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句话代表了一种英国性格
在英国旅行经常可以在景点附近看到满是英国国旗, 英国皇室人物, 英国经典形象如:大本钟, 出租车, 红色电话亭, 红色双层巴士等的旅游纪念品商店。而在其间往往也能找到一些上面写着一句“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镇静,坚持不懈)或者这句话的变种的商品, 比如:水杯, T-shirt, 笔记本, 贺卡... ...
今天就来聊一聊这句“Keep Calm and Carry On"为何和英国国旗, 女王, 英国卫兵, 大本钟(伊丽莎白塔), 出租车, 红色电话亭, 红色双层巴士一样是能代表英国的经典符号和象征。
这张海报最初其实为英国新闻部在二战初期制作的三张系列海报中的一张,另外两张是“Freedom Is In Peril, 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自由正受到威胁,尽你所能来保卫它)和“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你的勇气、你的乐观、你的决心将为我们带来胜利)。 这些海报原本预计是如果纳粹德国占领了英国,英国本土陷入了战争,则发放用于鼓舞英国民众抵抗战斗的士气。
印制海报的计划始于1939年4月,在6月份时确定了海报设计,8月份则交付印刷,预计在战争爆发24小时内能够立刻投入使用。在设计时新闻部希望有统一的样式,字体易于识别,并且能让人感受到这一信息来自国王,因此海报的最上方放了一个都铎王冠的图像。海报文字为公职人员所构思,以体现“每个公民的个人责任”,并具有直接、通俗易懂的特点。 后来由于英国在英国对德国的‘不列颠空战’(也是史上最大规模空战)中取得了胜利,英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情况并未真实发生,所以这批海报被秘密销毁,当时实际分发使用的数量很有限,只有少量被保留了下来。
2000年一张“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报在英国诺森伯兰郡阿尼克的一家二手书店巴特书店(Barter Books)中被发现。根据英国版权法,这一政府制成的艺术作品的版权已过了50年的保护期。书店的所有者斯图尔特·曼利和玛丽·曼利在顾客的要求下复印了多份海报,2001至2009年期间曼利夫妇共出售了4.1万份这一海报的复制品。随后这一图案在诸如衣物、茶杯、门垫等零售商品上流行开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该海报的衍生作品。
《经济学人》认为这一怀旧海报反映了典型的英国性格,其流行原因在于它直接反映了国民所设想中的英国人形象:内向低调,坚韧勇敢克制,略显刻板,不流露喜怒,能在轰炸中照常煮茶的性格。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这一海报也流行起来。许多英国医院的员工休息室中贴有这张海报,其标语也被英国护士作为非正式的口号。在唐宁街10号首相战略部以及白金汉宫宫务大臣的办公室内亦贴有这张海报 ——百度
而中国其实也有一个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应中国人性格的字“忍”。
一个“忍”字包含了许多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生活哲学, 坚韧, 隐忍, 忍耐, 容忍。
也有许多和忍相关的句子, 比如:
“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 但它逐渐给你带来成长。”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 容人之所不能容, 处人之所不能处。”
“小不忍, 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
职场要忍, 官场要忍, 家庭关系, 人际关系之间可能也要忍。
这些语句和信条是中国人面对生活中的无奈, 困境, 处于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境况时的生存信念和生活智慧。
中国人将如何面对生活中各种不完美, 不如意的境况的心态, 千言万语的哲学思想浓缩化作了一个“忍”字, 也有各种与其相关的产品, 又以非常接地气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忍”也不完全是负面的, “忍”其实是对自己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最终摆脱和改变境况的一种提醒。
每个民族的人们面对生活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其中有一些也是相通的。
英国人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镇静,坚持不懈)。
法国人的“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中国人的“忍”(心字头上一把刀)
(完)
因豆瓣上传图片太慢,付图片的版本大家可搜同名“细嗅蔷薇”公众号和知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