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摘要和笔记(20210211)
分析哲学对已剪裁过的思想和言语现实所作的承诺鲜明的表现在其对普遍性的论述中。这个问题前面作为哲学概念的内在历史特性和超越性、一般性而提到过。在这里需要对它进行更为细致的讨论。它决不只是一个抽象的认识论问题,也不是语言及其用法的伪具体问题;普遍性的地位问题居于哲学思想的中心。因为怎样对待普遍性可以表明一种哲学在思想文化中的立场——及其历史作用。
表示存在的普遍概念既从具体实体中抽象而来,又指称一种不同的实体。心灵大于和不同于意识的行动和行为。它的实在性可以初步描述为个人对特殊行为加以综合和统一的方式方法。就可以诱导人们说出一个由“先验统觉”作出的综合判断而言,描述特殊过程和行为的统一综合可能限于这些特殊过程和行为,并塑造它们,把它们同“他人的心灵”区别开来。
从这些特点来看,意识可以被称为一种意向、嗜好或官能。它不是个人的某种意向或官能,严格说来,它是一个团体、阶级、社会各个成员不同程度的共有的一般意向。据此而论,真意识和假意识之间的区分是有意义的。前者以概念对经验事实作出综合,尽可能完全和充分的反映实际存在着的既定社会。……结果,在概念形成中,社会的压制相当于对经验的学术限制和对意义的限制。
进而,经验的正常限制在“心灵”与思维过程之间、“意识”与有意识的行为之间造成了一种普遍的紧张甚至矛盾。如果我谈及某人的心灵,我不仅是指在他的表情、言谈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思维过程,也不仅是指从经验中体验到或推论出的他的意向或官能。我的意思还包括他没有给予表达、没有为之表现出意向但仍然存在的东西,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的行为、理解及其概念的组织形式和范围。(注:这是一种思考层面的区分,如果从心理分析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思考、感觉、情感和直觉四种,那么这里谈到的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张力可以归为感觉和直觉中,它们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意识,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意识及其行为。)
因此,以“否定形式出现”的是一些特定“环境”的力量,它们预先制约着人的心灵,以使之自发的对某些材料、状况和关系作出反应。它们作为受到排斥的材料而存在。它们没有出现是一个事实——一个解释他的具体思维过程及其言行意义的肯定性因素。
先于一切“主观”解释而出现在个人面前的那些思想和感觉对象,都具有某些基本性质,它们属于实在的以下两个层次:(1)物质的物理(自然)结构;(2)物质在集体历史实践中所获得的形式,此种历史实践使之(物质)成为某一主体的客体。客观性的这两个层次或方面(物理的和历史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决不能从中根本排除历史的方面,以致只有“绝对的”物理层次存在。
已确立社会已经把它的真实价值演示为历史谋划。它完成于组织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它(多少充分的)繁衍和保护人的存在(被断定为贱民、敌侨的人和制度的其他受害者的存在总是除外。)但是,与这种完全实现的谋划相反的其他谋划也产生了出来,其中包括那些将从总体上改变已确立社会的谋划。正是借助这样一种超越性谋划,客观的、历史的真理标准才能恰当的表述为其合理性的标准。
我相信理性概念起于这一价值判断,真理概念不能与理性的价值相分离。
“和平”、“人的需要和才能的自由发展”——这些概念可以按照现有的物质、精神资源和潜能及其在减少生存斗争方面的有步骤应用来加以经验的规定。这就是历史合理性的客观基础。
辩证过程作为历史过程牵涉到自觉意识:认识和把握解放的可能性。因此它牵涉自由。自觉意识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已确立社会紧迫需要和利益的制约,它就在多大程度上是“不自由的”;已确立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自觉意识就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在反对已确立社会的斗争中向更高的历史合理性自由开放。否定性思维的真理和自由在反对已确立社会的斗争中有它的基础和理由。——“第八章 哲学的历史承诺”
肯定性思维和它的新实证主义哲学反对合理性的历史内容。合理性的历史内容决非能够或不能够纳入分析的枝节因素或意义;它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而进入概念思考,并决定着概念的有效性。已确立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合理的,根据历史合理性来进行的分析就在多大程度上把否定要素——批判、矛盾、超越——引入概念。(注:这些事实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逻辑:更高的历史真理和机会将属于那种能够提供更大和平和发展机会的制度。)
否定要素不能与肯定要素相融合。它从整体上、涵义上、有效性上改变着概念。
否定要素被肯定要素所吸收,这已在日常经验中得到证明,这种情况混淆了合理现象和不合理现实之间的差异。——“第九章 解放的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