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阅阁07
刘慈欣《三体》中有个角色叫三体人,三体文明比人类文明既先进又高级很多,三体人的沟通方式完全通过脑波,根本不需要开口说话,而人类的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口说和手写,这样的沟通方式最要命的一点是口不对心,即说谎,心里想的是一套,说的和做的是另一套。三体人没办法对付人类的说谎,因为三体人心里一想什么,对方立刻就知道了。
美剧《豺狼之吻》中有一款高科技头罩产品(即脑波成像技术),专门对付人类的说谎。被审讯者戴上头罩后,可以口不对心的编造任何谎话,即谎言的内容并不重要。但是,被审讯者的脑波会对所问的问题做出反应而形成图像投射在其身后的大屏幕上,审讯者从而可以从图像线索去推测和寻找答案,不需要过度依赖对方的口供,因为口供的真实性无法确定,而脑波成像是无法做伪的。
曾有这么一说,即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讲故事,但是,你又不擅长讲故事,那么,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听你讲故事呢?
其实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所以,美剧《别对我说谎》就引入一种技能:微表情观察,即捕捉被观察者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和整个身体很细微的动作变化。提问只是个trigger,刺激对方的情绪,心理和生理的微妙变化,以此来鉴伪(即Truth or Lie)。
在《法医秦明》系列中,作者秦明也强调要给凶手定罪,必须形成夯实的证据鏠,牢不可破。否则,任何漏洞都可能被利用而造成所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在人证和物证方面,物证的鉴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过鉴定科技术分析如物体上的指纹,化合物,矿物质等成分;人证口供的鉴伪则困难得多,n个人证对同一案件的回忆和陈述就千差万别。也许都没撒谎,基于各自所见的角度不同;也许都说了谎,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也许一半撒谎,一半没撒,基于各自不同的人性道德良知水平。
这正如日本作家山崎丰子《白色巨塔》的主人公财前五郎所徘徊的两边:医术和心术。他在外科领域是个权威专家,医术高明,声名远播;他在法庭上却是个谎话连篇的“专家”和被告,对自己的误诊使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硬生生编成是疾病使患者死亡而非自己的失误。医术高明的人,心术未必正。
同理,在职场,符合人岗匹配,胜任力模型的职场人,或者才能出众的任何社会角色,都可能会有个暗黑人格隐藏在心内。理论上,这可能是个概率事件;实际上,这可能是你的运气问题。呵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