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生在多子女家庭
豆瓣上有个小组叫“我们出生在多子女家庭”,打开后发现大部分都是女生在讨论该怎么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或该对家庭付出到何种地步。

作为有一个弟弟的姐姐,从小受到爸妈的教育就是不论任何时候都要和弟弟相亲相爱,除了爸妈,弟弟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亲人。虽然小时候每次听到爸妈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句话会感到非常生气,因为这意味着我要懂事,不要和弟弟争抢,要比弟弟多做一些家务。那时的我总是生气地大吼“凭什么?我只是比他大两岁,凭什么就要让着他,为什么我是姐姐,我还想当妹妹呢!”
长大后逐渐意识到相比于独生子女,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好处。因为有兄弟姐妹,我们学会了分享和谦让。因为有兄弟姐妹,我们会发现除了父母对我们的爱,还有手足之情。因为有兄弟姐妹,我们共同承担着家里的责任。
这些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好处,但凡事有利即有弊,非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父母的偏爱,其中问题最多的要数父母重男轻女了。这次回老家,听到一些事情,引发一些思考,就想写出来。
或许因为爸爸的几个朋友都是家里一儿一女,小时候总觉得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等到上学才发现,有部分同学家里一般是三四个孩子,无一例外地都会有男孩。这些男孩有一部分是家里最小的,上面都是姐姐。
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现在再看,父母无论有多少女儿,儿子都是不可缺少的。
今年回家听到一个女孩的故事。她是姐姐,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在老家做些零工养育姐弟二人。姐姐上大学后就申请助学贷款,平时上课和假期都会尽力去做兼职赚钱,以求减轻家里负担。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是争取找工资高的,后来在南京找到一份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努力赚钱后,基本上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其他都寄给家里,因为弟弟还在上学。
有次弟弟和妈妈去南京看女孩,因为女孩在外租房,妈妈和弟弟决定住宾馆。说好后,女孩去房间换衣服准备带妈妈和弟弟出去玩,弟弟在手机上看宾馆。妈妈这时跟弟弟说不要自己订,等下让姐姐用手机订。
据说以后弟弟的结婚费用,姐姐也要承担。但是姐姐自己也在恋爱,她也要结婚,她的生活呢?或许她也考虑过,但还是没有办法,因为她孝顺,想帮父母减轻负担,不让父母过度担心或劳累。
这个故事里的女生父母应该也是爱自己女儿的,但他们更爱自己的儿子,因此他们把自己养育儿子的部分责任转嫁给了女儿,并认为这样理所当然。女儿因为心疼父母,自然而然想为他们减轻负担,接受了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老家有些女生,特别是家里一儿一女的,父母自然两个都疼爱。可因为经济原因,他们辛苦半生,只能负担起儿子的结婚费用。儿子结婚后,父母手里攒了一辈子的积蓄也都花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如果家里再有什么需要钱的地方,女儿无论出嫁与否,基本都要补贴父母一些。
不是说父母不爱女儿,只是他们的能力只能负担起一个孩子的结婚花费,毫无疑问,肯定是儿子。父母在给女儿挑选另一半时,也会对经济条件比较看重,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能力给女儿太多,但也不愿女儿出嫁受委屈,自然想帮她们挑到经济条件好的家庭。
老家的大部分女孩,无论是外出打工,或读书,很多最终都会回老家工作。因为父母想让女儿陪在身边,可以说知心话,生病了也可以方便照顾自己。
说了这么多,发现家庭的事情很难说清,但根源还是重男轻女。因为男孩更重要,所以父母赚的钱主要给儿子。因为男孩更重要,所以女孩赚的钱也要分给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因为男孩更重要,所以女孩最好不要嫁得远。
身为女孩,愿意把自己赚的钱给父母是因为孝顺,因为不想让父母有太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不重要,或者认同这种方式并认为这样是公平的。如果父母认为这些是理所应当,那伤害的是女儿的心。
身为女孩,在孝顺父母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在感恩父母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不要自动把自己带入兄弟姐妹的“小父母”,不要把养育他们的责任变成自己的责任。但是究竟为家里做到何种地步,是每个非独儿女,特别是女孩要思考的问题。
家中兄弟姐妹多自然会有许多好处,毕竟有更多人爱我们,但希望这些爱都能成为家人彼此间美好的记忆,而不是互相伤害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