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为你向往的世界,投票!
最近参加了为期三周的 SDG 青年系列 Movers Workshop 活动,让我这个乐观主义者更确信了一个想法——世界的确不完美,但一直在越变越好。
SDG是英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缩写。
Movers Workshop 项目,旨在提供互动体验式学习让参与者研习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思考探索自身可执行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01 活动回顾
这次三周的活动,有三次 2 小时左右的线上互动,参与者有 70 人左右,活动协作人是张天慧和施奕彤,活动主题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创新创业引领美好生活、SDG5性别平等,每场的特邀嘉宾依次有Dr. Ignaclo Marcovecchio、刘学颂和陈宇诗。

每场活动中,协作人会介绍当期主题的重要概念、信息,特邀嘉宾会分享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相关经历,参与者们会向嘉宾提问、小组讨论和讨论结果分享。
02 获得了什么?
我从这三周的系列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呢?
1.新的平台
在过去,人学习交流的途径很有限,只有书籍学校和周围人。但是现在,科技让交流、学习有多种途径。
我第一次得知SDG青年举办活动的信息,是源于 1 月份一位朋友在群里发的文章,那时候工作坊的主题刚好是我感兴趣的性别平等。然后我报名参加了,写下了《性别平等,离我们有多远?》。
之后我就关注了SDG青年公众号,看到这次系列活动,立马报名,所以有了这次珍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世界上有70亿人,我们从来不孤单。不管爱好、想法、理想是什么,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与我们相近。过去,我们被物理距离阻隔,但是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平台,打破了距离限制,让相近的人有互相学习交流的可能性。

微博、知乎、豆瓣、B站、Youtube、网易公开课等等平台,加上学校、书籍、家庭、周围朋友,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学习、交流、成长的丰厚土壤。
SDG青年,是我又收获的一个新学习平台,它开放给每个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兴趣的人。
2.新的信息
3次活动中,我得到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信息,对我很有触动。
Dr. Ignaclo Marcovecchio分享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还让我知道在中国有20多个联合国相关组织。

刘学颂分享世界塑料污染的情况,让我知道传统的垃圾回收模式会造成二次污染。

陈宇诗分享她在励媖高校的经历,让我知道女大学生可以通过公益平台获取成长力量。

我还知道了女性占有的土地不足全球20%,小区里和手机关联的垃圾回收站可以从源头追踪垃圾更有利于垃圾治理,成功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人格特质……

以上的信息,只是活动中获得信息的冰山一角,这些新信息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我曾没留意的角落。
3.新的思维
自然地,新的信息引发了思考,引导并强化了一些思维。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共有 17 项,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以前,我觉得一些经济、政治、环境的课题离我很远,但现在我知道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课题,离每个人都很近。
我们除了看到世界的不完美外,可以身体力行去做一些行动,去让世界越变越好。整个世界的改变,不是由哪个英雄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每一个怀有美好愿望的人,用力所能及的行动,慢慢铸就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反过来说,只要积累小行动,总有一天能累积千里。
而我们的一些小行动,让世界变好的同时,会反过来让我们本身受益:
减少塑料垃圾,会减少海洋生物体内的塑料微粒,让我们的食物更健康;
资助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可以让这些儿童成材,减少犯罪,让我们生活在更安全的社会;
鼓励性别平等,可以让每个人都摆脱性别刻板印象生活,让我们更舒适……

4.新的行动
这样的思维,引起了一些新的行动,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个行动。
除此之外,我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从而减少垃圾,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月捐计划,在平时与人交流过程中注意使用平等友善的词汇……
这些小小的行动,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是一颗颗小小的种子,不断灌溉下去真的会让世界越来越好。
03 完美世界
当然,每个人对“好”,都有不同的定义。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我们,是如此的不同。但同时,我们也有一些人类共通的东西。
我想,不管我们是什么年龄、性别、财务状况、社会角色,我们都向往爱、尊重、真实、善良、美好、平等,都期待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包容、互助、可持续……
抱着这样美好愿望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关注每次小得不能再小的行动。这些行动从单次去看,起到的作用太小,所以我们不以为意。但只要我们拉长放广来看,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在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向往的世界。
完美的世界不存在,但我们一直在走向完美世界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