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人生(六):反思
有幸曾在戏剧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仅以此文纪念我在戏剧行业摸爬滚打的一年半,希望能写下只言片语和心路历程为这一小段人生划上一个句号,并以不客观的角度窥见戏剧行业的一瞥。又或者是希望我的墓志铭能不要那么空白,像公民凯恩一样引发无数人的猜测和非议。
=====================
我不断反思每次失败的原因,但似乎每次都不痛不痒,充满了傲慢与偏见,无法触及根本和灵魂。我开始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行将就木的将死之人,站在人生的高度去审视过去的一切。
我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是个玩世不恭的小阿拉,母亲则被姥爷赶出家门拼命想找个依靠尽快嫁出去,父母先上车后买票,根本没有机会考虑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适。自我记事起双方就充满了无尽的争吵,并在我三岁左右离婚。
离婚后父母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各自的家庭又有各自的矛盾与烦恼,我在两个家庭中不得不察言观色希望不要成为双方争吵的导火索,但又谈何容易。记得大约是在初中,我在房间里听着门外继父和母亲的争吵不敢吭声,结束后母亲悄悄走进来哭着问我是否应该离婚,是否应该给继父生个孩子以保全家庭。高中时母亲吵完跟我说继父觉得养我却没有照顾他女儿心理不平衡总跟她吵架,希望我去学校住。所以每次继父回到家中,我都会蹑手蹑脚乖乖地把电视打开,遥控器放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然后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关起来。不论在父亲家还是母亲家,我都愿意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论外面发生什么,这几平米的空间都是自由且安全的。正如监狱里的莫尔索先生说的那样:“一个人即使只在外面生活过一天,也可以通过回忆和想象在监狱中待一辈子。”家庭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监狱和一张可以睡的床而已。只不过这张床得时不时地变动着。
对于我妈来说,失败的婚姻和被动的地位让她用一种近乎苛责的方式来要求我,希望我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另一方面我学业的成功也极大地增强了她的信心和家中的地位,更能羡煞一众旁人。继父的不平衡也能够理解,毕竟谁又愿意养别人的孩子呢?后来他将我的成功视为一种投资,一种对未来养老的投资。所以当我并没有如他们预期的那样发展时,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他们不再向朋友们提起我,为什么认为我不懂事,为什么会帮我打退堂鼓。
而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家庭形成了我敏感且封闭的性格。有一年过年看见表姐向舅舅撒娇我特别羡慕,因为我永远也无法这样与我的父母相处。我像一块巨大又不透明的黑色立方体,无法让他人看透还不断吸收着一切光芒。我无法与他们共享我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每次打电话就只有那么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吃了没?吃的什么?干什么呢?话不投机半句多,三棒子也打不出一个屁。
父亲家更没有好到哪里去,义字当头的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啃老族,也让第二段婚姻走到了尽头,小时候我很害怕老师和同学问我父亲是干什么的,总不能说他啃老吧,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点名让我上去读,结果却成为全班的笑柄。他对我的态度基本上是不管不闻不问,能凑合就凑合。大约高中时,父亲回到老家照顾爷爷,让原本就不热络的父子关系更加淡薄。仔细算算从高中到现在,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总共加起来可能也没有一个月。毫不夸张地说,过年等成绩的这段时间是自高中以来我跟我父亲相处的最长的时间了,我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每天的交流却基本不过四句:“吃饭了”,“哦”;“吃饭了”,“哦”!
父亲的缺失和放养方式形成了我懦弱又没有担当的性格,母亲的强势与控制让我习惯了逆来顺受,甚至有些自卑。朋友跟我吐槽她的男朋友没有担当,总是用逃避去面对问题。想想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也许这就是丧偶式育儿造成男子气概缺失的原因吧
不过想想父亲又有什么错呢?他也是生活的受害者,有着他原生家庭的问题无法意识更无法解决而逐渐被社会所抛弃。常年的孤寂已经让他失去了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他的心里想必也很痛苦吧,痛苦却无法表达,只能默默承受。一天两包烟地抽似乎是害怕自杀的痛苦却又想赶紧走完这荒诞的一生。
父亲被动的养育和母亲主动地养育因为家庭关系而更加割裂。虽然我不是两个家庭的中心,但却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在母亲家,母亲会不断地向我羞辱父亲,把父亲当作反面典型反复鞭尸。在父亲家,父亲又会拿出那套高傲的态度来鄙视母亲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希望我能更爱他们而不要像对方一样。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通过我隔空向对方示威,相互争夺并不断地撕裂着我。每年我都必须将假期平均地分成两半,防止他们因为一两天而斤斤计较。最终,他们双方都成功了,我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亲近。真是太可悲了,他们对我的爱最终撕裂成我的矛盾,两败俱伤一地鸡毛。
小时候父母总是夸我懂事,但懂事的孩子终究只是个孩子,也有心理需求,却往往因为懂事而遭到忽视。事实上小时候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样的家庭有什么不好,我只是希望我不要像我妈一样脾气暴躁,像我爸一样窝囊,更不要离婚和吵架。我甚至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玩的游刃有余,如果在父亲家待散了就去母亲家上上弦,母亲家崩紧了就去父亲家松松劲。长大后才发现他们的影响要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永远是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光。也许因为我是长孙或者是觉得我家庭不健全,又或者是想要弥补过去对儿子们缺失的感情,爷爷无私地将几乎所有的爱补偿给了我。爷爷有点耳背,不健谈,他爱人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默默地观察你喜欢的东西,然后不断地买给你直到腻烦为止。喜欢吃sugus就在家里堆了一座sugus的小山,喜欢巧克力,就天天塞给你一条费列罗。爷爷无私的爱补足了我缺失的亲密关系,也形成了我正直且善良的性格。但同时爷爷对我的溺爱,也形成了我舔狗一样表达爱的方式,默默暗恋与付出,无数次地飞蛾扑火,从高二到现在一直没有女朋友。
就这样,母亲压抑造成的自卑、父亲缺失造成的逃避、两个家庭撕裂造成的敏感与孤僻以及爷爷溺爱造成的任性和执拗,共同塑造了我乖张的性格。初高中,优异的成绩无法显示出性格的不足。但当大学成绩的塌方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性格缺陷的封印像潘多拉魔盒般被打开,犹如洪水一般吞噬了我。我不断地挣扎将戏剧当作逃生的出口,却发现自己走进了迷宫般的死胡同。
我必须承认我是幸运且任性的,还有机会能够不断兜兜转转地去尝试,还有机会去逃避,不用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也许这也是亲戚们认为我不着调,不脚踏实地,飘在空中的原因吧。但太多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吞入心中无底的黑洞,我觉得实在太难受了,像是背着沉重的枷锁走在一望无际的荒漠,我孤僻却又渴望表达与被理解,内心像是一头愤怒的猛兽不断想要挣脱出来。
困难时断断续续吃了一年抗抑郁的药,但反应迟钝,天旋地转,暴饮暴食等副作用治标不治本。在漆黑又寒冷的路上,心理辅导老师像火焰一样一直陪伴着我,爷爷去世时听我痛哭流涕的是她,鼓励我做出选择并勇于承担责任的也是她,无私倾听并安慰我的还是她…豪不夸张的说,她比我父母还要更了解我。有一天她跟我说她儿子向她咨询在喜欢的工作和收入高的工作之间如何选择时,她想起了我,我多么希望她就是我的母亲啊。
从这个角度回看过去的六年,逃避让我从本专业的困难跳到戏剧再跳到心理;敏感让我选择了戏剧,但孤僻又让我在需要交流和合作的戏剧圈寸步难行。任性让我不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而执拗让我一遍一遍头撞南墙不断考研。
我并不想要怪罪谁,实际上也没有谁应该被怪罪,大家只是在各自的人生路上激起了一团波浪搅动着平静的湖水泛起一圈圈涟漪。我的现状不仅仅是我的遭遇造成的,更是原生家庭与我乖张的性格共同造成的。但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父母也不过是刚刚长大的孩子,在不断摸索中稀里糊涂地养大了自己的孩子;而我只是还没有找到让性格的劣势变成优势的位置。也许这就是所谓的Karma,或者是命运吧。
我也并不想博得某种同情,因为溺在生活中比我困难的人太多了,每个人也有各自的心酸和痛苦。但我觉得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远比模仿他人成功的模式更有价值。修出世之心,处入世之事,这是心理老师告诉我的道理。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自我剖析能够抛砖引玉,引发自我的反思并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的境遇。
不知从哪儿看来一个研究,说童年早期经历对个体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小。如果说命运是原生家庭教养方式潜移默化中无意识地影响的话,那改变命运的钥匙永远都握在自己手中,只不过看我们是否意识到,并愿意去改变。二十多岁的错误可以归因于原生家庭,但我真的不希望将四十多岁的失败依然归因于原生家庭。《Shameless》中Lip曾对他的兄弟姐妹们说:“我们的父母没有教给我们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探索加倍努力,不要过成他们的样子。”
“我们都会怕寂寞
都会有强颜欢笑的时候
当你举起笑容
要面对的更多
世界有他的步调在走
空中飘着紫色的气球
舞台上的灯光
晚餐桌上的烛火
我仍旧深爱属于我的每分每夜
就像你离去时发出声响的高跟鞋
总觉得有些心碎
我仍旧深爱属于我的每分每夜
包括蛋糕上面要有一圈一圈的草莓
总期待缤纷一些”
——告五人《人前人后》
==========================
戏梦人生(一):考研 https://www.douban.com/note/794222855/?dt_dapp=1
戏梦人生(二):求职 https://www.douban.com/note/794353378/?dt_dapp=1
戏梦人生(三):八道湾的野望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179575/?dt_dapp=1
戏梦人生(四):没头脑和不高兴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056698/?dt_dapp=1
戏梦人生(五):众生相 https://www.douban.com/note/795057045/?dt_d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