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仁王后》剧评 - 故事篇:账簿
(写在前面的说明:我没看过《太子妃升职记》的影视剧和小说,所以以下内容完全依据《哲仁王后》这部剧的内容来,而不是原著或者朝鲜的史实。)
中殿回娘家后不到一天就醒了。从昏迷中醒来的张奉焕发现自己身上有了令他震惊不已的变化。
第一,她开始大段大段地获得金昭容的记忆;第二,她开始习得金昭容拥有的才艺;第三,她开始对哲宗有了心动的感觉,这一点是最让张奉焕崩溃的。张奉焕觉得,自己是个直男,那这感觉肯定是来自原主金昭容。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张奉焕来说,都不是重要的。她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报复韩室长,这个让现代的她坠楼穿越的人。尸厥的时候,张奉焕的灵魂回到了现代,发现自己原本的身体已经被判定为植物人了。相比于变成活死人,还是变成女人好些。所以张奉焕认命,打算在古代朝鲜苟下来。为此,她必须更加努力地讨好大王大妃,成为大王大妃身边不可替代的人。
---
哲宗从金左根那里得知了中殿醒来的消息,匆匆忙忙赶去了国丈府,一半是为了探望中殿,一半是为了追查账本。
国丈是个憨憨,还是个女儿奴,这一点,傻子都能看出来,哲宗就更不用说。哲宗在国丈府拿中殿作筏子,开心到飞起。这里,哲宗利用中殿,其实是心安理得的。因为之前张奉焕和哲宗就约定好了No Touch,然后哲宗又承诺会努力找到能让自己和中殿都活下来的办法。哲宗对永平君保证过,只要中殿变成他们的敌人,他就会亲手杀死中殿,但这话翻过来理解就是,只要中殿不是他们的敌人,哲宗就会全力保证中殿的安全。这相当于哲宗和中殿已经是盟友了。拿盟友作筏子,互帮互助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嘛。
---
但哲宗很快就不那么心安理得了。哲宗夜探国丈府的时候,和金左根的手下狭路相逢,两人都是来找账本的,二话不说,在中殿的卧房外就开打了。张奉焕此时醉醺醺的,撞见蒙面人打哲宗,母性大发,举起夜壶……砸在了哲宗的头上。
这声响引来了金炳仁。为了给自己一个出现在这里的合理原因,也为了逼走金炳仁,哲宗吻了中殿。这是越线的行为,因为“No Touch”的意思是各自幸福,哲宗和中殿可以假装恩恩爱爱,但是亲吻醉酒的中殿这个举动已经不可以用“互帮互助”来解释了,有点乘人之危的意思在里面。而且,哲宗自己还亲上瘾了,金炳仁都被气走了,他还停不下来。所以,哲宗的心里是非常愧疚的:“我出现在了中殿的梦里,非常抱歉。忘掉不好的梦吧。”
中殿真的忘掉了不好的梦。
张奉焕又断片了,昨天晚上的事,她一点也不记得了。虽然起床的时候哲宗在身边这件事吓着了她,但是大男人嘛,在意什么~所以,张奉焕还是一心一意想回宫,成为大王大妃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然后报复连受精卵都不是的韩室长。
另一边,时间管理大师哲宗,在昨晚敲晕了中殿之后,到白天踩好的点那里搜了账簿,发现账簿不见了。不过,哲宗很快找到了藏匿账簿的新地点,就是中殿家的那口井,他小时候差点死在里面的那口井。但此时,天已经亮了,府里的下人都起来了,哲宗没办法消无声息地拿走账簿,所以他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国丈府再待一晚。
---
哲宗对宜嫔的疏远,伏笔可以一直追溯到她对中殿回本家休养这件事的奇怪反应。
中殿尸厥当晚,张奉焕在昏迷呢喃的时候,提到了母亲,哲宗觉得中殿想家了,将她送回了娘家。这是哲宗给宜嫔的解释。(其实,可以看出,哲宗一派重要的行动,都不会告诉宜嫔,比如去国丈府偷账本的计划。)但是宜嫔的回答却是:“是中殿娘娘的要求啊。”这句话让哲宗一头雾水:中殿人还没醒呢,能要求啥,是我送中殿回娘家的啊。
哲宗在中殿家第一次看到那口井的时候,是PTSD了,不过,没想起什么小时候的事情来。但是,哲宗那个时候毕竟情绪不稳定,还要在国丈府这个虎穴里找账簿,所以防御心前所未有的强。面对宜嫔,哲宗表现得十分冷淡,而且拒绝了与宜嫔一起回宫。这里,哲宗对宜嫔的称呼开始变化了,从这一集开始,一直到宜嫔向哲宗坦白自己不是救他的人为止,哲宗再也没有叫过宜嫔的名字,只是称她为“嫔”。
(这一段戏里,哲宗和宜嫔的站位,几乎和八年前哲宗爬上井,第一次遇见赵花真时一模一样。而唯一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金昭容没有被金炳仁拉走,这一次,中殿好好地待在哲宗身边。)
---
宜嫔非常在乎哲宗,对哲宗态度的变化不可能没有察觉。不过,宜嫔虽然不是一个聪明到可以做政治盟友的女人,但是,她也不是一个怯懦的女人。怯懦的人,没法将一个谎言隐藏八年之久,也没法对某一个人起杀心,更没法主动向心爱的人坦白自己的罪行。所以,在张奉焕提醒她之后,宜嫔决定,找哲宗说清楚当年的事情。
(赵花真第一次来中殿家里的时候,张奉焕提醒她说:“你还是主动跟主上讲吧。如果他以后通过别人知道了,他心中遭人背叛的感觉该多强烈啊。”)
但是,宜嫔第二次来到国丈府时,哲宗、中殿、国丈都不在。主人都离开了,宜嫔在国丈府的行动无人阻拦,无人知晓。宜嫔轻而易举地拿到了账簿,第二次站在了人生的分叉路口上。
宜嫔第一次站在这样的分叉口,是在八年前。那个时候,她选择顶替金昭容成为哲宗的恩人。然后,她变成了宜嫔,哲宗心中最重要的女人。
现在,她又一次有了两个选择。
一个,是把账簿交给哲宗。
宜嫔与哲宗相交多年,她知道哲宗的理想,知道这本账簿对哲宗来说有多重要。甚至,我认为,宜嫔看到这本账簿的时候,应该是猜到哲宗此行,就是为了找这个东西。所以,她才会在听到哲宗回宫之后,非常开心地立马跑回别宫,想将账簿交给哲宗。因为她知道,哲宗去国丈府,不是为了中殿,也不是为了找回过去的记忆,而是为了扳倒金氏,现在的她,依旧是哲宗的救命恩人和心中最重要的女人。而且,即便以后哲宗知道了自己当初骗了他,她与哲宗这么多年的情谊不是假的,她帮助哲宗扳倒金氏的功劳不是假的,中殿无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不过,宜嫔也知道,哲宗不是个无情的人。之前中殿救了自己和哲宗,已经让哲宗对中殿有了好感。因此,即便是哲宗扳倒了金氏,中殿很可能还是中殿,自己还是嫔。但这一点不重要,宜嫔在乎的,是哲宗的心意,只要哲宗的心还在她那里,那么中殿就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另一个,是把账簿交给赵大妃。哲宗会对中殿手下留情,但赵氏是一定会将金氏赶尽杀绝。到时候,被废位、幽禁,就算是中殿最好的结局了。
这两个选择,一个是帮助自己心爱的人,成就他的理想。一个是铲除自己厌恶的人,拔掉自己心中的刺。
---
宜嫔是怎么选择的呢?
她一开始选择的是第一条路。她要把这个账簿交给哲宗。但是,这件事被赵大妃知道了。宜嫔身边的全尚宫是赵大妃的人。赵大妃虽然不知道宜嫔想要给哲宗的是什么东西,但是她觉得有必要弄清楚,所以使了些手腕。
赵大妃所做的,是让宜嫔觉得,哲宗的心不在自己那里了,宜嫔只有寻找盟友,依靠自己,才能够战胜中殿,挽回哲宗。
事情的发展过程是这个样子的。
宜嫔第一次去找哲宗的时候,在湖边看到了哲宗和中殿在一起举止亲昵(其实他俩都在给自己找老婆~)。宜嫔很难过,回了别宫。(这肯定得回去啊,她又不晓得哲宗和中殿在卿卿我我些什么,从她的角度来看,凑上去肯定是自找没趣啊)
第二次,宜嫔决定给哲宗送信,约个时间地点,这下子总能没中殿打扰了吧。但是,这封信被赵大妃截胡了。宜嫔本来想让永平君送信的,但是永平君不在,就给了全尚宫。全尚宫转头把信给了赵大妃。赵大妃就让全尚宫故意拖延送信的时间,等到哲宗收到信的时候,御前会议已经快要开始了。这场御前会议非常重要。哲宗要在这场会议中敲定端午节宴会这件事。此前,他和中殿约好新的后宫妃嫔的家门要由他来定,这是为了寻找强大的盟友。
哲宗之前在金炳仁面前展现了自己强势的一面,金氏对自己已经开始起疑。之后,金炳仁又带着义禁府的人马搜查了禁卫营,抄走了护卫的出身记录。秘密武士的暴露也只是时间问题了。现在,哲宗又丢了账簿。因为那晚哲宗遇见的人穿着义禁府的衣服,中殿砸碎夜壶之后,金炳仁又立即赶来,而金炳仁又是金左根的养子,故而哲宗他们推测,虽然这个账簿是国丈私下里做的,但是金左根知情,在得知自己前往国丈府之后,立即派金炳仁去监视自己,取回账簿。
哲宗他们虽然猜错了去取账簿的人,但是大致的推测没有错。而且,哲宗认为,金炳仁他们虽然知道账簿原来的位置,但是国丈当天晚上就转移了账簿,他自个找到那东西都是机缘巧合,所以金炳仁不可能知道账簿的新地点。因此,现在最可能的状况是,金左根没有拿到账簿,但是他认为是自己拿到了账簿。这是最糟糕的情况了。哲宗手上不仅一张牌都没有,还马上要面对金左根的敌意和威胁。
哲宗现在是走投无路了。不过,中殿找他说的遴选后宫一事,给了他一线生机。新的嫔妃进入后宫,就意味着新的势力进入朝堂。那么哲宗要做的,就是好好挑选这些嫔妃的家门,寻找自己的盟友,而且,为了让新的势力相信自己可以成为相互支持的同盟,哲宗需要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的实力。这个机会,就是端午节的宴会。所以,在这场御前会议中,哲宗必须定下这件事情。他没有功夫太多其他的事情。
御前会议结束了,端午宴会也定下了,哲宗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此时,宜嫔还在小树林里等哲宗呢。赵大妃一看不行,还得拖时间,所以就跑去找哲宗“唠嗑”,字里行间透露着想让赵氏成为哲宗背后臂膀的意思。(这次的御前会议上,赵氏也确实帮了哲宗。)金氏是虎的话,赵氏就是狼。哲宗是想寻找盟友,但是他想要找的,是自己能驾驭的盟友,所以他无意与赵氏结盟,装傻充楞把赵大妃打发了。但此时,宜嫔已经等了太久,失落地回去了。
哲宗看了信,在小树林里没找到宜嫔,就去了别宫。然而,宜嫔此时已经是处在爆发的临界点了。
最开始是中殿延长了合宫的期限,赵大妃在一旁煽风点火;随后,哲宗压下了中殿废位的上疏,还请求自己写信给父亲让赵氏撤回上疏;再者,是中殿尸厥,哲宗守了中殿大半夜,失信于此前与自己合宫的约定;然后又是哲宗去国丈家探望中殿,拒绝了自己提出的回宫的请求。现在,哲宗和中殿举止亲昵,收到了自己的信却把自己晾在树林里大半天。更为重要的是,去国丈家找账簿,还有与赵大妃谈话等这些事情,哲宗都不再跟自己说了。宜嫔与哲宗之所以亲近,除了小时候的纠葛之外,还因为他们之间共享着一个最大的秘密——真正的哲宗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哲宗有着什么样的理想。正因如此,宜嫔才会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但是现在,她开始不确定这一点了。
然后,哲宗说的和中殿商议册封后宫一事让宜嫔心中这么多天逐渐累积起来的怨愤彻底爆发了。宜嫔认为,册封后宫是中殿的阴谋。她并没有完全说错。册封后宫虽然不是中殿提议的,而是金氏的想法,但是金氏这么做的意图,就是分散主上对宜嫔的关注,不让宜嫔生下世子。但是对于此时的哲宗而言,册封后宫已经是他唯一的生路了。所以,哲宗必须这么做。哲宗此举是为了保命,他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与金氏对抗,所以他不明白宜嫔为什么对册封后宫一事如此愤怒。两个人的这段对话,完全就是在跨服聊天。
这一场误解与争执,哲宗和宜嫔两个人身上都有锅。
宜嫔对哲宗的误会,一半是赵大妃的挑唆和自己的性格问题,另一半,则是因为五月失踪那件事之后,许多谋划,哲宗都开始不和她说了。为什么哲宗开始将宜嫔排出他的谋划之外?因为宜嫔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适合嫁给一个深爱自己的闲散贵公子,平平淡淡过完一生,但她不适合做君王背后的女人,更不适合做一个四面受敌、朝不保夕的君王的女人。五月失踪,金氏剑指哲宗和赵氏,那时候,哲宗他们把一切都告诉宜嫔了。可是宜嫔呢?她没能沉住气,跑去大王大妃那里主动认罪,差点毁掉了整盘棋。所以,哲宗可能觉得,宜嫔就安心做她的嫔就好,他可以保护她,不需要让她知道那么多的事。但是,这一转变让他们的关系变得不稳定起来了。
而哲宗在这一段关系中最大的错误,是他误解了自己对宜嫔的感情。其实,对比现在16集里哲宗对张奉焕的态度和最初几集里哲宗与宜嫔之间的相处,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哲宗对宜嫔的感情,应该是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哲宗并没有深爱着宜嫔,所以他没能好好注意、照顾到宜嫔情绪的变化。在宜嫔逐渐走上歧路的过程中,哲宗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把宜嫔拉回来的机会。
在这场争执的最后,哲宗说出了最让宜嫔害怕的一句话:“我不可以喜欢中殿。”
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可以”。无可奈何,情难自已。
宜嫔这一辈子,都生活在金昭容的阴影下。她没有金昭容优秀,小时候因为长得像金昭容而被同龄人讥讽。她心爱的人喜欢上他的原因,是因为他误以为他的救命恩人是自己而不是金昭容。她嫁给了自己心爱的人,可是金昭容是正妻,她只是永远无法升位的嫔。而现在,国婚还不到一个月,哲宗就喜欢上中殿了。一个月,胜过数年相交的情谊。
金昭容这个名字,是宜嫔一生的梦魇。如果没有办法摆脱这个梦魇,那么宜嫔她一辈子都只会是金昭容的影子。
宜嫔不甘心。她还有别的选择,她可以除掉中殿,那就是将账簿交给赵大妃。
赵大妃从宜嫔一进宫开始,就试图将她变成自己手上带毒的刀剑。她拿合宫期限延长一事在宜嫔心中燃起嫉妒的火苗,用凤凰玉簪跳动起宜嫔的野心。现在,时机成熟了,赵大妃寻到了一具溺水而亡,面容模糊的尸体冒充死去的五月,彻底点燃了宜嫔心中的怒火。宜嫔的满腔怨愤,压过了她对哲宗的爱意,她将账簿交给了赵大妃。宜嫔走上了歧路。她与哲宗,最终还是成为了陌路人。
---
现在,回到账簿消失这件事情上来。
账簿,应该是这部剧的主线。这个账簿,是中殿的父亲偷偷记录金氏所得不法财产用的,是可以使金氏墙倒楼塌的重要武器。金汶根做这样一个账簿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中殿。金汶根不聪明,不会隐藏自己的心思,他之所以能够在金氏一族里有这样高的地位,只是因为他是金左根的兄弟。
金左根是训练大将,他掌握的,是朝鲜的军权。他让自己的傻兄弟保管整个金氏家族的财产,一是因为金汶根是个财迷,确实会管钱;二是因为金汶根不够聪明,且对自己俯首帖耳。金左根知道金汶根弄了这样一本账簿,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知道这个账簿在哪里,记了些什么东西。就像金左根对金炳仁说过的那样:“我看得见的东西就不会对我产生威胁。”而且,账簿只是武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使用武器的人。金汶根想借这个账簿保护自己和中殿,哲宗和赵氏想借这个账簿扳倒金氏,而金左根呢?他或许是想借这个账簿增强自己在金氏中的控制力。在哲宗凭借爆炸一事强迫大王大妃撤去垂帘听政,逼自己下台之后,金左根就是用这本账簿,稳固了自己在金氏的地位的。
与这个账簿有关的伏笔,要一直追溯到这部剧的最开始,哲宗等人夜探国丈的库房,一是为了弄些“活动经费”,二是为了找到这本账簿。掌握了金氏贪腐的证据,才能堂堂正正地把这群人拉下马。可是哲宗一行人翻遍了仓库都没找到账簿,他们开始怀疑国丈把它藏在自己家里了。国丈的家,是守卫森严的“虎穴”,轻易探查不得,所以,哲宗等人的计划被迫搁浅,一直到中殿尸厥这件事情之后,才有了转机。
中殿尸厥,导致许多事情发生了转变:
1. 张奉焕和金昭容的记忆开始融合,她开始不得不接受自己将在朝鲜时代生活下去的现状。
2. 哲宗对中殿的好感与日俱增,等到他俩回宫的时候,哲宗其实已经喜欢上张奉焕了。
3. 宜嫔和哲宗离心(这一点,前面段说得很清楚了),她将找到的账簿给了赵大妃。
4. 大王大妃借中殿尸厥一事发难,将赵大妃逼入绝境。赵大妃卖了哲宗,但这一举动只是给自己争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大王大妃还是说,只会容忍她到端午。(我其实不大清楚为什么要容忍到端午,是为了让赵大妃再拿出点诚意,断臂求生么?)
5. 金左根派去取账簿的人失败了,而且金汶根试探他是不是自己拿走了账簿,说明账簿丢了。
金左根知道金炳仁对此事完全不知情。然后,金左根去试探了中殿,而张奉焕当时的反应确实有破绽。所以金左根推测账簿到了哲宗的手里。这下事情变得有些让人头秃。金左根知道哲宗有秘密武士,这应该是绑架五月那件事情之后得知的。他也知道金炳仁之前试探过哲宗。所以,金左根知道哲宗不是个省油的灯。但是,这个傀儡是他自己亲自选的,这时候他不可能去跟自己的姐姐说:姐啊,我之前手抖眼花选错人了,要不,咱们再换一个王?所以,金左根一直不动声色。
但是,如果哲宗拿到了账簿,那么哲宗就变成了一个必须尽快处理的麻烦。金左根的想法是,从哲宗手里抢回账簿困难,但折断哲宗的羽翼简单。哲宗一共就那么几个忠心的手下。而且,哲宗拒绝与赵大妃合作这件事情被金左根的手下听见了,所以赵氏不会很主动地支持哲宗,哲宗也不会把账簿交给赵氏。因此,金左根打算,先发制人,把哲宗培养的武士杀掉。没有了可以命令的下属,哲宗拿着账簿,就像是拿着没有子弹的枪一样,毫无威胁。
6. 哲宗没能在国丈府找到账簿,而且,他为了洗脱自己身上的嫌疑,吻了中殿。
此举虽然逼走了金炳仁,但是也激怒了他。从此时的金炳仁的角度出发,他眼中的哲宗,是一个隐藏的很深的人,是抢走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人。而且,哲宗的兄长永平君是刺杀中殿最主要的嫌疑人。所以,金炳仁第二天就去了禁卫营找茬,抄走了包括禁卫营武士的出身在内的许多资料。而永平君现在只是代理禁卫大将,没有办法阻拦。这样,哲宗的这个底牌的暴露,只是时间问题了。金炳仁此举直接将哲宗一派逼上梁山。
之前解释过,哲宗等人认为,金氏认为账簿在自己手里,所以,金氏肯定会很快对自己下手。因此,哲宗打算,釜底抽薪,借金氏私下贩卖军用硝石,炸自己,给金氏扣上一个刺杀国君的谋逆之罪,让主动权回到自己手中。而且,哲宗不仅要给金氏按上这个罪名,还要得到可以通过这个罪名打压金氏的力量。故而,哲宗借遴选后宫一事,与地方豪强搭上了线。为了与这些势力真正结盟,哲宗需要展示自己的实力。
所有的冲突,都会在端午节宴会那一天爆发。
---
端午这一天的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场地。
哲宗这边是和大臣一起欣赏歌舞表演,然后是由永平君和洪别监主持的两场武艺表演。这两场表演准备得都不错,没什么问题。
中殿这一边,是嫔妃先与大王大妃和赵大妃观赏歌舞,而后,年轻的嫔妃去参与狩猎比赛。大王大妃和赵大妃继续欣赏歌舞,等待比赛结果。
其实后宫这边不是主战场,原本应该是比较平静的。但是,这天早上,赵大妃突发奇想算了一卦,想占卜一下今天赵氏的运势怎么样。结果,赵氏是下下签,哲宗和中殿都是上上签。迷信鬼神的赵大妃开始疑神疑鬼,因为账簿一事,赵氏扳倒金氏,哲宗渔翁得利,抽到上上签合情合理。可中殿这签是怎么回事呢?所以,赵大妃跑去大造殿,说要吃中殿做的点心,把张奉焕支开,在寝宫里翻箱倒柜,找到了张奉焕和哲宗互换的书信。
张奉焕以为这是三个淑仪中的一个写给她的,但事实上是哲宗写的。赵大妃也没往其他男人那边去想,就觉得是中殿和哲宗书信传情。既然今天都计划着要扳倒金氏了,自己也很快要咸鱼翻身了,赵大妃就忍不住想先气一气大王大妃。赵大妃说了两点,一是,中殿背叛了家门,二是中殿是假装尸厥,所以自己没有罪,她什么也不怕(之前大王大妃不是说过只会容忍她到端午么)。赵大妃的话,不带一个脏字,却吼出了泼妇骂街的感觉,把大王大妃气得去了哲宗那边坐着了。
大王大妃去哲宗那边的场子,不仅是被赵大妃气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之前,金炳仁来找大王大妃,说:“父亲错了,就在端午那天看看主上的真面目吧。”金炳仁的计划是,在宴会之前,由大王大妃提议,哲宗和自己比武。既然是庆祝节日,就应当与臣民同乐才好。金炳仁的想法与金左根的计划并无冲突。金炳仁在比武的时候,是肯定不会手下留情的。如果哲宗比武输得惨兮兮的,那么宴会还没开始,他就颜面扫地了。所以,大王大妃就同意了。
不过,金炳仁不知道哲宗武功的高低,所以,前一天晚上,他还跟自己的好友认真打了一架做准备。但是,在比武的过程中,金炳仁发现,当初刺杀中殿的,就是哲宗,他顿时怒火中烧。从金炳仁和哲宗的两次交手来看,这两人的武艺应当在伯仲之间,又或者是哲宗略高于金炳仁。所以,金炳仁一愤怒,失去冷静的判断,就让哲宗取得了胜利。这反而让哲宗在众臣面前展现了自己强大的武力,倒是帮了哲宗一把。所以,比武结束之后,金左根狠狠地瞪了金炳仁一眼(这也是因为这个行动是金炳仁瞒着金左根做的)。
但是,哲宗真正的麻烦在后头。哲宗为这场宴会准备了许久,从菜色到座位都是他亲手安排的。然而,金左根派人杀掉了押送食材入宫的官兵。哲宗得知此事之后,又让永平君出宫,另寻一批材料来。可永平君在回程的路上又被袭击,对方将米蔬扔了一地以后就溜,抓都没法抓。而且,抓到人没有用。哲宗不可能到宴会该开场的时候告诉大臣们,今天有人破坏了我这个君王准备的宴会。这只能证明他的无能。
哲宗想要在这场宴会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其中关键就在于,哲宗能够绕过金氏的重重阻拦(金氏不希望哲宗办这场宴会,这一点傻子都知道),举办一场成功的宴会,让新晋妃嫔的家族认可自己的能力,而后结盟。
尽管哲宗和金炳仁的比武,从某种意义上,拖延的一定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能成功拿到宴会的食材。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张奉焕登场了。
张奉焕在之前的狩猎比赛中,被宜嫔吓了个半死,又气了个半死,气呼呼地回去换衣服,在路上和洪链、崔尚宫闲聊的时候,想起上午被赵大妃使唤去做点心的时候,在膳房看见的那个鬼鬼祟祟的、好像是在下药的、长得和韩室长一模一样的人,想来想去还是有点担心,就去了膳房看看情况,恰巧遇见了刚比完武,跑来膳房询问宴会准备情况的哲宗。
张奉焕知道,金氏想要破坏这场宴会,她也知道,哲宗那被记录在史书上的惨淡人生,所以忍不住劝哲宗说:“还是放弃吧。放弃了就能省心啊,傻瓜。你也知道,这回肯定是要搞砸的。就算你用力挣扎,最终也只会让你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
可是哲宗无法就这样放弃:“那我就只能像具尸体一样任人宰割吗?我不能这么做。我要竭尽所能,挣扎到底。如果我的这幅样子让你感到痛苦,你就假装没看到吧。”
张奉焕是哲宗身边的人。张奉焕看到哲宗拼命地挣扎会感到痛苦。而张奉焕又常常是一个做事不计较得失,随心所欲,野马脱缰一般的人。
所以,张奉焕决定出手帮助哲宗。尽管,这个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危险。
---
张奉焕毕竟是青瓦台的主厨,尽管时间很紧张,但她还是做出了既美味,又让人啧啧称奇的食物,再加上哲宗的随机应变,食材的捉襟见肘被掩盖过去了,宴会大获成功。
但是,金左根除了破坏宴会之外,还准备了另一手。之前金炳仁和哲宗比武失败之后,金左根命令他去禁卫营抓了哲宗的秘密武士。在看到哲宗的宴会顺利结束,哲宗准备在大臣面前重新树立起威严强悍的国君的形象的时候,金左根让金炳仁将这些武士带到了主会场。
金左根此举的目的,一是,当众给这些武士定下死罪,折断哲宗的臂膀;二是,用金氏的强悍震慑新入局的三家势力,破坏哲宗与他们的结盟。
金左根成功了吗?他成功了。
他牢牢抓住了哲宗的死穴——与谋逆牵涉不清的家世。哲宗的家世一直是他的弱点。没有实权和父兄有罪,这两点,是哲宗在朝堂让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的根本原因。如果今天,哲宗的意图实现了的话,他就会变成一个有实权的王,只要有权力,再不堪的家世都可以变得清清白白。
但是现在,结盟尚未完成。弱点依然是弱点。所以,金左根要给这些武士定罪时,只揪住一点,谋逆。这一击,哲宗无力招架,以闵氏为首的三家噤若寒蝉,连手里有账簿的赵氏都不得不作壁上观。
金左根说:“如果将处罚罪人之事全权交给我,我就将此视为殿下今后什么都不做的保证,就此停手。”
这话的意思就是逼哲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断臂求生,从此之后,安安分分做一个眼盲心盲的傀儡王。
---
不过,哲宗也有后手。哲宗知道金左根认为账簿在自己手里,所以,无论端午宴会成功与否,金左根都必然会发难。之前,金炳仁带人搜查了禁卫营,那么以金氏的能力,查到他的护卫的身份不是难事。因此,哲宗在宴会之前,就已经大概知道金左根想干什么了。
哲宗预判了金左根的谋划,这是哲宗在此次交锋中笑到最后的原因。
哲宗准备的王炸,就是炸王。他要炸自己,让众人认为金左根刺杀国君。
这是一招险棋,因为搞不好假炸就变成真炸,把自己炸死了。如果哲宗的手里真的有账簿的话,他原本不需要这么冒险的。但是,哲宗没有这张牌,所以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堵上性命,奋力一搏。(这也是为什么宜嫔把账簿给赵大妃这个行为无法饶恕的原因)
哲宗的底牌,除了他秘密培养的武士之外,还有一个,那就是他这个王所拥有的名分。
一般来说,君主是端坐在高位的人,他不需要撸起袖子自己干活。君主要做的是收拢人心,让臣子顺服自己,然后让他们为自己去争斗。但是,哲宗现在已经是一无所有了,他甚至连自己的兄长永平君都不一定能保得住。所以,哲宗必须亲自下场。
金左根逼哲宗处置这些武士的时候,哲宗的表现,算的上是和金氏正面刚了。刚是肯定刚不过的,但哲宗必须这样做,他要营造出这样一个印象,让金左根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击垮了哲宗,让众臣认为金氏权柄滔天,什么都敢做。只有这样,最后祭天时的那一炸,才有最好的效果,才会让众人第一时间都认为是金左根干的。
无论如何,哲宗都是王。当众刺杀主上的罪名,即便是金氏,也得喝一壶的。
而后,哲宗需要让众人都以为自己命悬一线,让金左根忙于修复金氏的名声,无暇顾及其他,好让自己有反击的时机。
(永平君守住哲宗寝宫的门,不让任何人进去,既完美符合一个忧心自己的弟弟和主君的禁卫大将的形象,又能防止其他人探查哲宗的伤势。哲宗伤得并不重,或者根本没受伤,不然他怎么跟中殿圆房的呢?)
哲宗成功了,一击即中。他用行刺一事发难,流放兵曹判书,逼金左根下台,强令大王大妃撤去垂帘。这样一来,金氏群龙无首,自顾不暇,哲宗终于有机会在朝堂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增强自己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