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之--------《小枞树》
前一篇日记提到过,看完《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后,我大骂作者安徒生是个变态,因为他把血腥的场面写得如此轻描淡写,用斧头砍死奶奶然后拿尸体到集市上卖这种情节,一般的作者恐怕想都不敢想,这家伙肯定嗜血。
但是看完《小枞树》后,我后悔之前骂安徒生太狠,能充满人文关怀地书写小枞树的一生,非心思细腻充满爱心者不能完成。
中国有句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意思是,草木乃是无情之物,和高贵的人类不一样。但是在安徒生的笔下,万物有灵且有感情。小枞树既对外面的世界好奇,也对未来有憧憬和期许,但是对境遇变化走向的判断失误,从而心之所属,所托非人,最后在喜新厌旧的孩童们的眼前,被粉身碎骨被烧成了灰,被人们遗忘得干干净净。它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作为一棵圣诞树,被挂上了各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在没有心的孩童们的欢呼声中,体验它心心念念的荣光和幸福。
小枞树一出生就长在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空间,和那些挤破头争取生存空间的树木不同,小枞树在森林里的生活一点都不艰难,更不寂寞,它有农民和孩子们的陪伴,它收获过诸多赞美,那是一种质朴的赞美,是森林和平共生的人类对年轻的生命的喜欢和关爱,但是小枞树不喜欢这些,它并不需要这些。
它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兴趣,所以它问小鸟,那些被砍掉的树去哪里了?鸟类的回答是片面的,它们的脑容量小,所以思想和认知极其有限,又或者说鸟类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孔雀式的自恋和无知,它们对人类的圣诞树装饰大吹大擂,最终将天真无邪的小枞树送上了不归路。
安徒生没有详细描写小枞树被砍时候的痛楚,对于一棵树来说,被从根部砍倒,就跟人类上断头台差不多吧?我不知道小枞树和小美人鱼为何能承受生理上的巨大痛苦,甚至甘之如饴?不过,对未知世界充满狂热的推崇和向往的,也只有年轻人了。
不得不说,作者还真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呢,所以我骂人家是变态很不对。
如果小枞树从来没有幻想过外面的世界,而是安于现状,高高兴兴地享受阳光和空气,高高兴兴地长成一棵大树,然后在成材的时候被人类砍伐,做成供人类使用的家具,作为读者的我们,还会对有想法的它,一心追随幸福的它,倾注更多感情,甚至感同身受吗?
小枞树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你我一生的写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