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上熬一宿
1973-1980的年—妈妈过年太讲究

冻咕隆咚呛!冻咕隆咚呛!冻咕隆咚呛呛!冻咕隆咚呛!三十来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三十。三十,是旧的一年的沉没,是新的一年的盛放。
清早起来,滚热的早餐只能匆匆忙忙吃过,收拾好碗筷之后,妈妈就带领着我和爸爸开始了一天的马不停蹄。事情太多了,从时间节点上大概说起吧。
首先推开北阳台大冰箱的大门,把冻得硬邦邦的猪肉、鸡、鱼、豆腐、妈妈手作的焖子等等“硬菜”的食材一样一样拿进厨房缓化,对了,有的年头妈妈还能弄来牛肉、羊肉什么的。猪肉有不同的做法。猪肘子、猪蹄子、猪肝要做成酱肉,五花肉要薄切用来下火锅,猪的前槽或者后槽也要薄切用来炒菜,猪排骨老早就煮熬妥当了,一部分用来三十晚上或者初一晚上的糖醋排骨,一部分加上老汤用来炖一大锅酸菜。只要有肉,所有的吃食立刻变得异常美味,过年期间大鱼大肉的盛宴中,我们从来没有辜负过这些美食,天天都是饕餮!
北阳台作为冰箱当然并不仅仅藏肉,家里年前采买的一大塑料袋珍贵的蔬菜也包着棉被藏在这里呢!那个年代,没有现在的蔬菜大棚,吃不到反季蔬菜,南方当季的蔬菜虽有,但品种少得可怜,还难以买到。倒是在菜市场我们叫它做“自由市场”的农民手里,能买到些稀罕物。那是因为他们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藏着大白菜、大萝卜、土豆、地瓜、茄子、西红柿、小白菜、菠菜、芸豆,妈妈为了我家年时饭桌的丰盛,花了大价钱买回来一冬天都没有吃过的茄子、西红柿、小白菜、菠菜、芸豆,包进塑料袋里,塑料袋再包进旧棉被里,藏在北阳台。隔上个三五天,还得打开观察一下会不会有变坏,如果发现有变坏的苗头,妈妈立刻想出新的贮藏方法。这一包色彩和口感独特的蔬菜,被妈妈平均分配在年的七八天时间里,每一餐每一天都有不同,都有惊喜。
年夜饭作为三十晚上的大餐是过年最隆重的一餐。一般我们家餐桌上会有16个菜,荤素搭配,有的是为了吃个好口味的,有的是为了讨个好彩头的,最不济的也是要配个好颜色的。这16个菜即使到了后来我们家兄弟姐妹都添丁进口、开枝散叶了,也是绝不可能一顿饭就吃光光的,何况1973到1980年间,大哥家还是哥哥嫂子两口尚未生娃,二哥还没结婚,16个菜根本吃不了。但妈妈说,年夜饭的菜必须就这么浪费着,这叫连年有余。记得年年都有从未变化的年夜饭就是鱼,讨“连年有余”的彩头,一条大鲤鱼或者红烧或者深炖或者清蒸,总是占据着饭桌最中心的位置。我小学阶段,饭桌上有一道菜叫做“酥白肉”,是做过厨师的二哥的拿手菜,看现在的“小红书”,里面的酥白肉最后一道工序都是挂糖浆,但我哥哥是挂霜,也就是白砂糖,挂霜的手法应该是纯厨师界的功夫活,很少有人会做了。还有一道菜该称做“本家菜”吧,焖子,有点像街市上的淀粉肠,年年由妈妈亲手制作,滋味吾家独有,绝不雷同。那时候,物质的匮乏让妈妈每年为过年的饭桌不仅费尽了心思,还费尽了钱财,年三十到初五每天都摆个八碟四碗的。

三十除了隆重推出年夜饭之外,第二重要的是上香。上香,是上给家族的祖先和观音菩萨。上给祖先的香是三柱香,同时还有五碗吃食贡品、五盘鲜果贡品。吃食是一碗炸鱼段、一碗白米饭、一碗炸粉丝、一碗炸豆腐、一碗白菜心,都在头部抹上红红的胭脂色,烟火气要多足有多足;鲜果也可以三盘,也可以七盘,每盘鲜果也必须是单数,三、五、七,看供桌的大小和鲜果种类的多少,鲜果一定要颜值够高,还要色彩够好。上给观音菩萨的香就简单多了,一炷香,而且不供吃食,因为人家是神仙嘛,不食人间烟火。尽管上香的作业量比年夜饭的作业量不知小了多少倍,但妈妈唯神仙为尊,唯祖先为敬,准备这些贡品和香火时认认真真、恭恭敬敬,从来不让别人插手。那个年代经历过破四旧、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人们已经被吓得畏手畏脚的了,我家供着观音菩萨的小神龛,是用一个四十公分的小木柜子伪装的,偷偷地放在阳台上,平日里柜门紧闭,外人根本无法看出那是一个神龛。而祖先的供桌是临时的,只到了每年的年时,才请出爸爸亲手在黄纸上书写的祖先牌位,供上,请出香炉,摆上。

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一般在六七点钟吃起。开宴前,妈妈定会让哥哥举着一挂鞭到楼下放去,此后的每一天直到初三,晚饭前必须放一挂鞭。是什么讲究忘记问妈妈了,估计一是告慰祖先,一是热迎未来。辛苦了一天,年夜饭好吃得直让人狼吞虎咽。春节是神一般的节日,尤其在过去的年代,它会聚拢散落在五洲四海的所有家人,暖洋洋喜滋滋乐陶陶地天天守在一起。年夜饭的桌上,最亲最亲的亲人们热气腾腾地吃在一起。1973至1980年的我,已是稳重少年,再也不像童年时急急忙忙吃完饭举着灯笼到楼下疯跑了,而是待在远道而来的哥哥、姐姐身边,听他们聊天,和他们一起吃花生嗑瓜子。北方太冷,年时尤甚,只有屋子里最暖和,除了放鞭炮,三十晚上的家家户户都满满当当的一屋子人,一屋子笑声。

年夜饭后大约两个小时,妈妈拿出来一盆已醒好的面,已拌好的馅料,面板铺到炕上,一家人开始嘻嘻哈哈包三十晚上的宵夜和初五早上的正餐——饺子。三十晚上虽然根本没有人会饿,但十二点之前吃上几个饺子那是必须,取一年之中皆不会挨饿之寓意。那时太穷,人们吃饺子都希望吃出钱来,所以每家每户包饺子时,一定会把小小的一分钱钱币洗得干干净净后投在馅料中,不会每个饺子里面都包钱,而是大概按照家人的人数包钱,夜宵吃饺子时谁能吃到钱饺子,总是忍不住高声大笑,而一旁的其他家人总是忍不住露出急不可待的小眼神儿。
饺子宵夜过后,哥哥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棉大衣,戴上厚厚的棉帽子棉手套,带着几挂鞭到楼下放鞭“接神”,也就是用热火的鞭炮把观音菩萨和祖先们接回到家里一起过年。爸妈这时会来到北阳台,推开窗,迎着寒风看着年时的热闹,我是自由人,阳台上站一会儿,楼下待一会儿,哪里热闹去哪里。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年轻人也都纷纷从家里涌了出来,各自放鞭接自家的神。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穷人,接神时能放一千响的一挂鞭就很豪横了,如果再放十几个呲花,十几个转碟迎合了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这户人家差不多就会被评为“富人”,此后的日子里会经常不断地接收到邻居们既羡慕又探究的目光。我家就是这样的“富人”。因为我妈妈非常想“富”,还因为我们家孩子不仅相对较少,而且除了我都长大成人了,家庭负担轻了许多。
接神回来后,我们家要有一个全家披挂上阵的隆重场面,那就是给观音菩萨和祖先们磕头。和神龛、供桌一样,这个隆重的时刻必须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不能让别人发现我们家的“封建迷信”。磕头以男性、长辈为先,女性、晚辈为后。爸爸责无旁贷,第一个跪到神龛前叩拜观音菩萨,然后妈妈来,然后哥哥们,然后嫂子,然后我;叩拜祖先的顺序一样。观音菩萨像前此刻灯火通明,祖先牌位前此刻灯火通明。时间在这个时候悄悄地过了12点,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
司马常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2 12: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