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 3 内卷公司的共性?
前一篇对我公司的描述好像让部分读者对瑞典职场的情况有点失望。
这里要澄清一下,这家公司还是有点奇葩的,不能代表瑞典普遍情况啦。“平均”瑞典公司真的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
在这个工作之前我在其他两家公司干过,都是更典型的瑞典公司,员工和管理层都是瑞典人,员工同质性很高,外国员工占的比例很低,氛围要轻松很多,大家四点下班,下班就下班,没有什么要加班要跟同事竞争的意识,公司管理层也没那么爱打鸡血,业绩好了大家开心开心,业绩不好了员工也不发愁(大概“干嘛要发愁,发愁也是老板发愁,我的工资只支付我的工作,要让我为公司发愁?给钱了吗?”)。
相反的,我现在这家公司,最高管理层几乎没有瑞典人,外国员工占到三分之二。管理层非常爱打鸡血,喜欢强调公司增长,哪怕是对做最底层工作的员工也希望他们能为公司的发展出点子,强调奉献,团队,集体荣誉感,并且强调公司发展好了对大家都好,商业竞争就像足球比赛,我们要赢。这一套结合公司招junior,招外籍员工的招聘政策,非常有用。年轻员工招进来,很快就被公司这种热情上进的环境感染,加上工资低以及作为外国员工的不安全感,大家很容易就进入了加班超长努力的状态。
公司的这种策略对员工来说也是喜忧参半。因为语言障碍,还有一些隐性的歧视,非技术工种的外国人想进特别“瑞典”的单位还是相对难的。我司是少数在招外国人的问题上非常不拘一格的公司。能被这样一家增长很快的公司录取,许多人是心存感激的。公司这种招聘风格,自然就享受到了在同领域里很有竞争力的外国人才。我司最特立独行的一点是非常鼓励推荐自己的家人对象朋友来这里工作。管理层的理由是“如果你来上班,身边围绕的都是你喜欢的人,你上班舒心自然就干得好”。听起来是个非常好,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另一角度来想,个人关系跟公司利益捆绑得越多,跟同事的关系越紧密,越会习惯这个舒适圈,也就越难离开公司,并且越会主动为公司的利益着想。外国员工多,大家彼此都是背井离乡的年轻人,在哪里找朋友呢?当然是在工作中。于是同事们很多都发展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下班后也会联系,聚会,这些聚会是不是有可能在讲公司的事情?那大家无形中又在为公司动脑筋啦,免费加班啦。
外国员工多对公司的另一个好处是工会的影响可能会比同等规模的其他瑞典公司弱。毕竟在当今还能强势的工会是瑞典(北欧)特色,如果一半员工都成长于没有工会传统的国家,并且因为语言的障碍,不太了解瑞典工会在协商工资福利/干预公司对员工的不公正待遇方面的强大能力,就可以给公司省很多钱和麻烦。
比较无奈的是,用压低工资,超时工作的方式节约成本的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可能很有用,能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北欧这种企业社会责任相对重的地方,因为大部分企业比较心态平和,个别卷得厉害的企业只要比竞争对手快一步,就会马上在商业表现上异军突起。只要稍微推广一下内卷的管理方式,让员工们自愿无薪加班并以此为荣,或者对员工们无薪加班的情况假装不知情,或者甚至把责任推给员工(照顾好自己是每个员工自己的责任,公司不已经给你们发健康福利了吗),就能让公司市值迅速飙升。管理层赚得喜笑颜开,也就更不在乎员工的抱怨:毕竟还在就业困难的疫情中期,想离职吗?离职了还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吗?现在市场上可选的待业人才这么多,公司根本不愁招人。
一方面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一方面员工的身心健康岌岌可危,这大概是内卷型公司的共同特征?
结果写到这里还是没有写到员工的反抗。等下篇吧。
© 本文版权归 great grey ow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