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往,有所不往,也不绝对
我到目前为止,去过的地方并不多。大概还是有点宅。
但是本心选择出游地的话,首先排除的是繁华都市。
本身生活在二线城市,虽然谈不上国际化大都市,节奏也远没有北上广那么快,但是我对高楼大厦水泥森林有种畏惧感,越高越畏惧。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上海,从人民广场站出来找上海博物馆时,人潮拥挤,高楼林立,有点眩晕。所以,目前来看我恐怕无法站在帝国大厦上俯瞰万家灯火,我怕摔下去。
目前去过最繁华的都市是伦敦,在地下和在地表虽然不怕摔下去,高楼大厦也有,但不那么密集,也不那么耸入云霄,只是被迎面各色各样忙忙碌碌的面孔和身影霸屏,不窒息,但也应接不暇。从伦敦之眼俯瞰这座昔日列强帝国,那些建筑总让我惊叹,难怪腐国人有种傲娇,是有道理的,自己家什么都有的感觉。
第二个要排除的是浪漫海岛,我们度蜜月时,我想去希腊圣托里尼,一方面是痴迷那蓝白世界,一方面是因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乔老师有心理阴影,认为那里太浪漫了,当时接受不了。
于是,我们去了东欧,回来之后,我对海岛几乎无感。我偏执地认为海岛大同小异,更喜欢有意思的地方。
直到我们随老人带孩子去了海南岛。人说,海南观景,河南观史,云南观情。曾经不以为然,去了也没觉多么惊艳,但的确和北戴河不一样,各有各的美。在海南,印象最深的同一种咳嗽药水在不同区域差价较大,让我对海南的地产业充满敬畏。
曾经一度以为粉色在大自然中很少见,后来才想到常见的很多花都是粉色,还有哪里的粉色沙滩,最近又看到冰岛的黑色沙滩,觉得地理地貌还是很有趣。有的海岛总被说要消失,也很好奇。
第三个要排除的是秀丽山川。我和朋友探讨过喜欢山还是水的问题,她喜欢爬山,有成就感,我喜欢涉水,因为不那么累。我爸也是这样的,我妈就比较随意。所以山川叠加在一起,我就要犹豫一下。
第一次爬山是高中暑假和小学同学一起去盘山,山间小花很可爱,走走拍拍也不觉得累。但还是更喜欢山涧小溪或泉水~
第二次爬山是高中班组织爬八达岭长城,人挤人,下小雨,印象不是很好。
第三次爬山不记得是大学同学组织十渡爬个小山坡而后跑到岛上休息,还是去鸣沙山各种拍剪影玩沙子和九寨沟的黄龙山了呢?顺序忘记了。
还去过云南玉龙雪山,山西某个石窟坐车上山,但是因为身体不适没下车。
后来去布达佩斯的渔人堡爬山很开心,沿路都是小镇风情,不觉得累,站在大老鹰背后还挺开心。
再后来,我自己爬过镇江北固山,西津渡云台山麓和南京九华山。那时,我还很勇敢不怕后仰摔下去。
最近,我们去了海南鹿回头,还爬过一次盘山雨天坐索道下来的。这个阶段由于之前服药治疗的缘故,负作用导致身体不协调,不自觉地往后倾,所以对高处是恐惧的。当然,现在我已经好了,但还是习惯扶着栏杆乘地铁。
对于山川,我还是有所期待的,比如桂林,张家界,其它五岳并无感。
大概,还是因为喜欢人文气氛的风情小镇吧,至于地貌也成次要的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情感和故事。当然生物世界也可以这么说。
很喜欢四大文明古国,还有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比如土耳其,以至于我们的很多桌游都是各种地名,足不出户,无处可去,还可以玩玩桌游。读完很多同学中学时读过的《千年一叹》篇幅不长,虽涉及历史,但不无聊,比较喜欢。
中国的古城古镇没去过几个,去过的或许没找对地,都感觉商业化较浓。2010年的夏河感觉还好,虽然喇嘛也拿手机,进网吧,那时那里感觉不错,山坡青草牛羊,藏族艳丽的建筑,安逸的人民,闲散的背包客。
2021年,当我知道自己有9天年假的时候,我的鸡血又回来了!期待无论去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