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录《价值投资与中国》读后
好书,真后悔晚了2年读,不过好在还有大把时间探索学习!
此书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
A:价值投资四条
1 用合伙人的心态买股票,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管理权的所有人(到大级别了,你也有发言权),买股票就是想象自己参与到这桩生意的经营。弄清楚这个生意怎么运作 的,如果你来做,能否做的更好?如果最聪明的人都无法做的更好,那就是个好生意,是指的投资的生意。
2 安全边际(因为开始没有发言权,所以更注重安全边际)
3 理解市场先生, 市场只给你价格,并不提供价值。
4 能力圈内买,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能明白能力圈在哪里。
我的理解就是,价值投资最终还是要在市场先生给出的价格(客观存在的)低于你判断的企业价值(主观估计的)时买入,反之则卖出。 安全边际的存在时提高容错性,而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可以尽量提高准确率。从统计意义上看,估值只能是模糊的,甚至有时候是定性而很难定量的。这也是价值投资者往往只能给出一个非常模糊的范围,只有极少数的时候,你会有很大的把握(在你能力圈的范围内),市场给出价格远低于/远高于真实的价值,而这种时候才是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刻。
投资是一个组合,把现金也看成一种产品(提供活期利息和机会成本),整体组合里面,现金和各种权益类产品的配比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最佳的收益风险比。所以卖出一个股票的理由是当发现一个更佳的股票,或者它的性价比低于现金。
B: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圈
先从一个公司开始,认真分析研究一个容易理解的公司。 然后下一个公司,慢慢的培养扩展能力圈。 包括如下:财务数据,公司公告,产业所处历史背景,竞争对手,管理层的能力,整体宏观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所处国家的发展阶段。
在发现机会的时候,要集中时间(几周,几个月)密集调研企业,有时候机会很难得,可能几年就一次,而人的一生,只需要5-10个真正的好投资标的,就可以了。只是当它们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敢于重仓并且对标的有足够信心,不会跌了拿不住要割肉,涨了又怕盈利消失。而只有成为最了解它的这个人,才会有足够的底气和胜率,做到。
C:中国目前还处于黄金发展期
类似日本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发展阶段(人均一万USD GDP 到 三万 阶段),这是对国家大阶段的判断,对于这点我是认可的。
D: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科技革命之后,越大的市场越有创造力,所以最终全球只能有一个市场。李录所处的时代正好是轰轰烈烈的全球化年代,而2018 开始的逆全球化,以及2020的新冠,是否会打破这个局面,目前看并不会,因为全球化的收益实在太惊人,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担孤立的后果,特别是已经参与过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