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浪漫主義戲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的一段筆記。摘自微博網友 @秋風秋雨入茶來
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19世紀由德國作曲家瓦格納講它歌劇化,是尼采和希元首的至愛,因為體現了德國人的所謂激情之愛,德國民族偉大的生命激情讓尼采和元首目暈神迷,無比震撼。但這種生命激情,究其然也就是生命的情慾,力比多。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的故事本身是來自12世紀,13世紀的德國戲劇。德國古戲劇和德國古詩,文學成就之高,令人驚訝。舒伯特的歌曲冬之旅的歌詞,就來自古德語詩歌。大家讀讀冬之旅的歌詞,以及很多德奧歌劇的歌詞,就知道古德國非凡的文學成就。以下幾段內容除筆者按是我的意思之外,其餘來自 @秋風秋雨入茶來 的微博。
古印度認為人生的理想是:trivarga,即三要素的均衡。這三要素是:dharma(法,原理,道德原則,善,正義);artha(實利,經濟,財富,權力);kama(愛,對於美好東西的嗜好,也包括性愛等)。
筆者按:梵語中的愛除了kama,還有一個詞snehe。有人說kama指性愛,snehe指對子女的愛。但是 @秋風秋雨入茶來 在其微博中說:英語snow和梵語snehe(愛,滑膩的,柔軟的,粘的)詞源是一樣的。在古代印度文學中,snehe(愛)被認為是苦的困,解脫的障礙,是賢者應當超越的東西。其次是:愛染(筆者按:漢譯梵語詞,也是佛教詞彙,現今日語中還常見愛染這兩個漢字),愛染的梵語是raga,原意是染紅,漢譯佛典中譯為:貪愛,貪。---筆者按:從此看出,梵語中的愛:kama,snehe,raga其實有交集的同一意義,就是指:情慾之愛,慾愛。
特里斯坦(Tristan)的名字,凱爾特語的意思是:騷亂,混亂。但12,13世紀的人們將其與法語triste (悲傷)聯繫起來,同情他是出生時連父母的面也沒有見過,經歷苦戀而死的悲傷之子。這是Tristan在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宿命形象。-----筆者按:騷亂,混亂,倒是合乎情慾的本質,生命被情慾統治時的本質。當然情慾的結果一定是死,是悲傷。
古德國戲劇: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Trisatan und Isolde)中,男主人公特里斯坦的一段唱詞:
我的母親啊!當你生下我的時候,為我挑選了什麼樣的命運?那首古老的歌,此時又告訴我說:(為你挑選的命運有兩個)那就是戀慕和死。我的戀慕的心啊,如今呼求死的安息。-----筆者按:這段歌詞,清楚地表明:愛和死的密不可分。極致情慾在騷亂混亂悲傷之後的終結就是死亡。這個觀點,是歐洲文學的母題之一,從希臘悲劇就有所表現,但是這部12世紀的古德國戲劇是表現得比較鮮明的。這部歌劇關於情慾的觀念不僅暗合了古印度文明,也和佛洛依德的觀念合拍。
蘇幕遮哈哈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儒家對道德的推崇沒有錯,但是在中國,儒家還是徹底失敗了,因為中國社會自古至今,都沒有能夠解決財富分配的問題,財富高度集中於統至姐極,仁名極端貧困,倉廩實而知禮節,如此社會情境之下,道德一定是破產的 (1人喜欢)
- 錢 獸---我從來不看電視劇繁花,厭惡感,極度厭惡。看幾個鏡頭,就感覺人物如錢獸,特別可怕,極其下流的一部電視劇。全世界沒有哪個民族如此被金錢深刻異化的。 (1人喜欢)
- 呵呵呵! (1人喜欢)
- 一個城市,一個郭家,有序,就說明它們一定不茲油。人性追求茲油,不受約束,人之所在,不可能有序,它有序,就說明它一定在正至高壓之下。 (1人喜欢)
- 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事,是你要有錢!想想很多文科碩博,在NY開出租----收入還可以嘛!這個博主很惡心!還愛國?你跑到米果去旅遊,我不相信你有多愛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