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
查看话题 >我的家务平等
这两天看到友邻分享《我是如何做到结婚两年不做饭的。。。》,当事人为了少做家务(公平家务)而激情演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令配偶心悦诚服的样子,实在是像极了我自己哈哈哈。不禁想写一点儿自己的事情。
我和家属都注重“平等”。我俩能相对轻松地找到“平等”的点,也有赖于我俩各种实力都不相上下,而且三观特别一致,即,两人很像——当然也有相异互补之处,不过,因为同多于异,那异就成了有趣的风情而非矛盾激发点。对于某些方面差别比较大的伴侣,我想,“平等”的状态可能会更难找一些,但也不是不可能,两人沟通、妥协,就有达到共赢的可能吧。
我们从一开始就秉承着家务平分的打算。我们家务平分的意思是:1. 有些家务交替做,比如洗衣做饭洗碗,谁想做(一般是心情好有时间)谁就做,因为我们两人都有关怀对方和自己的自觉(即,重视彼此的“平等”),并不会故意装作心情不好、没时间,来把大部分家务推给对方,也不会强压着自己不爽的心情来“为对方”服务;2. 有些家务按能力喜好分配,比如拖地需要体力,他做起来就比我高效很多,他也乐于做,就一直由他做,再比如,家里的地毯都是我喜欢而坚持要买的,所以就说好了清理地毯是我的工作;3. 在此基础上,随时沟通变通,目的只有一个——“两个人都开心”。
这样的“分配制度”下,自然地就比较平等平均,但,即使这样,也发生过矛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是,有一天,我休假在家不上班,而他当天上班。他上了一天班后回家,看到我并没有刷从前一天晚饭后开始积攒的碗盘,就有点儿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也很合理,他上了一天班,而我在家“歇”了一天,我难道不能多做做家务营造两人美好生存空间吗?(说明一下,一般是当顿碗当顿有人刷,但前晚我俩都没心情刷,稍微特殊。)
他表达了不开心,我也稍微有点儿内疚紧张,但是一紧张,思路就突然贯通了,哐哐地说出了下面这番话:
“我是在家休息了,但是这是我工作合同里的正常休假,是我的权利。我在家休假,是为了休闲心情、为了做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洗两个人碗做两个人的家务,不能因为我比你休假多就要多做!设想如果我自己生活,我放假在家,自己想干嘛干嘛,不需要洗你的碗,为什么有了伴侣反而要多做累人的事?你不要用‘我休假你上班’这种理由来论证我需要多洗碗!”
说完这些,自己稍微有点儿心虚,毕竟不太符合“常理”,但家属“居然”思索一番且领受了。虽然当天的结尾依然是我洗了碗,但是理由不同了——“因为我心情轻松不累,他上班有些累了,所以当天我来洗”,而不是“因为我在家休假就理应做家务”。理由不同而结果一致,并不是自欺其人,因为,从那以后,家属再也不会因为我休息他加班等类似原因认为我“理应”多做家务了,甚至,在我没收入的期间,他也不会认为我该多做两人的家务,而是很乐意看到我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靠着那番“演说”,点出了思维盲点,防微杜渐地“夺回”了自己时间的控制权——包括休闲时间。
同理,角色对调也一样,我工作他休息时,我也不会因为这个理由让他多做家务——保持同一原则下的平等。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一个人上班另一个人休假,上班的人反而当天多做了家务——外人看来似乎“不公平”,但这恰是我们的公平。当然,也会休假的人当天多做、或两人都不做、或者都一样做。长期下来,互相满意,就好。
举了这个例子后,有人会说,洗碗机不香吗?!香!但你懂的,这个例子重点不是洗碗,而是可以推广到婚姻中的任何事情、任何沟通。
每个人的小家庭都会有不同的“设置”,并非只有一种平等的模板。“平等”,其实更多在于双方心态“满意度”的平等,找到两人都满意的,便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