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文斯《逻辑基础课》§3
第二篇 辞项
第三章 辞项及其种类
上章既论各判断乃示二事物或二概念之同若异者,故以言语述一判断时,必有示所比较之事物之言语,及示比较之结果之言语。而言语之示所比较之事物,或事物之一群者,名之曰辞项。其示比较之结果者,名之曰联系辞。故完全判断之表出也,必自二辞项与一联系辞成立,是之谓命题。如“字典有用之书也”之一命题中,其联系辞为“也”。此示字典与有用之书有相合之处;而事实上,字典实为有用书之一部也。此际之二辞项“字典”及“有用之书”,自二字或四字成立。然辞项之字数,实非有定者也。如云“二角之在二等边三角形之底者,互相等也。”此命题中之第一辞项,自十三字成立,而第二辞项自三字成立。故辞项中之字,固非有定数也。
其所以谓之辞项者,以其在命题之一端故【英语之Term,出于拉丁语之Terminus,界限之义也】。精密言之,唯以其立于命题中,始得谓之辞项也。然普通所谓辞项,不过谓一实名词或形容词,或结合数词而示一思想之对象者。此对象或为个物,或为事物之一群,或为事物之性质,或为性质之一群,俟于下文论之。
霍布斯之下辞项之定义也,最为完善。曰:“辞项者,吾人任意所用之记号,而于吾人心中,唤起前所有之某思想,而言之于他人时,亦于其人之心中,唤起言者之思想者也。”
虽一切辞项,皆自言语成立,然一切言语,不必皆为辞项。如前置词、助动词及牠词等。除“于,前置词也”、“不,助词也”之命题外,不能成一辞项。故言语之部分中,除实名词及言语之一群作实名词用者外,决不能为一命题之主语(或第一辞项);又除实名词、形容词、动词外,亦决不能为一命题之谓语(或第二辞项)也。且形容词之能为一辞项否,尚有疑之者。如“字典有用也”之命题,亦有谓其非完全之句,而非云“字典,有用之书也”不可者。吾人且不问此争论之点,而分辞项为二种如下:
言语之得独立而为一完全之名词者,如实名词、形容词及动词之一部等,谓之范畴辞项。
言语之牠部分,如前置词、助动词、连接词等,仅能构成辞项之某部分者,谓之共范畴辞项。共范畴辞项之除为辞项之部分外,不必深研究之也。
吾人今且考辞项之种类及性质,以明其意义。第一为单称辞项与普遍辞项之区别。此区别最显,亦最要者也。单称辞项,但表一个人或个物,如大西洋、圣保罗大教堂,莎士比亚等是也。一切专有名词,皆属此类。何则?约翰、托马斯等,虽有同此名者,然吾人用此名时,不指一切名约翰、托马斯者,而但指其中之一人故。如伦敦之名,吾人用以示英囯都城时,决不与加拿大之伦敦相联络也。
普遍辞项则不然,得应用于一切事物之皆有某性质者。如金属乃一普遍辞项,而得应用于金银铜锡铅等。凡吾人所知五十种之物质,有金属之光,而不能分解者,皆得以此名名之。而其为一物之名也,无以愈于他物。且此类中物质之数,非有限制。新金属之为前所未知者,亦时时发现,而得置诸此辞项之下。又如金星、木星、土星,以其但表一个物故,故为单称辞项。然行星则为普遍辞项,以天体之环日运动如地球者,无论已发现或未发现,皆得以此名加之故也。
至普遍辞项之与集合辞项之区别,亦不可不知也。所谓集合辞项者,谓一群之事物,集合而成一全体,而以一辞项表之。如云一联队之兵,一法庭之官,一船之乘客等。故集合辞项,乃全体之名,而非其中之各部分之名也。普遍辞项则不然,虽亦一群之事物之总名,然其中各事物,皆得分有之,故自术语上言之,谓之周延辞项亦可也。兵士、水手、裁判官,乃普遍辞项,凡约翰、托马斯……等皆得用之。然吾人不能谓约翰为一连队,托马斯为一法庭,则甚了了也。此区别既说明之后,甚为明显,然亦有时不易区别,而生一种谬误之推理者,如下文第二十章所论者是也。且欲就辞项而一一指何者为普遍,何者为集合,固所不能。何则?以许多辞项,由其用之之如何,而或为普遍,或为集合故也。如图书馆一语,由其所藏之书籍之方面言之,则为集合辞项。然用以表一切公私图书馆时,则又一普遍辞项也。连队一语,吾人考其构成之之兵士时,则为集合辞项。然考一军团中种种之连队时,则又普遍辞项也。军团亦然。年之一语,对其所含之月日时言之,则为集合辞项。至用于耶教纪元一千八百年、一千九百年时,则普遍也。
至辞项次要之区别,则具体辞项与抽象辞项是已。密尔有言,具体辞项,乃事物之名;抽象辞项,则事物之性质状态之名。其解盖无以易矣。如言白马,则实际存在之事物之名,故具体的也。单言白,则马之一性质之名,故抽象的也。抽象者,乃自一事物抽出其一性质之意。白之性质,得离白马或牠白物之牠性质而思之。顾吾人虽能思一性质之自身,然此性质于实际上决不能离事物而独立。故白之一语,或指心中之一概念,或指白物之唤起此概念者也。
形容词之为具体而非抽象,读者不可不知也。如云“此书有用”时,则吾人以“有用”之形容词,应用于此书,故具体也。而“有用”之辞项,则为抽象辞项,而示一性质。此区别至第五章当更论之。
就一具体辞项而发现其相应之抽象辞项,此亦练习精神之一法也。如具体辞项Animal之有Animality,以为其抽象辞项。Miser之有Miserliness,Old之有Old Age等是也。【按:西文中同一辞项,其为具体辞项时与为抽象辞项时,其辞尾不同,我囯文中无此区别,故此章所论者,半不能应用于我囯也。】 但各具体辞项,不必悉有抽象辞项以与之相应。英文中具体辞项桌与墨,皆有相应之抽象辞项,然笔则无之。但其有与无,实由语言史上之偶然;而由时代与科学之进步,抽象辞项,亦时时有增加之势也。
顾具体辞项与抽象辞项,亦时相混杂,而不易别其意义。如Relation【关系】,本两人或两物相对待之抽象辞项。而此等人物,则之Relative【关系者】。然在今日,吾人每谓此等人物为Relation,而当欲表抽象的关系时,则又造一新抽象辞项Relationship以表之。又抽象辞项Nation【囯民】,在今日久作具体之用,而更造Nationality之新抽象辞项,以示一切有囯民之资格者。牠如Action,Intention,Extention,Conception,及许多抽象辞项,今日皆视为相应之具体辞项,而若与Act,Intent,Extent,Concept等无异。Production本示人制造一物时之状态,今则与所造之物相混。通常所谓一囯之Production者,实一囯之产物之意也。即逻辑上之术语,如Proposition,Deduction,Induction,Syllogism,皆本为抽象辞项,今则视为具体辞项而用之。如云a proposition,a deduction,an induction,a syllogism等。是可知混用抽象辞项与具体辞项,逻辑学家亦且与寻常人无异。此等乱用,实有害于言语之分别者也。
顾辞项中尚有牠区别,即肯定辞项与否定辞项之区别是也。肯定辞项,示一性质之存在。如“金属的”、“有机的”是。其相应之否定辞项,则示此性质之不在。如“非金属的”、“无机的”是也。否定辞项,或为形容词,【如上所述】或为抽象辞项,或为具体辞项。凡加否定的冠字【如无、不、非等】者,吾人恒视为否定辞项。然亦有无否定的形式,而有否定的性质者。如“暗”之一语,乃光或光明之否定语,以示光之不在故。化合物之语,乃元素之否定语。以吾人以化合物之名,加诸可分解者;而以元素之名,加诸不可分解者故也。就理论上言之,则一切辞项,必有相应之否定辞项,然言语上则未必能供给此辞项也。吾人得谓一人曰“蠹鱼”,然无否定辞项以表“非蠹鱼”。以此等言语,吾人不感其需要故也。然新否定辞项之发明,往往过于所需要者。以吾人遇不常唤起之观念时,宁取惯用之肯定辞项,而加以否定的冠字,不必新造一语,以增字典之字数也。
顾否定辞项之一部,亦有示某性质某事实之存在者。如,“不便”一语,固为便利不存在之意,然亦示劳苦之存在。“不幸”一语,明明为否定辞项,然亦得代肯定辞项“祸患”之用。健康之否定辞项,是为“不健康”,然亦得用肯定辞项“疾病”以表之。故吾人之以肯定辞项或以否定辞项表一特别之观念,似全属偶然之事也。吾人所能断言者,则各肯定辞项皆能有相应之否定辞项;而一切事物之不能应用此肯定辞项者,皆得以此名加之。至今日言语上既有此辞项否,则不必问,而于逻辑上可预想其存在者也。
至辞项之有否定之形式者,不必即有否定之性质,此又读者所当注意也。如“无价”一语,非价值之不存在之谓,而宁价值过高,不能测度之谓。“无量”一语亦然,非谓量之不存在,而宁谓量之过大也。“无耻之行”亦与肯定辞项“可耻之行”无异。言语中之类于此者,吾人不难更发现之也。
吾人所尤不可不分别者,则表性质之存否之辞项,与表性质之程度之辞项是也。“小”非“大”之否定辞项,以尚有第三辞项“中”在。而“大”之否定辞项,实为“不大”,之此语实括”中”“小”二者言之也。由是言之,“可恶”亦非“可好”之否定辞项,以物尚有非可恶亦非可好而与吾人无关系者故也。吾人亦不能遽谓不忠实之行为欺诈,以忠实与欺诈间,尚有居间之性质故。要而言之,则当讨论性质之程度之问题时,则能有中项在。至讨论性质之存在之问题时,则不能有中项。以此从思维之一大法则【见第十四章】出,不可强也。于程度之方面,吾人谓其两极之辞项曰反对。如“小”乃“大”之反对,“可恶”乃“可爱”之反对是。于存否之方面,则吾人谓之曰否定,或曰矛盾。而自逻辑上之视点观之,则一双矛盾之辞项中,何者为肯定,何者为否定,吾人得随意命之。以各辞项,无非牠辞项之否定辞项故也。【吾人得谓“不大”为“大”之否定辞项,亦谓“大”为“不大”之否定辞项】。
逻辑学家于否定辞项之外,有另立一类曰剥夺辞项者。如“盲人”、“死者”等是也。此种辞项,示一物失其所固有之性质,或所能有之性质,或所常有之性质者。人有生而盲者,故彼未尝能视,然实有能视之器官。至一树一石,则决无有能视之日也。矿物不能谓之死,以其未尝有生,且不能有生也。故剥夺辞项,吾人用之于物之失其所能有之性质者。而否定辞项,则用之于本无此性质者也。此区别之能立与否,尚未可知,要之非紧要之区别耳。
此外又有绝对辞项与相对辞项之区别。所谓绝对者,谓与牠事物一无关系之意也。相对之事物,其呈于思想中也,常与牠事物相关联。故相对辞项,实示一物之不能离牠物而思之,或示此物之为全体之一部分也。如吾人不能离其子而思一父,离其臣民而思一君,离牛羊而思一牧人。故君、父、牧人,皆为相对辞项,而臣、子、牛羊,则其互相对之语也。就事实言之,则父不过谓人之有子者,君不过谓人之有臣民者,牧人不过谓有牛羊者而已。辞项之表面上不与牠事物相关系者,如水气木石等是。吾人思水时,不必有牠观念伴之。树石亦然。此通常所视为绝对辞项者也。
然一切事物,无不与牠事物相对者。水之与其构成之之元素,树之与其生之之土壤,石之与其产之之山岳皆是也。且从思维之法则,吾人所以能思一物或一群之物者,不外使此物别于牠物而思之。吾人非区别事物为“有死者”与“不死者”二种外,不能用有死者之辞项。金属、元素、有机物及牠辞项亦然。吾人用此辞项时,亦示非金属、化合物、无机物等之存在。故自此点观之,则一切辞项,皆相对的也。然逻辑学家所谓绝对辞项,则但谓一事物之于空间时间及因果上,与牠事物无特别且明晰之关系者。吾人之立此区别,不外如此而已。
吾人既说明辞项中重要之种类,读者苟能就各辞项而一考其种类,尤吾人所深望也。即当就辞项而考:
(一)此辞项,果为范畴辞项乎?抑共范畴辞项乎?
(二)为普遍辞项乎?抑单称辞项乎?
(三)为集合辞项乎?抑周延辞项乎?
(四)为具体辞项乎?抑抽象辞项乎?
(五)为肯定辞项乎?抑否定辞项?或剥夺辞项乎?
(六)为相对辞项乎?抑绝对辞项乎?
从下章所示,则许多辞项有不止一义者。故虽同一辞项,有就其一义言之,则为普遍辞项,就其牠义言之,则又为单称辞项者。故读者当先选其一确定之义而考之,而不可阑入牠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