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个好教师胜过一个好学校 ——2021年除夕前怀念廖彩星老师
【随笔】一个好教师胜过一个好学校
——2021年除夕前怀念廖彩星老师
2021年1月10日傍晚 悟甲 于北京
人生有两难:一难是遇见好老师,二难是有一位知心朋友;
1964年,我在长春八中读初三,廖老师是我们班主任,教《数学》;高一教我们《几何》、班主任,指导我们备战1968年高考。
十年浩劫,廖老师成了臭老九,我们的大学梦破灭了。
改革开放后,廖老师被评为吉林省特级老师,任长春一0四中学校长;
曾记得:
80年代末的一天下午,
我在长春一家饭店,邻桌一对父子在热情洋溢的对话中,
突然站起来拥抱在一起,并且疯狂的蹦起来,大喊“感谢廖老师在初中给你打下的数学底子!感谢廖老师!”;
他们激动的表情,感染我眼含热泪!
几分钟后,我采访得知这对父子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失态”?
因为运动员模样的小伙子初中毕业于一0四中,高中于长春八中毕业去年高考清华差5分落榜,自信的他拒绝了其他名校的录取,决心重读 ,今年高考完他觉得自己就非常有把握考中清华,可是,没想到我却与我亲爱的廖老师擦肩而过。
可是,十多年以后当我知道小伙子的“廖老师”,就是我朝思墓想的廖老师后,廖老师带着我们的思念,早已经南下广东。
不忘记,1968年11月13日,“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廖老师送我们到科尔沁大草原中部当农民,做知青,他和我们睡一铺土炕,吃一锅饭,和我们去场院一起和蒙族农民牵着大尖牛打荞麦;
我们这些初次走出家门的小孩子,很快就陶醉于新世界中,用“初生牛犊”来形容大草原上的我们一点不错。可是廖老师当时30多岁,正是“而立之年”,而我们却是他教授的第一批高中生,而我们又是学校做了多少工作,在多少名初中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娇子,那年长春八中班子决心“三年以后长春八中高考成绩来个大翻身”的承诺就押在我们这些人身上,也对廖老师、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好老师寄予厚望,廖老师曾对我们说:你们要有雄心,高二学完高中课程,高三复习一年,68年争取都考进北京的名牌大学,各大学!
我们下了乡,他舍不得我们,他跟着我们走像“陌生人”一样仔细地看着我们每一个人,端详在课堂上个个都睁着大眼睛,生怕漏掉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他的16名好学生。七天以后,廖老师真是无声无息的来,又静静地离开了大草原,我们知道:老师心事重重,我们不知道和老师说什么?我们默默地送他到场院南面,他背坐在马车上一直在看着我们,我们有人掉泪了,我觉得那顿午饭我们吃的都不香,从此我们和廖老师就断了消息。
整整五十年,整整半个世纪,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同学群”、互联网我们和廖老师重新走到了一起!
2018年7月,我得到廖老师的手机号,我马上就向廖老师检讨:廖老师,文革开始时我给你写过大字报,实在对不起你、、、、、!
、、、、、、廖老师和我聊了20多分钟,句句都溢出对我们的想念,50多年前我们每个人的形象,性格,他脱口而出,又从科尔西大草原问到我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也从他退休以后的业余生活说到健身之道、、、、、、
我告诉廖老师,当年你交给我们学数学要预习的学习方法,我都教给了我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我希望他们把这个学习方法往下传。
回想起来,廖老师对教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的教案是用活页纸做的,每张都像画一样;他的粉笔板书一鼓一板,几何图形不离尺、规,文字题标点符号不空,而且准确无误。
廖老师在课堂上是老师,课后是朋友,他非常关心我们毕业后的出路,他经常家访和家长对话,取得对我们毕业后去向的共识,因此,我现在有初中同学的肺腑之言:“当初中毕业时有廖老师的安排,我才没迷路,现在老了才有幸福生活!”
廖老师高风亮节,文革初期刚开始写大字报时,他站在班级讲台前心若止水地向全班同学说:欢迎同学们给我写大字报!有什么事不清楚,可以随时问我。
五十多年后,那天我开门见山和廖老师说起“我写大字报”的事儿,廖老师马上抢过话说:“啊,这事儿我早忘了,咱们说现在的事儿、、、、、”
我说:“现在我不向您检讨,我心里这道坎儿过不去。”
2020年11月23日我突然发现在初中“同学群”里,三天前廖老师在还为同学唱的歌儿“点赞”,今天怎么没见到?
后来知道85岁的廖老师因为胃溃疡,手术、在汕头住院了;再就知道“(廖老师)现在基本情况很好,他体质很弱,还不能用微信和咱们交流,身上还留有伤口的溢流管有溢流向外流。只能吃些流食。总的来说情况向好,据师弟(老师儿子)说过完年看恢复情况。再研究出院。”
这段期间,“长春八中六二届二班同学群”和“长春八中高中六五届三班集体户同学群”的老同学们都心如刀绞,用各种方式向廖老师送去安慰和祈祷,都盼望早日听到廖老师唱拿手的《请喝一杯下马酒》的歌声。
廖老师是我们的老师,他教我们文化,教我们做人,我们希望代代都有廖老师这样的老师!
一个好老师胜过一个好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