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1
自2018年初至今,在太阳上没有观测到任何太阳黑子,出奇地安静。这意味着太阳按照它11年的活动周期,进入了例行的休息阶段。科学家称太阳正在迎来一次罕见的“休眠期”,到2020年之后太阳黑子将持续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超级安静模式",而这有可能使地球出现一次迷你冰川期,NASA也发出警告,漫长的寒冷“冬季”即将带来创纪录的低温。
自1850年上一个小冰期结束以来,人类已经度过了相对温暖的1个多世纪。根据记录指出,最长的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发生在1645年到1715年间,持续长达70年(学界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当时的地球迈入了小冰河期(1550年至1770年间),全球气温皆下降,各地出现严寒的冬季,甚至连英国泰晤士河也结冰了,以致开始有在结冻的河面上,举办“冰雪节”的传统。
2015年,英国专家就曾经提出警告称,经严密的数学演算及资料收集,在2020年至2050年间,太阳会进入类似17世纪的“蒙德极小期”,届时太阳所发出的辐射量将减少,《SpaceWeather》也称,太阳表面的活动,正在以一万年间罕见的速度,急速下降之中。

目前正是太阳活动低谷
在太阳黑子长达11年的活动期内,会出现高峰期和低谷期,如今的太阳正在低谷期,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会对地球气温、磁场与大气等造成明显的影响。
近日的美国暴风雪、澳洲山火、几内亚埃博拉病毒等,时间上都与2019年太阳活动的低谷期吻合。以病毒为例,每一滴海水里都可以检测出成千上万的细菌和病毒,这些致病因子不仅来自自然界,同样也包含大量的人为排放,随着海水蒸发进入平流层。
在太阳活跃期,粒子辐射较为强烈,可以杀灭漂浮于平流层的病毒与细菌,并且原本就有消毒能力的臭氧层也是太阳辐射与大气成分相作用的产物。太阳低谷期辐射减少,直接导致臭氧的合成能力减弱,不利于杀毒。同时,地球的磁层也随着辐射减少而一同减弱,让宇宙射线更容易到达地表,导致病毒基因突变。
我们所说的病毒在夏天会减少,以及2003年夏天SARS不明原因消失,其实都是因为夏天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好,所以病毒才多在冬天出现,在夏天缓解。
这次新冠疫情其实是在多地相继发生,源头不止一个,但应该不是2019年才有,只是在这一年,一切爆发的条件齐备了。所以此次传染规模比SARS更大的另一个原因是:SARS的源头是菊头蝠,而这次,病毒来自海洋、大气,无处不在。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数据,自1996年第23个太阳周期至今,来自外太空的宇宙线数量就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未随太阳活动周期的更替有所改变。这说明即使太阳黑子数在每个周期内都可以有一段时间的峰值,但因此产生的粒子辐射也不足以让地球磁场变得更有效抵挡宇宙线——换言之,太阳活动强度下降已经不是靠周期能够挽救,而是一个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