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新传》抄录(十三)
第十三章 海外东坡
一 海南风土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渡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至儋州十余日矣,淡然无一事。学道未至,静极生愁。(页850)

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则冰蚕火鼠,皆可以生。吾当湛然无思,寓此觉于物表。(页851) 二 食芋饮水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页854)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页857)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页858) 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页859)

三 房屋风波 尚有此身,付与造物,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答程秀才(天侔)书》〕 万劫互起灭,百年一踟躇。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和陶和刘柴桑》〕(页863) 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页864)

但闻海舶遇风,如在高山上坠深谷中,非愚无知与至人,皆不可处。(页867)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 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 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 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 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 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 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 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 空吟清诗送,不救归装贫。(页867—868)

四 读书著作 正如我们眼前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三家村中的恂恂宿儒,神闲气静,眉目清澄,语言全从平凡的情理出发,令人觉得可亲;一个是做过大事、经历风涛的豪士,眉宇轩昂,英气内敛,辞锋犀利而坦率,令人觉得豁达。前者是陶潜,后者便是苏轼。(页872) 到海南后,苏过先抄了一部《唐书》,再又借了一部《汉书》来抄。苏轼《与程(儒)秀才书》云: 儿子到此,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呵呵!老拙亦欲为此,而目昏心疲,不能自苦,故乐以此告壮者尔。(页874) 五 家人朋友 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页878)

但令文字还照世,粪土腐余安足梦。(页879)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页881)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页883)

……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官在斗牛司,而退之身官亦在焉。故其诗曰:『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且曰:『无善名以闻,无恶声以扬。』今谤吾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语尔。(页884) 六 采药与造墨 七 别海南 元符三年(1100)庚辰正月初九,哲宗皇帝崩逝,年只二十五岁,上年九月,刘妃生子茂,遂得正位中宫,被立为后。但这皇子生后两三月间即告夭觞。越年,帝崩。 皇太后向氏对宰臣哭道:『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嗣,事须先定。』 『论礼与法,当立母弟简王似。』章惇抗声道。 『老身无子,诸王都是神宗的庶子,莫难如此分别。』 『论长,则申王佖当立。』章惇再说。 『申王眼睛有毛病,依次应立端王佶。』太后说。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章惇言犹未毕,曾布叱道:『章惇未曾与臣商议。如皇太后圣渝,甚为得当。』 蔡卞、许将跟着说:『合依圣旨。』 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 章惇默不作声。于是论定,即召端王入宫,即位于柩前。群臣请向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太后以帝已年长辞,帝拜泣坚请,太后才答应。端王,哲宗之弟,神宗第十一子,是即徽宗。(页889—890)





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页890)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页893)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页894—895)

《雨夜宿净行院》诗:『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页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