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之六:年后开工第一天读史札记
今日对校《黔南职方纪略》卷七,略有小得,记述如下:
一、苗疆土司中低层,虽多授千总、把总、长官等职,但管辖苗民户数往往很少,比如书中记载的黄氏、王氏等千总,往往只能管辖几十户苗民,而且官大的管辖的户数不一定比官小的少。由此可知,土司实际权力不在官职大小,而在实际管辖户口及土地上。
二、苗疆土司,尤其是中低层小官,如正副长官、土千总、外委土千总、土把总、土守备、外委土舍等,部分为明初明军征伐西南的军户子弟,其中又多为朱元璋的凤阳老乡(当时又称濠州)。
三、至道光年间,苗疆土司一些有印留存,一些无印留存。无印的也许原来有印,后来遗失,或者原来就没印。另有些还有号纸(应为封官文书)留存。原土官多为明廷所立,后为清廷收服,重新予以认可册封,其间有升官,也有贬官,乃至撤销。
四、清时贵州,若土司逝世,儿子年幼,则其儿子可在年长些再承袭职位。另土司也可因病辞去世袭职务,由儿子承袭。
五、明代贵州有些土司,由贵州宣慰使宋氏或安氏等任命,没有得到明廷承认,比如羊场长官郭氏,因此《明史》没有载入。
六、明清时一些贵州小土司,或自称或他称先祖原为蜀省等化内人,后因久处蛮夷之地,逐步土著化,姓氏、风俗、地名等均与土著趋同,今(指当时)上报给明清朝廷,追本溯源,以求认可。也许是真的,也许是攀附,年代久远,难以考证。暂可从罗绕典在该书中的记载。
以上皆为编校书稿时,顺便读史的心得,解读或许有失妥当,但为我所得,留待以后作专门研究之引,或可说是抛砖引玉之用。
附记:年后第一天尽管有些不在状态(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假期后遗症,二可能是因为昨晚有妹子撩拨我,导致我没睡好),但仍有些收获,尤其是我更加坚定了我的看法,也是很多人的看法,那就是,“工作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更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能明确自己的位置,更能让自己的生活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