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美国史连载#14:百慕大的海洋冒险
弗吉尼亚殖民地在探险家约翰·史密斯 的治理下,逐渐步入正轨,但也仅仅是维持营地生存,还谈不上赚钱。关键是詹姆斯敦经过几年的拓荒,虽然有种玉米、捕鱼之类可以勉强糊口,但根本形不成一个殖民地的“产业”,更别提可以“出口创汇”发展跨国贸易了。
再来看英格兰本土,伦敦公司为了炒作这块英国的北美第一殖民地,也是动足了脑筋。他们一方面掩盖殖民地初期的惨淡境况以及生意上的亏损,另一方面反而还在英国本土大作宣传,吹嘘殖民地“欣欣向荣”、“亩产万斤(划掉)”、“遍地黄金”,从詹姆斯一世那里“升级”了特许状,扩大了殖民地的面积。然后伦敦公司把公司架构进行了“重组”,把殖民地包装成“集资项目”,向国内的富人、投机商人、普通人出售股票和期权。对于没钱又做梦一夜暴富的人,伦敦公司还推出“劳务换船票”业务,只要答应为公司打工7年,即可免费搭船到弗吉尼亚。于是,做着发财梦的英国人络绎不绝地交钱报名登上后续的殖民船。
在1609年,伦敦公司又凑齐了600人和9艘帆船的庞大舰队,并且为这次航行专门打造了一艘300吨级的超大武装商船“海洋冒险号”,由乔治·萨默斯爵士和纽波特船长带领,带着约翰·史密斯反复向公司高层要求的大量物资补给,开赴詹姆斯敦。而且为了让詹姆斯敦的社会结构更完善和“可持续”,这次的殖民增援中,不少殖民者被允许携家带口,不少妇女儿童也登上了船。

然而,船队为了绕开大西洋上的西班牙舰队的威胁,冒险驶入了风暴区。7月24日,在离詹姆斯敦还有几天远的地方,殖民船队果然遭遇了一场超强的海上飓风,船队失散了。一部分船只脱离了危险,最后抵达了詹姆斯敦,而旗舰海洋冒险号和另两艘小船则倒了霉运,经过三天三夜与风浪的搏斗,他们搁浅在了百慕大附近的一座荒岛上,海洋冒险号也严重毁坏。150余人和一条狗只能上岸求生。据说,威廉·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便是从这场冒险经历获取的灵感。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船长萨默斯爵士,要知道当时是17世纪,还没有卫星通讯,探险者如果流落到荒岛上一般只能是等死,毫无办法。但萨默斯爵士不这么认为,他发现这座荒岛上有大片的雪松林。好在船上的食物还算充足,还有本来准备给殖民地送去的造船和建筑工具都一应俱全,于是萨默斯当即决定,稍作修整后在第二天就把150人分成了三拨,一拨男性为主拿上斧子,砍伐雪松,另一拨以工匠为主,运来木材后就地开始打造两艘新船,第三拨妇女为主在岛上四处采集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殖民者在砍伐木材建造新船时,发现岛上的雪松木材竟然是上好的造船材料,重量轻、油脂丰富且坚硬无比。这种木材在英格兰本土并没有,船员们很高兴地采集了不少树种保存了起来。这个发现对英国造船业也算一个意外收获。
另外,在岛上的日子里,还发生了一段船员哗变的插曲。几个船员可能因为失手杀死了另一名水手,为了避免受罚,脱离殖民队伍,逃进了岛上的密林中再也不见踪影,萨默斯船长于是故意在岛上留下了几人,一来是寻找脱队的船员,二来他也有更深层的考虑——留下英国公民,英国便可以主张对这处群岛的主权。经过了大约9个月,岛上的殖民者们终于造好了两艘新的小型帆船:拯救号、耐心号。除了留岛的志愿者,大部队又登上了船,认准了风向和洋流,驶向原定目的地詹姆斯敦。(这座海岛及附近岛屿从此被命名为萨默斯群岛,后成为英国的百慕大殖民地)

这9个月里,詹姆斯敦的新旧两批移民的日子更不好过。由于约翰·史密斯此时正在英国本土养伤,而代理首领治理无能,加之当地的“波瓦坦”部落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利用殖民地群龙无首、又适逢冬季,加大了对英国人的骚扰袭击的频率和力度,杀光了他们圈养的禽畜,还对营地周边实行了封锁战术,让殖民者们无法外出觅食和耕种,只能啃树皮、吃老鼠。

当搁浅百慕大荒岛的船队,终于匆匆赶到时,詹姆斯敦的人口已经只剩下几十人,营地也已破败不堪。那么,面对这种局面,是走,是留?勇敢的英国人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
上一篇:詹姆斯敦的创业史
下一篇:弗吉尼亚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