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读后感 20210214周日

一、构架性规则——这个小说讲什么?1,分类。属于何种主题与分类?纪录片。 2,大意。简明扼要地说明故事的剧情。丁尚彪只身跑到日本打黑工,和家人分居15年,最终供养女儿美国留学,完成阶级跃迁。 二、诠释性规则——这个小说的内容情节是如何展开的?1,故事人物
- 丁尚彪:故事主人公。1954年,出身上海工人家庭。16岁知青插队。35岁去日本,回国时50岁。
- 陈忻星:丁尚彪妻子。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知青插队时认识丁尚彪。
- 丁晽:丁尚彪女儿。上海复旦大学附中学生,后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7年后医学博士毕业,成为妇产科医生。
2,故事背景
- 1956年,开始知青上山下乡活动
- 1968年,大规模开展知青上山下乡
- 1977年,中国刚恢复高考。
- 1978年,停止知青上山下乡活动。
3,故事情节
- 序幕:1989年丁尚彪偶然得到日本招生单,5毛钱毛利日本留学材料,为了改变一家人的命运,举债42万日元跑到日本北海道阿寒町留学。
- 开端:丁尚彪到了阿寒町才发现这个边陲小镇人烟稀少,没有打工的条件。于是逃到东京打工,也因此失去签证,变成了黑户。学业梦破灭。
- 发展:丁尚彪寄希望于女儿能在美国留学,打3份工,考5个技术证,租最便宜的板房,把所有钱都寄回家。除了还债,就是给女儿当学费。
- 高潮:女儿考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日本转机24小时,和阔别8年的父亲见上一面。又过五年,妻子获得去美国签证,经过日本,夫妻阔别13年后重逢。
- 结尾:女儿在美国医七年博士毕业。在日本奋斗15年的老丁终于可以回国。回国前特地去了一趟阿寒町表达了感激之情。
三、评论性规则——喜欢或不喜欢。
1,喜欢之处我佩服丁尚彪决绝的勇气,为了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居然敢借42万日元,相当于夫妻两人15年工资,举债赴日留学。 我佩服丁尚彪的坚韧。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只身在日本打工15年。打3份工,考5个技术证。为了省钱,租最便宜的房子,连浴室都没有,站在塑料袋里洗澡,洗完再把水倒掉。扣下每一块钱给女儿当学费。最终女儿完成美国留学梦,全家人搬到美国,完成了阶级跃迁。 丁尚彪也是重情义的。墙上贴着一张女儿的照片,带着结婚用的枕头套。 看完纪录片后我还专门上网查了丁尚彪的故事。他离开日本前去东京入境管理局自首,并且拿出了15年的缴税证明,让工作人员震惊。
2,不喜欢之处丁尚彪夫妻如此节俭,生病都不舍得花钱,牙齿松了不愿花钱,却愿意支持女儿开双眼皮。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太少,牺牲精神太重。父母为子女付出这么多,牺牲了最好的时光,是否太过沉重了?是否失去了自我?幸福的家庭关系应该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而非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父母幸福,家庭关系才会幸福,子女才会健康成长。在丁尚彪家里,每个人都负重前行,包括女儿丁晽。父母倾尽全部支持她求学,可想而知她的压力有多大。长期的分居也让丁尚彪夫妻关系产生了一些猜疑。当妻子到阔别13年的丈夫的日本住处的时候,之前的很多猜疑才真正放下。
3,我的疑问
- 为什么老丁能坚持15年呢?
后来在网上找到一段老丁的采访,才知道原因。当时在上海工资100块一个月,在日本一天1000块,跟捡钱一样,还睡什么觉。
- 为什么老丁不花钱让老婆来日本探望?
他连租个带浴室的公寓都省,扣下来每一分钱都支持女儿美国梦。
© 本文版权归 Wilson Ji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Wilson Jia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孟子说养浩然之气,现代人如何用它打造高能量循环系统? (1人喜欢)
- 为什么NPS决定生死?一个系统思考模型讲透2C增长逻辑 (1人喜欢)
- 通过一组提问深入总结2024年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