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ester 2, 2月 prp 《流浪地球》小说集
《流浪地球》来源于刘慈欣一本短篇小说的书名,而此处用作了小说集的书名。这本小说集收集了刘慈欣许多描写太阳灭亡后的世界的短篇小说,以及其他大刘经典的作品。这些灭世小说中,既有剧情较为平和的《微纪元》,也有悲壮的《流浪地球》。而在这部小说集中,我更亲耐的并非这些灭世小说中的任何一部,而是一部战争小说:《全凭阻塞干扰》(俄版)。
《全凭阻塞干扰》分为两个版本,俄罗斯版的和中国版的。俄罗斯版的写的是俄罗斯与北约(也就是欧洲)的战争,中国版的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敌方压制性的电子干扰。压制性的电子干扰,意味着我方无法协调作战、传递情报、甚至是沟通,也就使我方的战术只得回到两千年前时各自为营各自战的方式,根本无法对敌方进行有效的打击。而敌方,在我读的版本里也就是北约,则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以及战术配合,对俄方(我方)来说就如同打外星人一样,都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就被干掉了。就是在这么一种绝望的劣势下,俄方的太空飞船故意装进了太阳,引起了太阳风暴,导致地球的所有电子设备全部失灵。这时,故事结束。
这片短篇小说中的绝望色彩极其浓烈:不知敌人在何处、突然遇见数倍于己的敌人等等情节都加剧了小说的绝望感。而在这种绝望中,却有着一股坚强的力量,它源自于民族的凝聚力,是支撑着俄军继续抵抗的力量。我认为小说中这种绝望感的出现有关于当时的国际局势。刘慈欣写这篇小说时,南斯拉夫、南海撞机、银河号等等事件无一不刺痛着千万中国人的心。可当时国内注重与经济发展,强调“军队要忍让”。因此,国内的军队建设与国外有着非常大的水平,而国内的军迷都对当时的战争形势抱有极大的悲观情绪。这就是小说中这种绝望感的由来,是源自于其巨大的技术以及军事实力的差别。而在《全频道阻塞干扰》中,刘慈欣将当时中国的国际形式带入俄罗斯,给这场俄罗斯与北约间的战争注入了中式的精神。
这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片段便是在结尾,当整个地球都无法进行仍和沟通之后,一小支法军碰到了俄罗斯的坦克群。在无助地放了几轮迫击炮后,法军毅然决然地撞上了刺刀,迎向坦克群走去。这个片段把这本小说俄罗斯军队的绝望感赋予给了整个北约军队,将书中的绝望感推向了最高潮。白刃对坦克,多么悲壮啊!而法军透露出的向死而生的精神,更是加剧了书中那悲壮的情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当然,《流浪地球》中也有许多别的有趣的科幻小说,比如《朝闻道》与《地球大炮》,但他们都太过浅显,不包有民族的内涵与精神在。我认为书中的《全凭道阻塞干扰》与《流浪地球》深刻地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包括但不限于带着土地航行,以及绝望时的悲壮。这种情感,是在近代的那一系列变故中表现出来的。《全凭道阻塞干扰》中的悲壮感,体现的是近代对外界、内部的一系列实力悬殊的抵抗,而《流浪地球》中带着土地旅行的设定也是来源于土地丢失又夺回后对她的愈加真爱。
总而言之,这一篇小说集拥有比较纯科幻的小说,像是《朝闻道》等,同时也拥有具有强烈民族内核的小说,比如《全凭道阻塞干扰》,张弛有力,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