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和回避型——成长经历的长远影响(上)

故事1️⃣
大家都知道,我是从回避型走过来的,包括说回避型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和周围人比较,在意周围人看法。
我以前是特别喜欢拿自己和身边人对比的,因为这是小时候家人灌输的思想。我骨子里面是一个偏内向的孩子,但是他们总是说我太内向了不好,你要变得开朗外向,这样才会有出息,你看亲戚家的小孩,既外向又喜欢踢足球,你一定要像他那样!不要一天只知道宅在家里看书,别人在的时候也不敢大声说话。
他们说了几次看我还是没有行动,就开始采取训练计划,给我实行激励机制:比如去班上要两个陌生同学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奖励我们周末去肯德基吃一顿,当然最后我太害羞了没做到。
然后他们又让我在外面吃火锅的时候,隔着10多米远大声把服务员叫过来,因为当时周围人多,都是些亲戚朋友,我有点不好意思但是又觉得不能怂,大家都看着我呢,我就努力叫出了那一声。后来每次家人在场的时候,我都会努力表现得外向,表现得说话大声,但是我知道那不是我,我只是为了表现得更好,这样他们才不会那么失望。
我不能说家人教育不好,因为说实话,他们当初那样对我,也在某方面成就了我。但是这真的是一把双刃剑,长大以后各方面都喜欢比,就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在公司必须每个月业绩都比别人好,必须要比身边人过得好,出去玩必须是最闪耀那个人,必须超过他们说比我外向的那个小孩…
所以从大学开始直到毕业后很多年,我过得异常辛苦,给自己规划精确到分钟数,放假了都不放过自己,担心玩多了就落后别人,放松的时候多玩一会儿游戏也会在心中把自己骂几十遍。
后来通过心理咨询,我逐渐走过来,现在每天浪费2小时都不会有任何自责的感觉。
来自 豆瓣App
-
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8 09: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