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总有爱值得期待

前段时间,读了麦家的《人生海海》,腰封上有一句话,“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人生海海》中没有悲剧人物,“上校”不是,老保长不是,“我”的爸爸不是,甚至“我”的爷爷也不是。尽管,他们都值得悲悯的地方。
“上校”的一切行为都那么顺理成章,但又都显得有些荒凉。
老保长年轻时荒淫无度,但是骨子里始终守着一个人该有的底线。
“我”的爸爸木讷而倔强,却对友情未曾有过丝毫背叛。
“我”的爷爷一辈子囿于面子、荣辱,以至于最后“出卖”上校而郁郁而终。
他们,都是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哪怕风云如上校,也不过如此。在那场风云际会的时代,“我”的那个小家乡并没有幸免。于是,一切随着上校的事迹迸发,一连串连带着时光痕迹的故事,一一浮上水面。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我记得五月天有一首歌也叫《人生海海》,只是当时听的是闽南话唱的,并未在意。而今结合麦家这部《人生海海》,似乎看到了这个词背后所隐含的关于生命、关于命运、关于不屈、关于倔强的诠释。
两个晚上读完的《人生海海》,在最后一晚上合上kindle的时候,辗转反侧、久久难眠。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部英雄主义的书,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现实主义的书,但是你却无法避免地被其中的人和事所打动。似乎这些就是发生在你的身边,这些人就是你曾经认识的人,甚至就是你自己本人,这些事就是你曾经听说过的事,甚至就是你自己当年或者现在正在做的事。
然而,拨开时光的尘埃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见被岁月隐藏过后的斑驳。投射在记忆中,有些变得模糊,有些变得苍肃。我就如同一个躲在角落里的小孩儿,用稚嫩的眼光打量着这群被时光打磨过的人和事,带着岁月的疏离、带着时间的暗影、带着可以反射的回忆,一点点清晰。
无独有偶,麦家也很推崇罗曼·罗兰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反反复复读罗曼·罗兰的这句话,以至于最后热泪盈眶。
随着年岁渐长,似乎学会了隐忍,也学会了妥协。可是,内心深处总有一处倔强,时不时抬头仰望,与当下抗衡、与周遭决裂。可是,时光浸染之后,能被铭刻的,除了一地凌乱之后,也总有片片闪光。
《人生海海》中有三处特别让我动容。第一处是“我”的爷爷“出卖”了上校之后,我的家族被整个村子千夫所指,最后“我”的父亲与爷爷决裂,爷爷最终郁郁寡欢而死。第二处是上校最后一次被批斗时,当红卫兵小将们一拥而上试图扒开他的裤子一探究竟时,曾经那么洒脱那么隐忍的上校,终究没有挺过这一关,疯了。第三处是上校变成了一个智力只六七岁的孩子,于是当年那个伤害过他的姑娘而今用后半生的陪伴,是为上校恢复荣光,也是为自己赎罪。
每一处,都有一处脆弱。第一处的脆弱,是“我”的爷爷固执而牵强的家族荣誉使命感,他一辈子为之努力维护的形象,最后居然毁在了自己手中。第二处的脆弱,原来那么坚强、那么倔强、那么不可一世的上校,居然被自己无法逾越的那个障碍淹没了,甚至说吞噬了。第三处的脆弱,最为难捱,本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最后却走向了爱的而另一面——恨。
每一处,却都有一处坚强。第一处的坚强,是“我”的爷爷始终未曾放弃过作为一个家族长者对荣誉几近疯狂般的捍卫。第二处的坚强,是上校始终未曾忘却的家国情怀,它是那么浓烈的藏匿在他的内心深处。第三处的坚强,是那个赎罪的阿姨,用余生去弥补一个当年可能任何一个年轻女孩儿都有可能会犯的错。
麦家似乎没带任何评判,只是以“我”的视角一点点揭开故事的一角,然后带着读者一起慢慢走进这场关于时光、关于岁月、关于承诺、关于脆弱、关于坚强的故事。有些时候,汹涌而至,有些时候,清水略身。
尽管人生海海,但是依然有些爱值得,并应该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