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书笔记(五)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反革命阵营的情形:
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把整个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有的半殖民地状态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
中国的工人和农民是反抗的,小资产阶级亦然,而买办和地主阶级则始终选择投降。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彻底性,他们在这两者之间动摇。
而现有的事例表明:在日本炸弹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国的时候,在斗争改变常态而突然以汹涌的阵势向前推进的时候,敌人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
其一,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具有软弱性,因此容易被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贿赂,这个决定了他们对于革命的不彻底性,但不能因此否认他们改变态度的可能。国民党营垒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破裂的关键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
但也因为其革命的不彻底性,我们也要提防其对于民众的欺骗,防止其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其二,除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对地方阵营的影响,阵营内部由于半殖民地的环境,各方代表的势力彼此间有利益冲突,因此也会引发争斗。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
把这个阶级关系问题总起来说,就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本部来了这一个基本的变化上面,变化了中国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营垒的势力,减弱了民族反革命营垒的势力。
革命阵营的情形:
红军的情形:在完成长征一方面成功了,在保持原有阵地方面失败了。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革命的阵势,是由局部性转变到全国性,由不平衡状态逐渐地转变到某种平衡状态。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民族统一战线
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战争需要红军勇猛地干,亡国的危险不容许懈怠;而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革命战争的持久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赞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反对关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