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柳州不仅有螺狮粉,还有紫荆花海~被惊艳了

今天的首图是一座紫荆花城,猜猜全国紫荆花最多的城市是哪个?哈哈不卖关子,就是——广西柳州。
超过28万棵洋紫荆花树遍布柳州市,每年3月开始热热闹闹地绽放,柳州城成了一片粉红与粉紫的海洋。
但是这座“紫荆盛市”还未出圈,每到春天,“赏紫荆花、嗦螺蛳粉”仍旧是桂柳地区人们的私享。
春日柳州的美,也是开启食味之旅的第二站的缘由之一。成天看甜怡告诉你们哪里有好吃的,不如跟我一起亲自走一遭!我相信,相同的灵魂,终会相遇。(了解食味之旅第一站:在潮汕大吃四天四夜,有多满

在柳州因螺狮粉而声名大噪之前,人们仅仅知道它是个祖国南部的重工业城市,殊不知,这里的风景与桂林一样“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里的饮食深受广府影响,细致讲究且“不时不食”,同时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还多了几分来自劳动人民的粗犷和少数民族的原生态。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稻米产区之一,那里的人们觉得只食稻米不免无趣,于是机智地发明了“米粉”。把稻米打成米浆,制成面条的形状,既有与“嗦”面条一样的爽利劲儿,又多了比面条更爽滑细腻的口感;

丰富的降水和温暖的气候,还给柳州地区带来了另一种特产——竹笋。只是,笋的保鲜难度极高,怎么把这味恩物的鲜美保存呢?柳州人用上了西南地区的传统绝活:制酸。鲜笋轻度发酵后,不仅能延长保鲜期,还激发了更多鲜美氨基酸;
螺蛳,则是丰富水网带来的食物。三四月份,正是螺蛳最肥美之时。在有文字记载之前,柳州人就开始吃螺蛳了,爆炒螺蛳、辣煮螺蛳、螺蛳煲、酿螺蛳……柳州螺蛳吃法之丰富,用个不恰当的词儿形容:简直“罄竹难书”。

以上这些食材,最后汇聚到一锅里,成了今天的现象级小吃:柳州螺狮粉。
但是!
吃惯了网购螺狮粉的人来到柳州,才发现螺狮粉里有一味灵魂只有当地才能吃到,顿感从前都只是吃了个寂寞。
如果说螺狮粉的精髓是汤底,酸笋是点睛,那么与之搭配同食的卤味,就是神来之笔。我个人的必点项目是卤鸭脚。柳州的卤鸭脚是先高温油炸再卤制的。油炸让表皮酥脆、卤制令鸭脚入味,一口抿去,骨皮轻微分离,很容易的就落在舌头上,嚼之弹脆香韧……啊,感觉舌头与卤鸭脚恋爱了!
还有鸭胗、猪蹄、猪肚、猪尾巴、卤蛋、香肠、豆腐干等等,琳琅满目。碰到心凶胃口大的食客,一碗10块钱的螺狮粉,能点上百块的卤味来配,甚至有柳州本地朋友告诉我,卤味好不好吃,是检验一家螺狮粉店的黄金标准之一!
工业风与少数民族风情
柳州是西南地区少有的重工业城市。
柳钢、柳工、柳化、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面针等等企业得以在柳州蓬勃发展,一个在山水间的工业城市就这样诞生了。
也许正因为这种工业基因,螺蛳粉这种连汤带水颇难外销的食物,在这里得到了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生产包装,成为行销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现象级小吃。
打算带大家去的柳州太阳村镇,几乎如同螺蛳粉的源头,在那里可以看到螺蛳粉从原料养殖种植,到加工生产,再到包装销售的全部过程。
小镇一角,有一座海拔不过百米的山丘,登临这座小山的山顶,可以俯瞰整个螺蛳粉小镇的全貌,以及稍远处的柳州市中心市景、工业区景色,还有更远处氤氲在雾气中的、与桂林山水如出一辙的风景。
工业区喷着白烟的大烟囱与远处的喀斯特地貌风景融为一体,成就了柳州山水美景与重工业共存的魔幻景致,不可谓不奇妙。

工业与美景之外,柳州还是个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杂糅之处。
从桂林到柳州的路上,尚有许许多多的侗寨、苗寨留存。在三江侗寨,有位致力于保存侗族文化的厨娘,走进她的寨子,姑娘们会端出油茶、酸鸭子、酸肉、粑粑等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食物给客人享用。
油茶,是把茶叶用油炒后,加入糯米、盐巴、葱花、菠菜、花生、黄豆等等配料饮用,可当茶饮,亦可作饭食。

偷偷提一句,侗族妹子都特别漂亮,令我同为女性都心生钦慕,忍不住多瞧两眼。
各类“酸”食,则是当地少数民族为了弥补少盐的滋味、令食物更长久保存而发明出的特殊食物处理方式。第一口尝酸鸭子、酸肉,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越吃却越上头,忍不住第二口、第三口。
一脉相承的桂柳地区
其实说柳州,是离不开桂林的。两座城看似不相关联,然而跑去实地看过,才发现两地地域相近、文化相连、饮食相通,无怪乎被合称为“桂柳地区”。
同时,因为毗邻广东和贵州,两个邻省的饮食又在这里碰撞。桂林和柳州,都与广东一样,有“吃早茶”的习俗。每逢与客商有事相谈、年节亲朋叙旧,人们都会选择到早茶店相聚。
所以我们也会去体验桂式早茶。桂式早茶既有深具广府风格的炒河粉、萝卜糕,也有独具当地特色的煎酿三宝、螺狮粉汤圆。

如果想去这个位于祖国南方的地区看看,眼下正是最好的时节。柳州满城的紫荆花、刚刚新鲜制成的酸笋、肥美正当时的螺蛳、刚刚脱去冬装笑靥如花的姑娘们,都是这座城市最美丽丰沛的一面。
自己去可能寻访不到最正宗真实的柳州,但是与食味之旅一道,却可以。
还等什么呢,春暖花开还不出门浪浪浪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