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感觉自己是个假的广东人
你是何时感觉到自己是个广东人的? 开始喜欢“煲汤”?爱吃海鲜蔬菜?喝凉茶?吃糖水?
开始听各种粤语歌,看粤语影视剧,看粤语的小视频?
还是收红包只有几块钱的时候?

但是,广东还有很多宝藏,等着我们挖掘、发现,它们就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像空气一样,身处其中时,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抽身出来,你就能看见很多被忽略的地方。 在今年拙见与广东粤剧院联合打造的《粤见TA说》传统文化分享项目中,每期我们会邀请1位对传统文化创新有独到见解和体会的嘉宾到广东粤剧院来分享他的故事。

内容涵盖生活各个方面,他们会带着我们了解和观察那些我们也许“视而不见”,也许“身处其中而不知”的隐秘的角落。
01 古老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就已经被很多诗人写进诗赋里。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唐代白居易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唐代李商隐《人日即事》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唐代杜甫《彭衙行》
《粤见TA说》请到练晓红——非遗广州剪纸项目传承人、青年剪纸艺术家来分享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工艺的成本不高,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双巧手,趣味纯朴天然。
练晓红的剪纸故事,由一个本子展开。从一开始持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态度到与剪纸结下不解之缘,决心要把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她经历了什么?

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老一辈的故去,曾经丰富而鲜活的历史印迹也消失在时代的巨轮。
对于剪纸传承与创新,练晓红觉得文化传承需要的是随心所欲和天马行空,不需要条条框框,它应该有更自由的表达方式。

02
说到咏春,你会想到谁?叶问?李小龙? 这次,《粤见TA说》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念怡来分享活生生的功夫,他是咏春拳传人“米机王”黄沪芳先生的长子,是佛山咏春拳的第五代传人。
为纪念他的父亲,他建立了“米机王”咏春馆,现在仍是“米机王”咏春馆馆长,至今授徒30余载,其弟子与拳馆遍布世界各地。

黄念怡这在现代生活中比较少见,似乎有点夸张的长胡子,在他身上却很自然。
演示咏春拳时,不同于很多人比武时全身紧绷的感觉,他仿佛全身都是松弛的,出的拳却举重若轻。
这次还有广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屈炫希与黄念怡同台对谈,带我们深入了解生活中能摸能打的真实功夫,到底是怎样的?

当被问到何为“武德”时,黄念怡说有两个含义:第一,要确实有“武”,第二,有“武”之后,不能恃强凌弱,才是“武德”。
被问到“何为武者”时,他说到“止戈为武”。
这倒是符合咏春拳的文化,咏春拳本是一个防卫的系统,主要用于制止侵袭,让我们可以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合法使用武力。

相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根据黄念怡的分享,咏春拳除了是一种武术招式,还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经过咏春拳的千锤百炼后,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咏春。

03
饶原生,这位嘉宾的头衔可是非常多。 现任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新闻眼》新闻评论员,2012南国书香节获颁首届“书香岭南. 阅读大使”,2010广州亚运会获聘志愿者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凤凰网评选出的2014年度广府影响力人物,岭南方言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图书馆社会交流服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老字号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佛山老字号协会专家委员等多种社会职务。并在广东省龟鳖养殖行业协会、广州市华侨研究会、广州市海珠区酒类行业协会、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广州市越秀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广州市古粤秀色宣传文化协会等多个协会机构担任高级顾问或顾问。
但在他的微博,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广府文化研究者,电视评论员,美食作家。”
排在第一位的,是“广府文化研究者”。
确实,即使不看那堆头衔,只看作品,饶原生也是著作等身。
出品的文化专著有《粤港口头禅趣解》、《百变靓汤》、《粤语口头禅》《世事新语——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的广东样本》、《亲水荔湾》、《靠山吃山——大山窖藏的客家味道》、《让你读懂羊城的文化密码》、《词述广州40年——流行词语境中的广州学密码》、《中国粤菜故事》(共同作者)。
参与主创的系列幽默作品《乐叔和虾仔》也是风靡粤语地区。

这次,他将分享他眼中的广州,比如关于“我是怎样成为广州人的?”,关于“新、老广州人”的看法,还有更多有趣话题,敬请期待。
04
如果在抖音常刷美食的朋友,可能最近都会刷到一个节目《街头大厨》,豆瓣8.3 的高分,广州美食必须有姓名。

其中一家专注做鸡的店——《文记壹心鸡》,可谓圈粉无数。无数食客为它站台。
除了《街头大厨》,文记壹心鸡还曾被广东电台《为食掌门人》、广州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揾食珠三角》、广州经济频道《大佬辉出街》、广东南方卫视《城事特搜》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和推介。
2004年,冼伟文带领原清平饭店员工在西关创办荔湾区文记壹心鸡美食店,至今16年。
获奖无数:
荣获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传承人;荣登2020广州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荣获大中华餐饮品牌创新领袖峰会颁发“粤港澳大湾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企业”;荣登大众点评美食林、马蜂窝等知名网站的“必吃榜”之一;“文记壹心鸡”荣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中国名菜”;广府庙会组委会颁发“广州名鸡”;广州烹饪协会颁发“广州十大名鸡”;受有84年历史的国际性的美食家组织“爱斯克菲国际美食会”颁发“亚太厨皇美食会荣誉主席”的称号。
在“无鸡不成宴”的广东,冼伟文一直专注于招牌的白切鸡,精益求精。除了对原料,烹饪方法各种极致的讲究,对吃法都有要求。
他说“壹心白切鸡千万不能加热吃。就算是天寒地冻也不能加热吃。”
这次分享,专注沉淀数十年的冼伟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敬请期待吧~

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传承这些词似乎很大,不够深刻,其实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
在新老文化的更替过程中,一定会有优秀的遗留至今,值得我们一代代去传颂。
「“粤见TA说--文化分享会”」
活动时间 2021年1月-6月(每场具体活动时间详见活动海报)
活动地点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03号广东粤剧院粤聚汇 PS:如何观看? ①扫码添加小助手报名成为现场观众
ID:zhuojianzoutianxia
②拙见公众号特设“粤见TA说”专栏
点开即可观看往期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