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食记|穿梭大街小巷寻找廉价快乐


姐妹群里我的出现永远是在“炫耀”今天吃了啥,每次发完都会被羡慕“吃真好”,这就要感谢成都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了:永远有薅不完的羊毛,永远有吃不完的小店。
本篇日记里推荐的店或者吃的基本人均都不超过50块钱,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我将它们分成了四个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部分:爱鸡党的真爱鸡
第二部分:冬天就要吃热锅
第三部分:成都小吃三巨头
第四部分:人生挚爱铁板烧
01.爱鸡党的真爱鸡
钵钵鸡
钵钵鸡,本人心中超过火锅串串处于绝对南波万的亲戚朋友来成都必打卡小吃,虽然没去它的老家乐山吃过,但成都做的已经足够满足我的味蕾了。不熟悉的人可能分不清它和冷锅串的区别,二者都是涮一下就端上来直接开吃,但冷锅串更像是简易串串香,平价版火锅,核心是热。钵钵鸡则是冷的,味道也完全不同,红油的味道和夫妻肺片、红油兔丁有点儿相似,不是很辣但很香,吃完也不像火锅串串那样胃烧的慌。我非常爱它的一点是所有菜都被烫的刚刚好,鸡胗鸡心肚丝郡肝黄喉土豆木耳贡菜...全部都是脆脆的,很绝。
叶婆婆:虽然这一营销咖网红总是被本地人嫌弃,但它家的藤椒味钵钵鸡确实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芽菜蛋炒饭也是让我的外地朋友们连连夸赞吃了一盘又一盘。

纪老四:和叶婆婆同样是乐山开来的店,它家评价明显好了一个level。红油味是这些店里最香最好吃的,并且是唯一一家真的卖“鸡”的钵钵鸡,黄鸡肉作为招牌,确实很嫩。

重庆森林:“央视推荐blahblah”一行字跟门口贴了不知道多久,估计能被老板吹一辈子。是“共享”钵钵鸡模式,进店问是吃红油的还是藤椒的然后就端上满满一盆(我当然是两种都吃),有肉有素,想吃啥拿啥。一般人的习惯是钵钵鸡配鸡汤饭,不过我更喜欢配燃面或芽菜炒饭,香。人多的时候对面可能坐一陌生人和你共吃一大盆,只要不介意,完全可以吃得很快乐。

徐娘:居民楼里的钵钵鸡,典型的苍蝇馆子,和重庆森林一样是共享模式,藤椒的味儿淡比较一般,红油的非常好吃。标配是店里的豆浆稀饭或隔壁的何记炒面。冬天老板非常贴心的放了加热红锅,不想吃冷的话就跟里面涮一下,一样好吃。

其他还有乐山鲜知味(想试试,但超出我活动范围了)、四妹(听说很坑很贵,不符合我对钵钵鸡的定位)。
芋儿鸡
芋儿鸡也是来成都之后才知道的美味鸡,芋头做菜在北方并不多见,小时候我妈喜欢让我剥皮蘸糖吃,并不怎么好吃导致我对芋头一直没什么兴趣,最近两年才发现芋头这个好东西,炖汤、煲饭、捣成芋泥,每个都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太naïve了。而芋头做成辣菜估计是成都的独有做法,煮的软糯的芋头带一丢丢香甜味儿,混合着锅底的香辣,再蘸上传统香油碟,三合一的味道真的属实带感。既然是芋儿鸡,鸡自然是主打,但底料香了鸡很难不好吃,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里非常推荐石灰石烧鸡公,虽然也是网红,但锅底真的很辣,加了当归党参等药材,很有特点。陈玲芋儿鸡相较就有些逊色,不过价格实惠,也还不错。其他比较出名的泼辣、绝城还有待尝试。


02.冬天就要吃热锅
酸菜豆花
成都的酸菜豆花店很多,川大小北门的泸州酸菜豆花最有名气,类似自助,有不同价位可以选择,区别是最便宜的没肉,越贵肉的种类越多,素菜豆花则免费续。其实最便宜的纯素模式就很好吃了,因为秘制油碟才是灵魂。

酸菜不是东北那种很酸的酸菜,我会觉得有点儿清淡,豆花确实和北方不一样,很滑很嫩,口感很棒,刚夹出来的一定要小心溜进嗓子眼儿烫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般一个人吃最少得点个倒数第二档的,两人以上就没限制了,是我减肥时候的首选,一个人30块钱就可以买到快乐。

冷锅鱼
鱼火锅是我从小就爱吃的,小学有段时间家门口有个鱼火锅店,每周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周五晚上一家四口坐在固定位置要一大锅鱼再涮几个素菜吃得津津有味儿,现在还很怀念。

成都的鱼火锅很多都是自助,比如我们吃的这家重庆香水冷锅鱼,28一位,鱼肉菜品小吃都可以随便吃,三位以上就不收锅底费了。梭边鱼基本没刺,炸过之后非常嫩,我们吃完一锅又续了一锅,连我不怎么喜欢吃鱼的朋友都觉得不错。味道说实话对我来说有点儿淡,可能我口味太重,最后都靠油碟里加的蚝油蒜泥来提味了。吃完这顿第二天嘴里还很难受,狂喝水都没办法,估计这锅里调料添加剂没少加。

03.成都小吃三巨头
心目中成都最好吃的仨小吃就是锅盔、蛋烘糕、锅巴土豆,都是我来成都之后才知道的。每次路过都会被香到,就算不饿也会停下来看看,更不要说大冷天捧在手心里美美地吃有多幸福了。
锅盔
锅盔的白月光是校门口第一家脏摊儿,现做现卖,猪肉的不搁芝麻,牛肉的带芝麻,以此区分。一定要吃刚做出来的,热乎着吃外酥里嫩,咸香十足,偶尔能吃到花椒颗粒,在嘴里爆开的那一瞬间真的太妙了。

另一种锅盔是夹菜的,同样好吃,三丝和猪耳朵是我的最爱,好不好吃的关键主要看菜拌的香不香,当然饼皮要是酥脆也是个加分项。这种锅盔我最喜欢耿家巷的酥香门弟。严太婆料拌的好,但饼是软的,放一会儿油汁会浸到饼里,吃多了有点儿油腻。

蛋烘糕
蛋烘糕有很多白月光。学校食堂1.5的蛋烘糕让我一下子吃5个也毫不心疼;校门口的蜗牛蛋烘糕好吃到上飞机前绕路也要买5个给我姐带回去尝尝;最有名的贺记刚做出来外酥里嫩,蛋奶香味儿最足。蛋烘糕有点儿平价版松饼的感觉,都是蛋奶混合液做的,都是可盐可甜。我常点的是沙拉肉松、白糖芝麻和辣鸡茸菌的,各有各的美味。本地人喜欢吃豇豆肉末的,我不太能欣赏。


锅巴土豆
锅巴土豆基本不会踩雷。第一次吃是在学校超市随便买的,简直惊为天人。糖醋味儿是经典,和烤冷面的酸甜辣有点儿像,但是糖醋的锅巴土豆会更让人“哇塞”。土豆炸的外酥里软,每一块儿都裹满了料汁。缺点是吃一半就会腻,永远是别人碗里的两口最好吃。


04.人生挚爱铁板烧
关注我比较久的友邻大概都知道我很爱吃炒饭,曾经一周吃5顿炒饭,相册里一面都是炒饭图,还没有一个味道是重复的。成都人民真的很会做炒饭,饭炒的油汪汪的,颗粒分明,就是比家里做的香,芽菜炒、青椒肉炒、蛋炒、辣子炒每个我都喜欢,以及我的挚爱,这碗加了蛋、肉、榨菜、豇豆的“极品”炒饭,是小有名气的she三姐妹炒面天团的。



当然炒饭里我的真爱是铁板烧炒饭。这里面还大有学问,可以直接把菜炒进去,可以只把葱蛋炒进去其他直接吃,也可以就吃个白饭配铁板烧。有钱的时候就拿个50块钱的,钱包紧的时候就拿个15块钱的,一样能吃得开心。我的必拿菜品是鸡蛋、小香肠、虾饺、土豆片。
幸福铁板烧是我最喜欢的,香而不腻,不像很多店都让我只吃出咸味儿。

写在最后:
1、我才来成都两年多,肯定还有很多特色没有吃到,希望不会有杠精说我不会吃blahblah。
2、我尊重口味的差异,个人觉得好吃的肯定有人不喜欢,相反也一样,种草需谨慎,试试才知道。
3、欢迎推荐其他平价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