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歌声里的记忆--《那就这样吧》
好几年前了,有一次我在德克士歇脚,见一位男士在电话里跟人发火,听下来就是他正跟对方闹离婚,人家把门锁换了,他着急回去拿东西,可对方不理睬他,也不再接他电话……
还有一次是在餐馆里,也是一位男士,已有醉意,也是在电话里跟人讲闹离婚的种种,越说越气,把桌上的水杯一下掼出去,撒了邻桌一身。邻桌是一对来新疆旅游的中年夫妇,天津口音,应该是听闻此地民风彪悍,少不得忍气吞声,只小声嘀咕了一下,但那位男士蹭地一下站起来,借着酒劲要揍人家,慌得那夫妇赶紧起身往外走,丈夫边走边拂衣裳说:我就擦(cà)擦(ca),我就擦(cà)擦(ca)还不行么……(我觉得这对好脾气的天津人大概是再也不会来新疆了。)
再说回德克士。由于对方不接他电话,于是他一阵风地走到我前桌的小姑娘那里,跟姑娘借手机用。小姑娘当然是很迟疑的,但这位男士怒目金刚似的,谁知道拒绝他会怎样?所以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递过了手机,只说:你就在这里打吧。他点了下头,就站在我们跟前拨电话,并且不出所料地,两人又在电话里大吵了起来。
这时,店里的小喇叭忽然切过来一首歌,是动力火车的《那就这样吧》,可能是哪位店员想用这样委婉的方式提醒他吧。但他只顾大声吵着,怒气冲冲地挂电话,还电话,然后摔门而去,也不知到底听到这首歌了没有。
他走后,店堂里鸦雀无声,只有小喇叭继续唱着:
“快去把东西收拾一下 再耗下去都天亮啦 这里的钥匙你先留着吧 怕你有东西 假如你有东西忘了拿 那就这样吧 再爱都曲终人散啦 那就分手吧 再爱都无须挣扎 不要再问我怎舍得拱手让他 你走吧 到了记得要给我通电话”
刚才我和小胖躺在沙发上听歌看书,又听到这首《那就这样吧》。
想起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讲咱们国人缺乏三种教育:性教育,爱的教育,死亡教育。下面有人补充说,还有美的教育。
我把这个说法复述给小胖听,小胖颔首,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