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蓝色的夜晚(二)
失落的晚上
这趟旅行当然是从西藏出发。去印度,是源于失落,是作为一场告别的开始。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对一些关乎于人的名称的单词有着一种奇怪地迷恋。在西藏的时候,他们管藏人们叫做“Tibetan”,在尼泊尔和印度,我们管印度教徒叫“Hindus”,当然,对于佛教徒,英文的发音是“Buddhist”。总之,我喜欢这些后缀,总是一遍遍地自语着,尽管,每次发出这些后缀时会带有一种微微地内心颤动,以及伴随着挥之不去的失落。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失落。就好像,我本应该作为一个马背民族的后裔出生在更为广阔的青青草原之上,却偏偏生于一座偏僻、寂静、文化交杂而丢失信仰的江边小镇。就好像我始终在尝试着推翻一切生活经验,尝试着不断地起飞而与现实之间的背道而驰。就好像身边常常充满滋生谎言的肥沃泥土,而我除却逃避便只能力不从心地去努力辨认。就好像终有一天雅鲁藏布江以及恒河的水都会干涸,我们也终会消失于这茫茫宇宙之中。总之,这一切都让人懊恼,并伴随着失落。
当我开始一点一点把在西藏的所有个人物品打包,往老家邮寄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其实是想要走的更干脆。银行卡,注销。电话卡,注销。沙漠送给我的自行车,在改变了单车骑行的旅行计划之后,又寄还给他,我想比起我他更需要这样一个骑行的纪念物。那些来西藏后给自己添置的家具,送人吧。一对木床,几张草垫子,一张藏式的木桌子,以及一辆残破不堪的永久牌女式自行车全部都留在了卓马的客栈,等等。
我行色匆忙地反复出入小区。每晚7点过,广场上就变得热闹非凡,小区里的藏族人自发组织跳锅庄,我总是忍不住驻足观赏,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有时候他们会放那首让汉人也耳熟能详的洗衣歌,有时候是本地的藏语歌。时常,旁边会有一个亲切的脸向我解释,这首唱得是“青稞丰收啦”。在那喜悦的藏语歌声中我看见他们在一起欢腾跳跃,那是这个民族的欢乐与希望。我不让自己停留太久就选择离开继续忙碌,这是过于强烈的对比,在这个民族文化如此繁盛的地方,我的失落与贫瘠竟会在这时候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
那时候,我总会一个人在深夜出门,走进拉萨寒冷的夜晚,在拉萨河边不停地走来走去,看着那随着冬季来临而逐渐退去但又更加湛蓝清澈的河水,坐在一处没有路灯的石阶上,抬头望头顶深邃的星空,然后吐出一口长长白白的水汽。我也会彻夜在房间里坐在床边不睡觉,关灯,望向窗外,对面一眼看去就有我熟悉的山,那山以及我的整个房间被这高原的夜映照成美丽而忧愁的深蓝色。
有时候我也会不声不响地去串门儿,从白天到黑夜,从仙足岛到八廓街,一一来到他们的家中,去看望他们——那些让我难以割舍的朋友们。每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我都尽力避免说更多感伤的话题,故作轻松地聊这些生活,谈论这个城市里发生的许多可笑的笑话以及大家依旧纯真而无知的理想。许多人显然预知了我将要离开,纷纷向我表示羡慕我即将开始的旅程,并叮嘱我早日归来。临别的时候也总是会给我一个拥抱。那时候我想用胶片机给我的朋友们拍照片,每人拍一张黑白的人像,以表纪念,可这件事情的实施竟让我更加失落,我便最终作罢。
我总是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我走了,这座城市是不是跟我没有了任何关系?这样的假设让我失落不已,又不得不面对。那我在拉萨的这些过往呢?也许,早已随着这些美丽的月光伴随着每一天黎明的开始,同这些个蓝色的夜晚消逝于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忍不住留了一样东西在拉萨——我最爱的相机——代替我留在了这里,但,这是后话了。
在拉萨的最后一晚,窗外下着大雪,我冷得浑身发抖,我第一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需要温暖。喝了几口水之后,我便蒙头睡去。我不愿沉浸在这无比失落的氛围里,于是,在睡梦里我对自己说,我要去一个更温暖的国度,去一个更失落的地方,来掩饰自己的这份失落。
(待续)
(摄于二零零八年 十一月 尼泊尔)
这趟旅行当然是从西藏出发。去印度,是源于失落,是作为一场告别的开始。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对一些关乎于人的名称的单词有着一种奇怪地迷恋。在西藏的时候,他们管藏人们叫做“Tibetan”,在尼泊尔和印度,我们管印度教徒叫“Hindus”,当然,对于佛教徒,英文的发音是“Buddhist”。总之,我喜欢这些后缀,总是一遍遍地自语着,尽管,每次发出这些后缀时会带有一种微微地内心颤动,以及伴随着挥之不去的失落。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失落。就好像,我本应该作为一个马背民族的后裔出生在更为广阔的青青草原之上,却偏偏生于一座偏僻、寂静、文化交杂而丢失信仰的江边小镇。就好像我始终在尝试着推翻一切生活经验,尝试着不断地起飞而与现实之间的背道而驰。就好像身边常常充满滋生谎言的肥沃泥土,而我除却逃避便只能力不从心地去努力辨认。就好像终有一天雅鲁藏布江以及恒河的水都会干涸,我们也终会消失于这茫茫宇宙之中。总之,这一切都让人懊恼,并伴随着失落。
当我开始一点一点把在西藏的所有个人物品打包,往老家邮寄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其实是想要走的更干脆。银行卡,注销。电话卡,注销。沙漠送给我的自行车,在改变了单车骑行的旅行计划之后,又寄还给他,我想比起我他更需要这样一个骑行的纪念物。那些来西藏后给自己添置的家具,送人吧。一对木床,几张草垫子,一张藏式的木桌子,以及一辆残破不堪的永久牌女式自行车全部都留在了卓马的客栈,等等。
我行色匆忙地反复出入小区。每晚7点过,广场上就变得热闹非凡,小区里的藏族人自发组织跳锅庄,我总是忍不住驻足观赏,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有时候他们会放那首让汉人也耳熟能详的洗衣歌,有时候是本地的藏语歌。时常,旁边会有一个亲切的脸向我解释,这首唱得是“青稞丰收啦”。在那喜悦的藏语歌声中我看见他们在一起欢腾跳跃,那是这个民族的欢乐与希望。我不让自己停留太久就选择离开继续忙碌,这是过于强烈的对比,在这个民族文化如此繁盛的地方,我的失落与贫瘠竟会在这时候显得那么地格格不入。
那时候,我总会一个人在深夜出门,走进拉萨寒冷的夜晚,在拉萨河边不停地走来走去,看着那随着冬季来临而逐渐退去但又更加湛蓝清澈的河水,坐在一处没有路灯的石阶上,抬头望头顶深邃的星空,然后吐出一口长长白白的水汽。我也会彻夜在房间里坐在床边不睡觉,关灯,望向窗外,对面一眼看去就有我熟悉的山,那山以及我的整个房间被这高原的夜映照成美丽而忧愁的深蓝色。
有时候我也会不声不响地去串门儿,从白天到黑夜,从仙足岛到八廓街,一一来到他们的家中,去看望他们——那些让我难以割舍的朋友们。每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我都尽力避免说更多感伤的话题,故作轻松地聊这些生活,谈论这个城市里发生的许多可笑的笑话以及大家依旧纯真而无知的理想。许多人显然预知了我将要离开,纷纷向我表示羡慕我即将开始的旅程,并叮嘱我早日归来。临别的时候也总是会给我一个拥抱。那时候我想用胶片机给我的朋友们拍照片,每人拍一张黑白的人像,以表纪念,可这件事情的实施竟让我更加失落,我便最终作罢。
我总是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我走了,这座城市是不是跟我没有了任何关系?这样的假设让我失落不已,又不得不面对。那我在拉萨的这些过往呢?也许,早已随着这些美丽的月光伴随着每一天黎明的开始,同这些个蓝色的夜晚消逝于这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忍不住留了一样东西在拉萨——我最爱的相机——代替我留在了这里,但,这是后话了。
在拉萨的最后一晚,窗外下着大雪,我冷得浑身发抖,我第一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需要温暖。喝了几口水之后,我便蒙头睡去。我不愿沉浸在这无比失落的氛围里,于是,在睡梦里我对自己说,我要去一个更温暖的国度,去一个更失落的地方,来掩饰自己的这份失落。
(待续)
![]() |
![]() |
![]() |
![]() |
![]() |
![]() |
![]() |
![]() |
(摄于二零零八年 十一月 尼泊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