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4大建筑趋势,为你的设计加点料!
文章来源于上海国际设计周,作者SIDW
整个过去的2020年都在疫情的冲击中动荡不安,除了直面冲击的健康体系所带来的关于日常防疫的反思,建筑领域在其方案和空间设计方面也深受波及,对于建筑设计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分叉口。这期,我们将一起探讨建筑设计在这场疫情中证实了哪些设想?又延伸了哪些探索方向? 01建筑灵活性 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建筑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灵活适应这些变化,正如Diller Scofidio + Renfro所说,"灵活性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因为病毒,而是为了适应社会速度的变化"。
案例
The Shed 艺术中心
设计师:Diller Scofidio + Renfro



“The Shed”可移动外壳由一个裸露的钢斜架建造,外覆的一层半透明垫层由聚氟乙烯(ETFE)和轻质特氟隆聚合物制成,优越的隔热性能和仅相当于绝缘玻璃一小部分的重量,让它可以沿着轨道从基础建筑物上滑行到相邻的广场。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为未知的未来提供了永久的灵活性,满足人们对规模、媒体、技术不断变化的需求。 © Timothy Schenck © Timothy Schenck © Timothy Schenck © Timothy Schenck




03
15分钟邻里
这个概念是将某个区域内的经济分散化,在一个步行或骑行15分钟范围内的街区,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办公场所、商业、到休闲娱乐、绿地和住房,满足这个街区内居民日常所需。因其在降低人员流动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15分钟邻里的建筑规划设计在疫情期间被广泛关注,它为后疫情的建筑设计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案例




“15分钟邻里”旨在通过步行骑行交通网连接城市中的各个区域,在疫情影响下,众多城市开始思考未来城市的建筑规划:在一个人们每天往往需要在通勤路上耗费一两个小时的当下,降低某些公共区域的人口密集度,将减少居民大范围的流动,避免病毒的跨区传播,这是明智的城市发展模式。
04
住房新标准
因防疫的需求,人们在家的时间大大增加,这导致了人们能发现更多在日常中并不会轻易被发现的住宅缺点。这将带来关于住房价值的转变,同时也将为未来住宅的发展定义新的标准。除了户外空间需求的增加,住房的布局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灵活,兼具不同的空间功能。
案例
作家小屋
设计师:Matt Gibson

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对于住宅空间的要求,当居家办公成为主流之一后,住宅办公空间的设计将会发生改变。作家小屋这种独立半封闭式或开放式的办公空间,在提供安静的办公条件的同时,也与外界联系互通。疫情可能会促使住宅空间的重新规划发展。
© Shannon McGrath

© Shannon McGrath 当下的疫情危机对建筑师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在这个风口,将促使建筑师重新思考环境、行为等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种因宏观推动的改革,对建筑的发展将会产生未知的变化。 * 部分图文自新闻源* 如有疑问请联系处理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百家观点
百家观点|建筑学博士之路:豪赌还是投资?
百家观点|3D打印建筑已经进入乡村?
百家观点|如何做到连续四年收获竞赛硕果?
百家观点|我们为什么需要总设计师制度?
百家观点|在大学里当一名建筑系老师是什么体验?
百家观点|一个老八校教师的三年级住宅设计课堂笔记
百家观点|分裂的建筑市场,割裂的建筑圈,2021建筑师的出路在哪里?
百家观点|大型模(抄)仿(袭)现场!我们真能接受这样的设计吗?
百家观点|为什么法国建筑师不画施工图?
百家观点|为什么建筑师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
百家观点|为什么法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都那么小?
百家观点|为什么把建筑设计得具象化是一种很 low 的行为?
百家观点|为什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建筑师王昀和他的作品?
百家观点|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百家观点|为什么欧洲设计师都特别注重前期分析?
百家观点|为什么书店越来越像会所、咖啡厅?
百家观点|为什么设计公司创始人要学习“设计经济师”?
百家观点|如何用数字化定制未来社区?
百家观点|街道店铺设计只能被和谐了吗?
百家观点|建筑师如何进行星际设计?
百家观点|高冷的建筑学,何时能走下神坛?
百家观点|乡村书店是怎样助力乡村振兴的?
百家观点|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百家观点|国外的建筑师们,在项目里都干了些什么?
百家观点|土博与海归,何时能平权?
百家观点|城市设计竞赛的未来在哪?
百家观点|还有什么小众博物馆适合我们打卡?
百家观点|让时尚巨头们欲罢不能的建筑长什么样?
百家观点|国产INS风的廉价潮流何时死去?
百家观点|MAD设计的24万一年的四合院幼儿园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建筑圈的我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百家观点|建筑师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百家观点|中国建筑师值不值得被尊重?什么才是后浪建筑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百家观点|当我们讨论乡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百家观点|丑陋的建筑,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
百家观点|设计使人破产,高危职业建筑师为何深陷法律纠纷?
百家观点|学金融的人眼里,学建筑的是怎样的存在?
百家观点|我们该如何行使“观看”的权利?
百家观点|纵观建筑史,西方的公共空间都发生了什么?
百家观点|那些明星建筑师的失败作品都有什么问题?
百家观点|建筑学的基本功是什么?
百家观点|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百家观点|关注同理心的建筑学,能带来空间正义吗?
百家观点|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百家观点|ABBS大佬关于建筑改行杂谈
百家观点|质疑王澍的建筑学教育
百家观点|贝聿铭这一片命太好的花瓣
百家观点|张雷:主人、文人、匠人、家人、大人——五个人的城乡
百家观点|王澍在同济谈乡村振兴:“中国的城市已经异化,仅存一大片光鲜的垃圾....”
百家观点|王澍:50年后,人们都会住在村子里
百家观点|设计院的现状(一)
百家观点|建筑师一定要读建筑系,可能是个伪命题!!!
百家观点|叹“伪现代主义”,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怀旧与超高层
百家观点|那些想和地产小白分享的事......
百家观点|聊聊设计公司潜规则
百家观点|《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百家观点|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百家观点|为政治服务的建筑
百家观点|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百家观点|江一燕获大奖那天,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被方丈“化缘”了
百家观点|建筑的空间形式已不只有人类才能说得算啦!
百家观点|SOM的城市设计做的确实很牛,但我也看到了套路
百家观点|就算顶级艺术家,也不可能跨界搞建筑
百家观点|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一场中国媒体自娱自乐的狂欢
百家观点|在圣诞节建造一棵圣诞树才是正经事
百家观点|建筑与时装屋
百家观点|今天就想聊聊《丹行道》
百家观点|别人跑去京都买房子 他从京都搬到贵州造村子
百家观点|在Mantova我和三个陌生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