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成功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字眼,无数人为了所谓的成功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而我更相信,只有坚持做一个你所喜欢的自己,你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人生的七个侧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 时间之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着眼于长期,专注于当下,郑重地对待所拥有的时间,应该就是一个人成熟地对待时间的方式。
精彩观点: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想想五年后你会干些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地删除非必要时间。这里涉及到收益率和半衰期理论结合来判断事件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让“远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未来”增加挑战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在“求快”和“求慢”中自由转换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精彩观点: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四种常见的“隐含假设”:1. “赛道假设”,就是将人生限定在一个竞争的赛道里,比赛的项目都是设定好的,获胜者却寥寥无几。这样就会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活得战战兢兢,在固化的一个轨道上不停地跑着。2. “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3. “僵固型心智”,以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天赋不够,遇到挫折就自怨自艾而放弃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勇气和努力。4.“零和博弈”,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很少去构建双赢的局面。
新的思维框架,探寻新的可能:1. 目标悬置。不同于串行模式和并行模式,将两种及更多的目标放在同一时间维度交互执行,专注地在一个时间里执行一个目标,再放一放,再专注于做另一个目标,这样交替执行、完成并实现的方法。2.能力嫁接。将不同领域的学习中洗的的能力串联起来,某一项固定的能力可以与另外的任务连接,再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的新境地。3.特性改造。将工作和爱好的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活泼地工作和严肃地消遣。
- 即刻行动是最有效的行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一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就是用最少的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可执行基本功能,,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通过用户使用的反馈来优化产品。这一过程叫做“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ture-learn)的循环。
产品是一种通过学习内化后再输出的一个结果,不是简单的原材料的推挤和搭建,更需要对资源进行结构化的整合。
英国作家罗根*史密斯说:“这个宇宙上的一件古怪的事情是,虽然我们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大家却总是正确的。”
用“精益创业”做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重要的是开始行动,再做的过程中进行检测以及学习,通过使用者或者市场反馈有目标地对产品优化迭代。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负面意见并慎重审视。改变自己面对不同声音的态度,将批评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考和评估。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建自己的产品。
使用”图层工作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是对工作进行分解,分解的层次需要有大局观,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而是整体观察后由内而外地解剖和填充。另外,合并同质性的工作并同时开展,可以大大降低转换损耗。
每做完一件事情,脑子里回想以下,做一个回顾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复盘“。
- 怎样的学习才能直面现实,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不要去寻找结论,还要去寻找过程,抽丝剥茧地去读懂创作者的构思及意图。
不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读一本书如果用简短的语言去作归纳,会错过作者精心的构思,精到的细节和精彩的论述,少了皮肉和细节,知道结局又如何。读一部经典的作品,结局或者结论是作者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个中的细节,甚至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所以,与其去总结,不如细细地去咀嚼、假设和延展,置身于作品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作者一起创造,这应该是一件更有乐趣的事情。
不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我们去接受一个新的信息和只是,总会去强调跟我们现有知识体系里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这种对比固然很好,可以找到各种认知间的连接,但是我们的知识系统无法扩展。
最优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
知识操练方法: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米奇·莱斯尼克(Mitch Resnick)教授就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即便是成年人的学习也应该有比较好的练习工具并且致力于这类工具的开发。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学习螺旋(learningspiral)模型,认为创造性的学习是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和想象的螺旋式循环。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来探求答案。
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掌握的知识不是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
知识应该用于服务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 向未知无限逼近,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简化思维是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更要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着的西信息。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信息,既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
在我们思考的进程中,经常受益于潜意识的馈赠。
思考可以有自己的形状,将思维转化为图像。
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帮助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的学习的才能
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努力不是意志力得较量,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力度的把控和调试等方面。
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届时与你能力互补的人。
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现有想去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这就好比脱不花说到的自律和自驱的新定义,自律就是强迫自己去做并不情愿的事情,自驱就是能在这些事里找到乐趣。
-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在现实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中思考现实问题。
独特性,就是最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