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还是应该说出来,说出来就有了更大的概率实现
一个月之前为爱买课,今天终于开播了。
开课的时候,被问了几个问题。本来以为是要拍视频pre的,结果居然不用,那么我暂且就把这些当成自己想对自己说的话吧。
说出来有时候会觉得羞耻,但是真的想要,就还是说出来吧。
我为什么想要唱歌
本来是拉小提琴的,20岁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唱歌;
但是我在音乐方面很积极,除了唱歌,真的勇敢尝试了许多不同可能性,排过各种各样风格的音乐,认识的vocal搭档都非常好,她们也都非常鼓励我发出自己的声音,勇敢尝试。其实这是我开口的勇气最大来源,昨天还跟她们俩组了野餐局,女孩子之间的彼此支持真的太动人了。
在此之前,我对唱歌有一些误解,会觉得歌手不如乐手有分量,“唱歌谁不会啊?”这种常见的乐手偏见,大概很多乐手都曾经暗暗这样想过吧。但最近几年,真的越来越感觉到歌声其实是一种最直接最有力的乐器。而且,真正把歌唱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起练乐器,更需要整个人身心协调的integrity。
最近的确有在练习吉他/钢琴上面的弹唱,其实我之前的练习,侧重点更多是对乐器和弦/织体的熟悉和手感,或者就是顺便学习乐理了,没有格外关注过唱的部分。我发的小视频被某位合唱团团长评价“声音不错,但是需要注意呼吸”。结果打开为爱发电购买的课程,上来就看到丽红老师讲呼吸,一瞬间觉得很自由:我真的可以开始练习唱歌了!
我喜欢哪些歌手或者作品?
其实我喜欢的有太多了,篇幅限制不能都展开讲。
首先是为爱发电的男主角,王力宏老师是我唯一喜欢的华语歌手,高中时候因为听王力宏被喜欢的人嘲笑不时髦的情况也常有哈哈,虽然他当时就已不再算是顶级流量,但是我能感觉到他身上有一个非常专注音乐的内核,这个内核在国人身上很难得一见。这绝对值得十年如一日的喜欢。
Jazz singer Ella Fitzgerald,她的嗓音非常甜美自然,听她唱歌我会觉得非常自由。很多时候大家会有一个“爵士嗓”的误区,好像需要嗓音粗或者烟嗓那样,其实并不是;声音甜美当然也可以唱爵士,最重要的是articulation,是讲述的方式。我自认为Ella说话的嗓音还是跟我比较像的,所以我对自己唱歌声音的期待,可能也是Ella式的。
Nina Simone,她也是一位从古典音乐演奏者走向歌者之路的、伟大的音乐人。她唱歌就很像说话。非常会表达,而且看过她的现场就会发现,她的表达太有力量了,我非常敬佩她,Nina Simone式的表达是我对自己唱歌层面的终极目标。
我还想讲的一位就是邓丽君,虽然90后其实属于后邓丽君时代了,可能有些同龄人觉得邓丽君的风格很普通,没什么新鲜的——那是因为很多现在我们以为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邓丽君奠定的,我们的天然参考系就是她。我心目中邓丽君的宝贵特质,一个是大方自然的台风,一个是字正腔圆但又不刻板的吐字:可能是我中文歌听得少,自己唱中文时总会有吐字不够正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当下华语乐坛的一个普遍问题,现在还有几个人讲究咬字?有的人可能觉得现在可以随时看歌词,听不清说不清没关系,但是我不觉得吐字不再重要了,因为音乐是人在说话,歌也是唱给人听的,我想像说话一样自然地去唱歌。这是我想向邓丽君学习的层面。
我想学到什么?唱歌方面的目标?
我其实是看了教学大纲才来报名的。
而也确实像大纲的安排那样,呼吸是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台风”确实是我要解决的终极问题。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要把自己的内在自然地展现出来。
具体来说,有一个问题,可能比较普遍:唱歌表演时手里是否拿着乐器,感觉非常不一样。拿着乐器觉得很自如,但是假如放下乐器,会非常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手和脚往哪里摆,表情是不是要控制,眼睛看谁?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紧张了,似乎眼神都变得无主了起来。
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想要做到自然地歌唱,自然的流露,自然的表达,和自然的互动。即使手中没有乐器的情况,也不能限制我,而要借此机会,更加打开自己,成为一个在唱歌过程中真正与听者建立connection的歌者。
以上都是我想从这次课堂学习的point。
希望我能够慢慢突破自己,一点一点地,做到这些对自己的期许。
-
冷静王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00:00:22
-
philochemist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19:59:18
-
tonyq0802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18: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