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能够代表一部分当代女性的消费观
有位朋友建了个群,拉了一群女生讨论内衣选购偏好。
我们:无钢圈不聚拢没厚垫,裸色无痕全棉。
(其实从这里开始我们就想说,现在市面上卖的绝大多数bra都是商家自以为年轻女性想要的,其实我们根本不想要那样的东西好吗)
她又问:那什么会影响你们买新内衣的决策呢?是看到喜欢的款式,还是觉得原本的要换了?
我们:喜欢的牌子搞活动,打折。
当时她就震惊了:居然都是因为打折?
我: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群高消费人群,结果发现都是价格敏感的抠门的人…
她:我知道价格会在考虑范围内,但我没想到它这么起决定性作用啊,所以你们的钱都拿去买房买理财了吗?
我:你这么一说还真是,我年轻的时候还对轻奢有兴趣过,现在觉得zara就挺好。护肤品也都换成国产日产平价货了。
她:所以很多品牌定位的人群都是30以下,是不是因为快到这个年龄的女生的兴趣都转去搞钱了?
我们纷纷表示是这个道理。
这个群里的妹子们,都还没有娃。年龄25-35不等,都是互联网从业者,大部分都在阿里。我也见过其中好几个,也并不是那种不注意外表形象的,打扮举止都很有自己的风格气质。
所以消费主义,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商家营造给女性的陷阱。用了贵价护肤品真的会让皮肤更好吗?穿了大牌的衣服包包,你真的会变得更美吗?运动健身,早起早睡,规律饮食,比贵价护肤品管用。审美、阅历、态度,比贵价服饰管用。
我自己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研之前,啥都不懂,朴素学习;
读研之后,开始注重形象,思考个人风格,关注各种穿搭博主,开始研究化妆品,开始熟悉各种比较“中产”的品牌,也了解过各种大牌的品牌理念设计风格。当时的消费观是“可以少买但要买好的”。
工作到现在,平时的形象又渐渐回归随意,但会在需要打扮的时候dress up。不会刻意去追求品牌,遇到喜欢的要看了价格之后再想值不值得买(商场里的牌子不打对折绝不买,反正少这一件衣服又不会怎样)。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不在穿搭上多花心思。对理财投资的兴趣远超个人形象建设。搞钱才是正经事!
-
Waste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0 21:55:31
水语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人生的容错率 (7人喜欢)
- 我的资助经历 (5人喜欢)
- 和身体对话:尼泊尔 ABC (12人喜欢)
- She wasn't waiting for the knight, but looking for a sharp sword. (4人喜欢)
- 她尝遍了每个异乡限时赠送的糖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