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视BGM背后的“神秘人”
近期在朋友圈见闻潇洒哥离世,大多数友人都在感叹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创作者”,不禁唏嘘于耕耘在娱乐圈的种种不易,但又见部分高人似乎对身居幕后甘之如饴,心中实感敬佩,草率写下,同好们轻拍。
鉴于父亲颇为喜爱观影的缘故,我在这方面的启蒙不算太晚。
那个时候父母总是去草市街的和平电影院,有我参与的部分,最早是《新龙门客栈》,而后是《唐伯虎点秋香》。
如果说前者带给我的,更多是“童年阴影”,后者倒是幼年时为数不多的成人幽默体验,尤其是星爷用筷子和蜡烛打鼓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十几年来,我一直误以为这段是星爷打的而觉得他牛逼格拉斯,幸好最终有影视UP主们给我解惑:这眼花缭乱的背后,有一位兢兢业业的配乐师,一帧一帧琢磨星爷的表演,最终完成配器。
这位敬业的配乐师,正是胡伟立先生。

胡先生的名号在民间不算响亮,但扒一扒他的配乐作品,你八成会感叹,他真是资深影迷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阴阳怪气的戏剧人生
既然说到了星爷的喜剧,那就按这个思路往下捋。
据我不太完善的统计,胡先生和星爷,结缘似乎始于《审死官》,不过这部的导演是眼光毒辣嘴更毒辣的杜导,也算侧面面应证了胡先生的业界地位吧。


而《唐伯虎点秋香》后的几年,星爷连续出演了《破坏之王》、《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和《回魂夜》等等非常经典的喜剧,身份逐渐由演员向导演过渡,这期间胡先生的配乐,也为令人捧腹的笑料增色不少。
就像虽然只出现了不到十秒的《求神》,却随着“寺内严禁喧哗”成为了影片的华点之一。
又比如《九品芝麻官》的插曲《青天》,胡先生用民乐的方式演绎经典BGM《包青天》,给原曲的浩然正气,毫无违和地添了几笔诙谐,配上星爷苦练嘴炮的种种荒诞场景,让这个菜鸟清官螺旋升天式成长,既夸张又合理。

再比如《回魂夜》的《鬼来了》,诡异的小调联动不和谐音效,给“我没开啊,它自己响的”这句台词做陪衬,营造出“贞子爬出电视机,先侧头把耳朵里的水控干”一般既好笑又吓人的气氛。后来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这段小曲梅开二度,原本不大靠谱的“移魂大法”,仿佛也因此威力大增。

而最出圈的,大概是响起便让人感到枯燥的《美丽拍档》,这首成就了非洲霸总的BGM,最早其实是国产特工凌凌漆的。
不过比起后来一身白西装,弹奏《秋意浓》的出众,那时的他,还留着唏嘘的胡渣,在猪肉摊前挥洒着神乎其技的刀法,只有案板边缘那杯晶莹的Dry Martine,默默彰显着“在世邦德”的卓尔不群。
胡先生的这些颇有些不和谐的小调,配合影视片段能让人笑出声,可单独拎出来仔细咂摸,却又仿佛巴普洛夫调教出来的职业假笑,总是透出些许凉薄与无奈,不知这是不是应了那句名言——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风起云涌的武侠世界
相比喜剧,个人认为胡先生赋予江湖世界的经典旋律更为出彩。
比如,你小时候有没有听着《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的主题曲,突然懵懵懂懂理解了黄师傅在剧尾掷地有声的演讲?
或者有没有哼着《太极张三丰》里的《偷功》,一个人猫在后院里,一会儿双手大搅水缸(盆),一会儿又开始沉思怎么把满地的树叶搓起来旋转?
再不然就是有没有趁着《醉拳2》的《市集》,不自觉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如果你有,那也算从小听胡先生的配乐长大了。
而在众多让人熟悉又陌生的BGM中,胡先生给TVB版《笑傲江湖》打造的《笑傲江湖曲(琴箫合奏版)》,更是被不少人奉为“神作”。
说起这个曲子,我们先来聊5毛钱的《笑傲江湖》。
大概在潜意识里,不少人都向往着潇洒走江湖,体验快意恩仇的人生,恰巧又听了黄霑先生的《沧海一声笑》在先,心中豪情万丈的高楼,突然就拔地而起。
诚然,《沧海一声笑》以“五音”为基,古朴而浪漫,大开大合的张弛,既有“笑傲江湖”字面上的豪迈不羁,又有许大彻大悟的超脱之意。

然而,当你细读原作,多半会大呼上当——按理该拿“爽文”剧本的令狐少侠,在书里不仅会尽然丧失自己珍视的友情、爱情(单相思)与师徒情,而且几乎从头到尾被人算计。
如不是关键时刻突然绝处逢生,简直让人怀疑金老爷子,是不是练就了穿越的本事,到我们身边装了摄像头,然后依葫芦画瓢写了个伪纪录片本子。
所谓的“笑傲”,基本是触不可及。

当然,扯到原著不是说《沧海一声笑》不够好,相反它配合90版的剧情,没有任何不妥,甚至还为曲洋、刘正风这两位人物添了几分“神性”。
而《笑傲江湖曲》的蜿蜒曲折,或许更着重传达了复杂的“人性”。
曲、刘两人,本该势不两立,却结成伯牙子期一般的至交,最终携手面对命运的绞杀,合奏一曲为彼此送别,这般豪侠的气概与风骨,很难让人不为之佩服。
可终其一生追求“笑傲”,却躲不过江湖的险恶阴谋,又何尝不令人唏嘘呢?
胡先生将这份对宿命的如鲠在喉,融入琴的低吟和箫的嘶鸣,磅礴中多了几分悲怆,后期搭配盈盈和绿竹翁的合奏,又能让人听出些许少女心事的流转,这种毫无违和的转折,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除了《笑傲江湖》,金牌监制李添胜打造的《射雕英雄传》(张智霖朱茵主演)、《神雕侠侣》(古天乐李若彤主演)与《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明樊少皇主演)中,也都能听到胡先生的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取。
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梳理胡先生的作品,就会发现他无论是喜剧的癫,武侠的飒,甚至是爱情的真,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与同行合作的精彩产出,更是不胜枚举。
就拿爱情片来说,90年代诞生了包括《新不了情》、《半生缘》、《甜蜜蜜》等等值得一看的爱情片,甚至连一向以“古灵精怪”著称的徐克,都贡献了极富个人特色的《梁祝》和《花月佳期》,这两部作品的配乐列表中,都能见到胡先生的名字。

《梁祝》作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爱情悲剧,改编的难度不小,徐导却极富创意地拍出了爱情之外的“青春感”与“家国情怀”,暗线与明线的呼应,也让冲突的层次更为丰富。
虽然该片最终在当年金像奖评选中,只拿到了“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但能在《重庆森林》、《金枝玉叶》、《东邪西毒》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已经实属不易。
其中胡先生、霑叔两员“神将”,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插曲,对传统民乐和人声出神入化的运用,让这个实际充满现代感的故事,全然不失古典的风雅。


而在前文提到的《新不了情》中,胡先生则与BGM界另一高人鲍比达先生携手,用情绪饱满的键盘,或者趣味十足的萨克斯,演绎出这段真情中浓烈的烟火气。


细细算来,如今胡先生已年过八旬,近年的工作量,相较上世纪90年代的黄金时期大幅下降,但每当我们回看经典,他在光阴中写就的旋律,却历久弥新。
只是,在“神秘力量”横行的今天,勤勤恳恳的创作者们,仿佛卑微到了尘埃之中,当梦想照进现实,他们还有多少机会,留下脍炙人口的作品,供人们反复欣赏、传颂与珍藏呢?
或许会应了《主角与配角》中的台词: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听)谁啊!
或许,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