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观后感
作为一名作家,他或许愿意把生活的某种情愫写在作品中。就像小吃店老板愿意把社会科学的哲学原理做成零食供孩子们品尝一样。有些人认为这部作品不成功,是因为外星人长相过于吓人,吊诡的是影片中的形象竟然和美国FBI中情局的描绘神似到死。人这种动物怎么能画出这种绿色的小矮人?一定是所见即所画。
可以说世界观某种程度就是食物观。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是科幻片,这是是“东林党”的论调。近代文明以来大多数人类在饮食上杯葛了“排泄物”、“氮硫含量超标”食品。人类吃大量的钠、氯、碳、氢、氧化合物不奇怪吗?这几“味”元素再加点重金属就是神经毒剂和放射毒剂。给人体伤害是致命的,虽然逐渐递减,也是可怕的。
一只地球上的猴子深刻刻画了人得思维。也是说猴子的表征是人思想的内外。地球猴不可以不用前臂爬行,以缓解后肢力量的不足,为什么?因为人话没有外星人说的好。野性的力量的极限可能是高等文明。“适可而止吧,无论在哪,都是地球猴。”沈腾的锣声可能不专业,但有一位说人话不干人事的观察家的深刻力度。
如果DNA球是卵子,那么外国人得唾液就是精子。所以孩子到底是谁的,外国人理解的比中国人深刻太多。可怜异性关系在导演看来是“星球大战”的序幕。外星人势单力孤,并看清了“阶级猴”的本质。蹬着三轮车,后面挂个龙,难道就不是西藏猴了吗?地球猴的叛逆力量是很大的,因为耍猴的古今力量比汽车的油钱还多。
如果把外星人有个形象化,那就是中国的皇帝。皇帝的设置的确像外星高级文明的产物,因为这个职位可以平衡力量的不均。因为哪怕一点点先手优势就可以毁灭强大的对手——如果交战双方在“绝对理性”的前提下交战。当然皇帝也没有这么弱,显然这个外星人用的皇后逻辑演的。恩威并重,最后想你致敬,想你致敬。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