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保护区 (1908年12月11日)
转自《胶澳租借地经济与社会发展》P334-P336,版权属于原作者。注释为本人自行添加。
“大阪Mainichi”关于计划中为中国人兴办的高等学校的报道
在青岛成立高等理工学校*的计划使得以敌视外国人闻名的“大阪 Mainichi”产生对德国的怀疑,说德国人要藉此确保在中国的占压倒优势的影响并使中国学生“条顿化(日耳曼化)”。德国忌妒上海同文书院——全蒙协会的日本学校——的成功,忌妒日本人在中国内地可以象中国人那样自由行动。这张报纸要求其同乡警惕注视德国人在中国的行动。与此相对应,我们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自白,日本人违犯协定逗留在中国内地;他们在该处以与协定不相符的方式施加影响,而且他们极不乐意看到,德国寻求按协定的途径来达到日本违犯协定所达到的。
向中国人课税
本年10月1日,胶州总督府的一项规定在德国保护区生效,这项规定公布了保护区内中国公用设施的收税额。
在设有港口的女姑口、沧口、沙子口和塔埠头以及集市点台东镇和台西镇实施房屋税。每间房一年纳税2、4或6元。在沧口和塔埠头的中国棚舍、货栈或开放式堆栈每年交纳地皮税每百平方米2、4或6元。在证明确系贫穷或由于其他重要原因时,总督可减免这项税。另外还实施了过称税。这可扩大用于女姑口沧口、沙子口、塔埠头、台东镇和李村等地。该处设有称重货物的车。应由卖方承担的费用最多为被称物价值的3%,然而不得超过每担0.15元,不低于30枚铜钱。最后商人们在李村和台东镇的集市上还要支付摊位费,小摊位每天付20个铜钱,大摊位每天付40个铜钱。摊位不得超过4平方米,否则将征收相应的附加费。
对摊位费和牲口销售税没什么异议;它甚至也在与德国保护区相邻的中国地区征收。但问题出在过秤税上。毫无疑问保存公众的利益在于官方衡器的出现。总督府利用它只要合乎买卖双方的意愿,则设置它有益且会受到欢迎。但强制过称通常会使买卖感到是一种不情愿的负担。胶州湾畔的3个港口中,在女姑口、沧口和沙子口,用大帆船运来的或用其装载的货物必须全过称;但除了过称费外这些货还要向中国海关缴纳普通税。中国人把这一点视为沉重负担,而且在保护区的德国商人中也引起相当反响,他们提出强烈反对。他们不公正地指出,全体在中国的外国商人多年来都致力于消除内地的贸易壁垒(即厘金官衙)。但在保护区实施过称税却给中国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德国人在中国努力消除的,反在自己的保护区加强了。
当然不能把保护区的新税收同中国原来的厘金税相提并论。9月1日规定中强调的应是用于中国老百姓的公众目的。但这种目的却得不到中国老百姓的任何理解。中国人宁肯舍弃他们可从中得到的好处而去花很多钱。一个“父亲般的政府”当然乐于将此视为其使命,也以此观点用教育来影响人民,并且我们不想从纯理想的观点出发否认这样一项使命有着完全特别的诱惑。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出自理想主义的使命今天已经付诸行动的作法是否聪明还是个问题。如青岛有人告诉我们的,放弃对公众福利感情的很有影响中国人,正秘密地在老百姓中鼓动反对这些税收,而中国老百姓反对总督府这项规定的倾向通过他们罢市再度表达出来。你可以有对中国人课税合理性的看法,随你的便;毋庸置疑,中国人已经对各种各样的和按照他们理解过高的税收有许多不满。我们不久前就已经指出,也因实施新的码头管理制度,在爆发抵制时清楚地向政府表达出的中国人对总督府税收政策怀着严重疑虑的愿望共同起了作用。不要错误判断,已在保护区的中国老百姓中引起了许多动乱,而且某些挑拨分子和煽动者已在该处找到了土壤,间接地或直接地针对德国在山东的努力。后者并非是政治性质的,而是纯经济的和文化的,同样是基于中国利益的,如在德国一样。这里无须重复。总督府应当更清楚认识到避免一切可能会在保护区的老百姓中引起或造成不理解中国人需求的情绪。
(译自《远东劳埃德报》1908年12月11日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