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斜杠青年”的你都在做着什么副业
查看话题 >染织记录 | 三综桌面织机到底是什么

入坑2年多来一直在织平纹,觉得平纹的世界过于美妙,还没玩够,不想早早的把魔爪伸向多综的世界。
又因为对细线有迷之热情,在桌面织机测试时屡屡战败。塑料筘的密度目前最高是12DPI,数了数1厘米也就5孔。对于细线狂魔来说,这个孔间距可以塞得下一只猫了。
为了拯救一次辛苦合股后整经的细线,我把单片综换成了两片,组合成了可用的三综,来尝试斜纹的玩法。
这个尝试跨度时间很长,前前后后织了4条围巾,并随机开了几场直播。(完全是为了督促自己不要放羊,认真织完)
先说结论,三综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玩,但它确实与平纹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一、先来看看三综是什么
「织造原理」
平纹织造是将经线组分成2组,穿入2组综片,织造时每次提起一组。
三综则是将经线分成3组(不一定平均),穿入3组综片,织造时每次提起1或者2组。
这个描述,就是三综开始复杂化的起因,只是增加了1片综的变化,在穿综设计和织造时就容易沮丧。
(我可能是过于不喜欢粗线,所以这篇文章的情绪都很低落。)
正常理解下的三综织机,就是有3片独立的综,可以分别控制起落,这样操作起来就很直观。
而桌面织机上三综的设计,有点委曲求全。因为它在平纹织造时用1片综(后文容易混淆,都用heddle来描述)来给经线分组,再加入1片heddle,组合形成3综的功能。
但这个设计本身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在后面来分析。

二、织了4条怎样的围巾
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我先织了一个类似回纹的结构,前前后后花了12个小时,大地配色是因为计划织给奶奶的围巾。
经线是很细的蚕丝羊毛混纺线,又是白色,在整体图案呈现上毫无存在感,只是乍一看有点唬人,似乎还蛮高级。


第二条犯懒了,织最简单的斜纹,选了极粗的经纬线,4个小时搞定,配色和肌理都符合我心中爷爷的气质。
经线用的段染大肚纱,因粗细变化太大,又毛茸茸的,在斜纹组织上完全没有体现。直到织完,我都没觉得自己在织斜纹。
所以这两条很随意的尝试,都很惨烈,得到的全是负面收获。


第三条围巾是邀请了两位朋友来玩,体验穿综织斜纹的全过程。这次经纬用的是相同质地的羊毛线,一红一白,对比明显,很容易观察结构。
看织物的正面,白色的纬线每次都跨越了2根经线,经线的排布规律是1上2下,这样的斜纹称为1/2斜纹。


此处桌面织机3综的局限性就很明显了,受制于heddle综片的设计,经线每次只能提起来一组。而独立的三综织机,是可以同时抬起2片综来实现2上1下,也就是2/1斜纹的织造。
这两种具体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看下图我随手裁了个纸模型的演示。

能看出来这是同一个织物正反面的不同效果。如果只到这里,可能会想反过来不就是一样了吗?
是如此,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独立三综是可以切换的,抬起1组还是2组,多了一个选择,带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如果要达到与独立3综一样的操作,桌面织机也需要放3片heddle,用组合起来的4综来达到同时抬起2组经线的作用。

第四条围巾想尝试V形斜纹(也叫人字纹,日語叫綾織り),打算斜纹尝试终结在此,于是又一次勇敢的拿出了细线,这次是机纺的蚕丝线,用栀子和靛蓝染色的。纬线是用苏木染的不同材质的线,尚且比较粗。
最后的效果不用思考也知道和第一条回纹不会有大的差异,所以织的过程也比较痛苦,只变化了一下提综顺序织了个回纹效果。





原计划要织入手纺柞蚕丝来验证纤维捻向与反光效果的关联,因织物密度过低,到处都闪闪发光,没法验证了。(等配saori的四综后再来继续这个话题)
正打算中途剪线结束战斗的时候,想起来体验的朋友们,为了快点织布,选越来越粗的线,我也效法一下吧。
拿起了第二条围巾的纬线,很粗,有一点深蓝到白色的渐变,居然很合拍。出现了类似星空的效果。(也有朋友说是宇宙、黎明之类,都行。)
黄色蓝色的经线被毛茸茸的包裹起来,掩映其间,扑闪扑闪,很可爱。
提综的顺序也采用了和穿综时一样的顺序,从人字纹变成了回纹。也很有趣呢。
这算是悲伤的织了4条围巾后,收获的些许慰藉吧。



三、还有什么局限性
除了上文说到提综受限以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局限性是筘密。
这个筘密不是指综筘一体的heddle自身的密度,而是斜纹穿综以后体现出来的密度。
对于综筘独立的织布机来说,筘密是完全独立设计的,可均匀也可不均匀。
但在桌面织机上,2片heddle是相互制约的,所有的经线都需要穿过2片heddle,前片(靠近卷布轴)承担着多个任务,在ABC组经线中,需要控制A组的提升和部分C组的提升,以及后片全部经线的通过。
导致的结果是筘密完全无法控制,只能去适应穿综,疏密由天。


在桌面织机的斜纹织造上,两大局限都来源于综筘一体的设计。
「成也萧何败萧何。」
平纹织造上,桌面织机开创了新时代,让整经穿综变得轻松好玩零门槛。
但在进入复杂一点的织造模式时,它也会出现对应的局限。
不过这种局限也是相对而言,能玩得起来,就说明设计还是OK的,尤其喜欢羊毛线的朋友们,织完后再缩绒处理,密度也不是什么事了。


本来以为我会写一篇很严肃很理论的斜纹技术贴,但写着就变成了伤心往事回顾贴。
就这样吧,希望挑战斜纹的大家能有所收获。


博主非染织专业人士,所言有不甚妥当之处,还请指正。
感谢阅读,一起探讨手工织物的魅力。
©️版权洛盏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洛盏
手织布制作人
微信公众号:iweaving
微博:@洛盏其姝
手织布体验预约
微信:weaving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