋军阵斩辽军一万五千余人,缴获战马一万余匹,照这个战损比来计算,辽军此次伤亡至少是在三万人以上。如果辽国人不是纯骑兵,这一仗他们完全有可能全军覆没。
两年了,自从君子馆惨败之后,宋军还从未在战场上如此地扬眉吐气,现在这口恶气终于是出了。李继隆可以勉强告慰刘廷让的在天之灵了,而他的部下们也终于用此战洗刷了身上的屈辱。
战报传至开封,宋朝君臣是弹冠相庆,赵光义下诏嘉奖此战的将士并给予丰厚的赏赐。
这一战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辽军在这之后开始对宋军胆寒了,他们没再继续南下,更是没想过要对李继隆进行报复。静塞骑兵以及李继隆所部的战斗力对耶律休哥本人和亲临此战的辽军来说可谓是一场噩梦。他们意识到这才是宋军主力军团的真正实力,之前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和战斗力处于正常状态之下的宋军大兵团进行过公平的对决,这让他们都误以为宋军是一堆软柿子,可事实证明他们想错了,如果双方正面单挑,辽军未必就能干得过对方。
辽军这一次在宋朝境内一直待到了次年的正月才撤回辽国境内,或许他们还想着李继隆能够主动北上与他们交战,然后将李继隆围歼,可李继隆没那么傻。更何况还有赵光义的那一道严禁私自出战的皇命,就算他李继隆是赵光义的大舅子,可他也不能总是抗旨不遵,那样的话他的好日子估计也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