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白消费者对保险的剧烈吐槽
这几年我想给我自己和父母买些商业保险,但因为拖延症晚期一直迟迟没有行动。去年被各种重疾新规刷屏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深入研究了一番,下面我作为一个消费者,直接开始吐槽模式,如果有不服的来bb,我直接删评论拉黑,问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说的全对。

经过与线下保险代理人朋友、经纪人朋友(这两个职业不一样),以及买了保险的消费者朋友,还有各种科普,我发现普通人(包括我自己)对目前的保险行业有两个误区:
1. 保险业已经在往充分竞争的市场转变:
说起保险我之前的第一反应就是平安,友邦,还有支付宝上的保险,其实现在保险公司已经有几百家了。
而人身保险主要就是四个险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几百家公司,做四个大类产品,不可避免就会有很多类似,为了差异化竞争,各保险公司也是各出奇招,有的多一些保障,有的捆绑其他险种比如分红险之类。
所以很多保险代理人(只卖一家产品的保险销售),不希望客户去对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最喜欢说的就是:“保险都大同小异。”
确实,大方向来说是大同小异,但是举个例子,手机市场竞争那么充分,手机也大同小异,你买手机不也挑三拣四吗?如果预算充足,可以买iPhone 12pro,如果预算不足,买个红米也挺好,但是你花6888(上市价)买了个iPhone6,你乐意吗?
市场上不乏把iPhone6吹得上天入地性价比绝高的代理人,甚至可以想出一些广告词:“绝版经典,复古潮品”“苹果新一代掌门人首款大作,极具典藏价值”。
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苹果手机,但大家买手机都已经很有经验,知道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买保险,如果是一无所知的小白,思路就很容易被牵着走。
iphone6也是合格手机,买回来也能用,没问题,最多就是不太划算而已。但在这个市场产品如此丰富,更新换代如此快的情况下非买一iphone6?

2. 除了医学知识,保险的信息不对称其实不难破解:
这就是我很烦的一点,因为这我花了大量时间自己研究,并且和不少代理人和经纪人交流了一下,我发现负责和专业的人不少,他们也在努力让这个行业变好,但遗憾的是,不合格的更多。
很简单,如果你对基本概念一无所知,那么保险经纪人即使给你解释了条款,你也很难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他甚至不需要故意欺骗或者误导,他只需要夸大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劣势部分一带而过就行了,你根本不会发现,而他也尽到了告知义务。
继续用手机打比方,手机的制造也是个很专业的事,但是到了消费者这端,并不需要理解高深的技术,只需要基本概念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一个从未使用过手机的人,去线下专卖店买手机,即使销售尽心尽力介绍一大堆在我们看来很基本的概念:“这个拍照有XXX万像素”,“这个是XX合约机”,“月租XX元包括XXX套餐”,他依然一头雾水。
同样,保险也是,重疾险里,“三同原则”,“重疾分组多次赔付还是不分组多次赔付还是单次赔付”,“是否选择身故责任”,“不可抗辩条款”等等等这些我们普通人毫无概念的保险术语,负责的人可以给你客观详细解释,不负责任的人往自己有利的方向解释,但你能分辨吗?
除了专业的医学知识确实是学习不了,这些基本概念却也鲜有人普及,网上搜索各大保险大V,其中夹带私货不少。而其实只要多科普一下,正常智商的成年人都可以理解并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
之前我问一个入行几个月已经销售十几万拿到新人奖的经纪人,没有附加条款的重疾,是不是所有恶性肿瘤都算一类,只赔一次,他居然告诉我不是……后来我自己查资料,并且咨询了更有经验的经纪人,得到正确答案是恶性肿瘤都算一类(还有些除外条款),只赔一次,但是可以用附加癌症二次赔付的条款来防范癌症的转移或者复发、再发。
所以当你对基本概念一无所知,你如何判断这款保险产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如何判断对方是负责且专业的保险经纪人?难道只能靠你们之间的人情关系了吗?
反正我不喜欢把决定权交给别人,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这个行业有不少人在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也是事实。
先吐槽到这吧,如果有人想看我再写,里面弯弯绕绕太多了_(:з」∠)_
希望保险行业越来越规范,透明,成为正常的一个消费品,大家都对保险平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