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古韵(二):太平兴国教寺、文峰塔
太平兴国教寺大殿:出南通博物苑,步行两分钟就是南通太平兴国教寺大殿。太平兴国教寺俗称东寺。据记载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殿曾毁于水,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建,清道光时重修。【3】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仅存一院落和大殿,大殿建筑宏伟,为九檩歇山式大型建筑。院落内有一树龄637年的银杏树,寻访时恰逢银杏初泛黄,半庭落叶青黄香接,古树参天刚健遒劲。庭中另有香炉及鼎,均为铁质,上有刻字“兴国道观”。三清殿门两侧,挂有对联书曰:三宝至尊,统御一元造化;清虚妙道,衍称万世玄宗。殿中供奉道家三清:居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首为上清灵宝天尊,右首为太清道德天尊。殿中三清供奉台下侧台上左右分别有八仙彩绘。殿内左右两侧另有道家四神塑像分别为:托塔天王李靖、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杨戬、纯阳真人吕洞宾、都天纠察大灵官王仙君。虽然仅有三清殿一间,倒也还收拾得颇为整洁,殿顶螭首处似有避雷针,可见维护还颇为尽心。入门处原悬挂有匾额:南通民间艺术博物馆,另标注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两点到五点半。笔者寻访时恰逢午间休息,入门时还颇有几分踌躇。恰好看到院中有一道装打扮青年,向其询问之后入内参观。西南另有两房,似为南通民间艺术博物馆,不过似乎已经长时间没有开放,门窗之上积灰颇厚,向内窥探也有些晦暗不清。另有一小房似已为人居处,靠近时有激烈的犬吠之声传出,遂知趣后退。大殿内点燃三炷香为家人祈福后遂告辞。事后思索有几分蹊跷,既然是太平兴国教寺,为何有道士?且大殿为三清殿,供奉三清?事后补课才知道教寺于1992年,经南通市政府批准,更名兴国道院;1994年,交由南通市道协管理,又称兴国道观。也算是佛道合一之处了。






文峰塔:出太平兴国教寺后沿启秀路向东行,过启秀桥、三元桥,共步行约600米,就到达南通另一省保单位:南通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塔高39米,为砖木结构,青筒瓦,白墙红桩,五级六角,每级均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护栏。飞檐翘脊,饰以龙首、仙人、走兽,系以金铎。塔顶有刹,高10.33米,刹座作覆钵形,上置承露盘。刹杆穿以七重相轮,顶由仰月、园光、宝瓶构成,并用铁索和塔顶相连,使宝塔显得庄重华丽,挺拔高耸。文峰塔建成后塔下又建有佛寺,名文峰禅院,又名五福寺。五福寺内建有韦驮殿、大雄宝殿、文昌阁、三圣殿、大悲殿等佛殿,上世纪50年代,殿内办起织布合作社,后又改名南通市色织一厂,佛殿改建为厂房,后因房屋开发等,五福寺彻底消失。【1】笔者寻访时,文峰塔并未开放,不能入塔一探,甚为可惜,无奈只能在塔下仰首遥望。从塔身青瓦上,仍然可以看出有蝙蝠形状,倒也与“五蝠”之名遥相呼应,檐角每片瓦当上都有仙人坐像,甚至螭首之上,也有仙人坐镇,此塔灵气之浑厚,不可量矣!塔下入口处有二石狮,其中右首石狮似乎有历火劫,原应抱球之前爪已经断裂无存,断口处有焦黑烟熏状,还好左狮完整,尚能据此推断右狮之形状。





据《通州新建文峰塔记》碑记载, 文峰塔是为“补山水之形胜, 助文风之盛兴”而建造的(遍寻《通州新建文峰塔记》而不得,忧伤)。通州东南地势偏低,文运不佳,唯增高州东南方可走出困境,就有了文峰塔和三元桥。明末建塔之后,清代就有了乾隆朝胡长龄和光绪朝张謇两位状元。其实相比风水变更带来文运一说,经济发展带来文运昌隆更令人信服。南通明代经济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盛,孕育出一批批饱学之士,历经数百年人文沉淀,才能有胡长龄和张謇的横空出世,冠绝魁首。
说来也巧:文峰塔东原为张謇原配徐夫人的墓地,现已墓地已经迁至啬园。徐夫人姓徐名端,小名牡丹,张謇为其取字蒨宜。生于咸丰六年,逝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夫妇两人感情甚好,夫人逝后张謇悲痛之余亲自为其选墓并原定自己百年之后也葬于此,是以徐夫人墓门联语上有:百世之后,归于其居之语,并在徐夫人墓碑上题写:州民张季子夫妇之墓。【4】
修建三元桥和文峰塔的是明万历四十四年通州籍进士张元芳:字扬伯,号完璞,一作完朴。参楚藩,以驿传摄学政,晋广西(按察司)副使(时称“宪副”)。时貂珰势炽,不相能,遂致仕归。生平赋性刚直不合于人,居乡任事不阿,有司敬惮之。【2】另有文献提及张元芳因在广西为魏忠贤建生祠,被列入崇祯帝之《钦定逆案》,为通州唯一被列入的阉党。依我看来,这倒也并不矛盾,张元芳本性或为刚直,然魏阉滔天气焰之下,暂时委曲求全做做表面文章也是有可能的,只是事后愤懑难当,想想低头低的窝囊,遂愤然辞官;这么想还是解释得通的,不过这只是本人推测,尚有待实据查考。
参考文献:
【1】南来北往768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d45e370102xawp.html
【2】上海师范大学 吴旭君硕士学位论文《南通明代作家研究》
【3】清 王继祖修、夏之蓉等纂《乾隆直隶通州志.卷十八.寺观》:兴国禅寺俗名东寺,在南门外,宋乾道二年建,元至正十八年毁,明洪武十四年重建。
【4】羌松延 《啬公墓前话旧影》,《档案建设》2016年第6期。
北邙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史札记(三)--三代世交百年情 (4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下) (30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上) (22人喜欢)
- 读史札记(二)--爱笑的人才会赢 (4人喜欢)
- 读史札记(一)--春申行迹图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