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书单丨我们的书
2020年,小美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的“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中最新的五本已经与大家见面了,而《中国大智慧》《江南诗性文化》和《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则是小美新的尝试。
小美奉上2020年的书单,如果刚好有你感兴趣的,在当当或者京东还有一些实体店都可以买到。祝你在新的一年阅读快乐呀!
1
中华民族文化大系

主编:石朝江
苗族与伏羲、蚩尤是什么关系?苗族服饰美在哪里?苗族古歌唱些什么?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苗族先民率先进入农耕生活;苗族医学,是我国史书记载发源最早的医学,屈原在《离骚》中记述了大量药用植物名,如泽兰、菖蒲、葱、芷、苣、辛夷等都是苗语记录的药草。
费孝通说:“一提到苗家,谁也不会不联想到他们美丽的服饰,活跃的舞蹈,动人的歌唱。”苗族有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作品。苗族更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民族,其工艺美术驰名国内外,银饰、蜡染、刺绣、挑花、织锦、建筑是苗族著名的六大工艺。唐代大诗人杜甫用“五溪衣服共云天”的著名诗句盛赞苗族服饰。
《上古的记忆——苗族》把苗族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示给大家。

主编:杨国才 李东红
“西南雄阔地,苍洱大名垂。”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就是白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家园。苍山雪,洱海月,生活其间的白族有着怎样的历史?白族“耕读传家”的悠久传统如何影响了民族精神气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苍山洱海间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历史上“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典故也与大理白族有联系。白族的文化艺术鲜明地体现着多元文化的特点,白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无一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成果。
杨国才、李东红教授领衔一流白族学者,呈现了各个时期白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当代表达。

主编:毅松
苍莽兴安岭,蜿蜒嫩江水,达斡尔人在广阔富饶的北方大地上繁衍生息。他们的历史、生活与山水不能割舍,是大自然哺育了达斡尔族,赋予了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品质和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大轱辘车草上飞,种植卷烟琥珀香,达斡尔人宜农宜牧,能渔善猎,成为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开发建设者。
民歌扎恩达勒、舞蹈鲁日格勒让生活处处生辉。
达斡尔族因为热爱传统曲棍球运动,勇于拼搏、不甘落后的民族特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培养了大批曲棍球优秀人才,是国家曲棍球队的主力,中国曲棍球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坚力量。近现代以来,作为祖国北部边疆的守卫者,达斡尔族人的赤诚和热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值得高歌的品质。

主编:罗春寒
水族的“水”是什么意思?水书与甲骨文有何关系?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绿宝石”的水族聚居区有哪些美景美食?
贵州南部、东南部和广西西北部这片地域,青山绿水,风景如画,故而水族人民将其聚居的地方形容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人养山、山养木、木养水、水养田、田养鱼,生生不息的生态循环和“饭稻羹鱼”的稻作文化,体现了水族人民的生存智慧。
水族有一种古老文字——“水书”,水书文化与中原的殷商文明和甲骨文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水族还有“端节”和“卯节”两大节日文化系统。
水族传统的刺绣艺术马尾绣精美异常,因以马尾巴毛作为原料而得名,一针一线中交织着的是水族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罗春寒教授领衔一流民族学者,带你走进神秘的水族。

主编:鄂崇荣
在青藏高原北部,层峦叠嶂的祁连山南麓,河湟两岸的广阔地域,生活着近30万勤劳勇敢、善良朴实、宽厚好客而又能歌善舞的土族人民。在这片汉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等多民族杂居而处的土地,土族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彩虹文化”。
土族热贡唐卡有着怎样的精彩?在色彩相对单一的西北高原何以会产生锦绣斑斓的土族花袖衫?
鄂崇荣先生领衔一流学者,全方位解读土族在生产、生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亮点与成就,以及与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上,用亲民的表达,配以大量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通过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图书与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效结合,运用数字技术,链接多部学术专著及论文,直通大型专业数据库,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土族文化提供指引。
2
艺术与人文丛书

作者:廖明君 等
《艺术探索:跨学科视域中的多维对话》实录二十年学术思想之流变,看新世纪学界群星闪耀。本书收录了访谈者廖明君与三十二位学者的三十四篇学术对话,领域主要涉及戏剧、戏曲、音乐、民俗、艺术等,包括田野考察、非遗传承等话题,既有学者本人对治学的反思与感悟,也有阶段性研究成果之阐释,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从跨学科的视野,介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全局式的研究理路。
本书访谈者廖明君为黄冈师范学院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书中的学者涉及艺术学、民俗学、人类学、戏曲学、音乐学等学科领域,不乏学科领军人物,如长期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复旦大学郑元者教授、长期从事民俗研究的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等。本书理论对于学科研究导向、学科研究方法,均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作者:廖明君 等
本书精选了廖明君与各专家、学者在跨学科视域下对某一个文化事项或多个文化事项的分析、讨论,对话层层递进、深入,每一篇文章都不失为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辨析会,观点与观点相碰撞,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又被激发了出来。
参与对话的专家、学者为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级人物,如研究民间文艺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朝戈金、巴莫曲布嫫,研究视觉人类学的邓启耀,等等。这些对谈的时间跨度较大,从1999年到2014年,从中可窥探相关专家较早期的研究成果,可与其现在研究路线和方向做一个比较;而对于对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体现在书中的跨学科视域和思想也提供了一种更为开阔的研究方法,即如何在跨学科的指导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赖志明
《孔子仁的美学意蕴》一书试图先从本体论和工夫论这两个层面,对仁的内涵作一深入解析,并通过仁在孔子思想中的根本性地位的探讨,带出孔子思想的整体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阐释孔子仁的美学意蕴。美学的研究通常可划分为美论、美感论和艺术论这三大领域,本书主要从这三大领域的划分,对仁的美学意蕴展开阐释。
以往孔子美学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里仁为美”以及相关的诗学思想进行展开,而对“仁”的美学意蕴尚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主要目的在于阐释孔子仁的美学意蕴,侧重于从美学的视角来研究孔子的仁学,对“仁”自身的美感特征,以及“仁”所通向的自由、快乐的审美境界等,都有所深入探究,对孔子美学的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3
美民文库

作者:胡阿祥
何谓“中国大智慧”?
孔子云: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智慧的力量。智慧,是一种“老生常谈”的“经验”。老年人“经”历的时间长,“验”证的事情多,所以能够“常谈”。换言之,智慧当经过历史的验证,这才是最真实的智慧。
现代人,还需要读过去的历史吗?
历史就像一条河,下游的水里、干流的水里,有着上游的水、支流的水;同样,没有历史的传承,哪来的现实?没有现实的存留,又哪来的历史?现实中有活着的历史,历史传承至今也就成了现实。读史明智,明清二代,《资治通鉴》几乎成为每一任皇帝的必读书。
胡阿祥的资“智”通鉴,专为现代人打造——从最真实的过去提炼出经过历史验证的智慧。
在本书中,你还能知道——
南京古城布局有什么玄机?韩熙载在夜宴上为什么不开心?科举中作弊与反作弊如何缠斗不休?古代如何使用间谍?“无奸不商”其实是个误解?……

作者:刘士林
《江南诗性文化》诗意地道出诗性的江南文化,阅读节奏轻快,是一本不可错过的深入品味江南文化的书。本书集学者刘士林十多年的研究,阐释了江南文化的本质及其成因,以及在漫长岁月中越积越丰富的内涵,并展现了浸润在江南文化中的个人体验。
江南诗性文化善于处理和协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社会和个人”的矛盾关系,能最大限度实现物质与精神、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融合发展,对社会来说,可以为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指导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方向;对个人来说,书中描绘的诸多江南生活细节,可以思考如何在当下物质世界生活得更诗意。
正如《光明日报》评论的那样:“刘士林试图用一种现代性的中国话语去建构一个有生命的古典人文江南,让江南永远是她自身,让江南在话语之中穿越时光和空间,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

作者:张磊
20世纪以来,从“现代设计在中国”到“中国现代设计”的转变历程几经曲折,延宕至今。对这一问题的解说不仅需着眼于设计及工艺本身,同时更应关注设计背后的社会与文化,从方针、制度、传播和身份认同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证与阐释。
同济大学张磊教授的《中国现代设计史研究》紧紧扣住“现代设计在中国”这一主题,论述时限涵盖整个20世纪,重点关注到现代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以及设计教育等领域,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注重艺术设计的跨界研究。把握住了近现代中国设计发展的主要脉络,尤其是论述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对二者的研究均有所创新。本书的研究表明,艺术家与设计师既要用“现代”与古老的传统决裂,又要从传统中演变出一种属于中国的“现代性”,这两种立场的交织与转化形成了中国设计发展的基本脉络,也为设计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