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兰德决策》 <一>
这本书是当时考研复习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距离现在有些时候了,最近恰好在看些有关决策方面的知识,找出当时做的笔记,温故知新,感觉收获比当初又多了些。之前还在为到底该怎样做笔记而苦恼,觉得自己做笔记做的有些太过详尽,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对于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好书,这样做还是有必要并且非常有价值的,相当于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理清大纲和思路,将厚书读薄的过程。后面的深层次理解与评价也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OK回到主题上,介绍下这本书中我觉得有价值的内容。之前的《怪诞行为学》是从非理性影响因素来解读决策,这本《兰德决策》则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怎样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知道一些管理学的人应该对兰德公司不会陌生,巨牛无比号称是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兰德决策》一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兰德智囊团及其决策技巧的著作,冲着这个名号也知道此书不容错过。虽然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很便捷,但是系统的学习一项知识个人还是觉得读书是最优选择,下面跟着我来体会下这本书的精华之处——决策。
决策的本质在于选择,有所选择以及必须选择。一个典型的系统化决策过程可以描述为这样:了解必须做某种选择——声明、定义、目标;考虑能使选择成功的特定要素——确定必要的和需要的,并加以权重;判断哪一类方案最能满足这些要项——评估、排序;考虑最后所选择的方案会有什么可能危及其成功和安全的风险。本书中将决策流程细分可分为四个阶段:决策框架选择,情报搜集,做出结论,回馈学习。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主题以及可能会误入的陷阱,这样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可以很好的用来评估和改进个人和群体的决策。
一、决策框架—— 能将决策单纯化和组织化的心智架构
—— 涵义: 构成问题的骨架,表示界定什么必须被决策;初步订出取舍标准,用以判断偏好某种选择而放弃其他
—— 内容:对问题界定的范围、用来界定成败的参考点、用来评估比较所用的标准
——陷阱
1、贸然投入:在收集资讯与下结论起步前,未曾花时间考虑所面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或透彻分析为什么要做决策
2、框架盲点: 针对错误的问题进行解决、未经深思熟虑就为决策塑造出心智架构,忽略了最佳抉择以及重要的目标
3、 缺乏框架控制—— 无法意识清楚地用一种以上的方式来界定问题,或者不当地受他人框架影响
—— 框架管理
识别常用的和自动采取的框架;
找寻可供选择的合理框架;
分析不同框架的适用范围,有何偏颇与缺失、 将问题与框架匹配;
选择最合用的并综合几个框架全面审视问题
二、收集情报
——涵义: 找出做决定所需要的已知事实、对“未知部分”进行合理预测
——陷阱
1、过度自信: 在判断上过渡自信,对自己的假设与意见太过肯定以致怠于收集必备的事实性资讯
2、 经验常理:短视地抄小路、不当地仰仗“经验管理”诸如暗自深信那些随手可得的现成资讯,或过度死抱一些轻易可见的事实
——妥善收集
坚持人们从范围与自信水准来说明其估计,清楚明白表明意义;
为那些做估计的人创造回馈、训练与解说,改善其技巧;
问不符合原先假定(若估计错误)的问题;
用诸如错树分析、模拟情景与前瞻性预测等技巧找出可能使事情变得复杂的因素;
避免为预估与决策收集过多资料,除非有办法综合使其具有连贯性
三、下结论—— 按照系统规则审视各个层面做出判断与选择
——决策种类
1、 直觉式决策: 依赖直觉或“胆识”做决策;适合问题——生活小问题
特点:快速、但不具有一致性,会受抉择的实施因素与个人情感影响
2、 简单的筛选与分等: 设定简单的“入门规则”将问题简化;适合问题——粗略估计
特点:有效简化与缩小问题范围,消除纯直觉的不一致性;但具有僵化性,可能发生缺失与疏忽
3 、特殊行业上的常情推理:利用行业经验和共识进行常情预测与推理; 适合问题——时间有限、问题复杂、无法做实际细致分析时
特点:节省时间,通常能获得较好决策;容易转变为教条主义,缺乏变通
4、线性模式
4.1 主观线性模式:选择相关因素并赋予权重,列出数字化的评比等级然后综合进行排序做出选择; 适合问题——需要处理一大推资讯时
特点:利于做出理性的决策
4.2 自力更生决策模式——让专家在一系列案例上做出审慎判断,然后用统计方法推演”回归分析“,估出他们在暗中用以达成特殊评比等级的权数;适合问题——专家善于做出判断而又无法解释清楚程序时
特点:消除随机干扰,保留专家核心智慧,产生一套标准的判断程序
4.3 客观模式:用实际的过去结果来统计推演出权数,取代主观预测权数;适合问题——重复性、例行、有章可循的决策
特点——省时省力、并具有相当的有效性
5、 多重性质的效用分析:将选择性问题拆解到关键性的细小部分,再按上述方法分类进行分析与评估;适合问题——非同寻常重要性与独特性值的决策
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复杂问题解构
—— 陷阱
1、 轻举妄动: 深信已将全部发现的资讯搞清楚了,因此在做最后抉择时不依循一套有系统的程序而草率行事
2、 群体失败:群体决策时没有经过良好的组织与协商而导致决策时间拖延、决策失败
四、回馈学习——对结果进行持续追踪,调整控制、从回馈中获取教训
——陷阱
1、 为回馈而自我愚弄:
控制的幻觉;
扭曲实际做过或说过什么的记忆;
不切实际地抱怨其他人的事物,或是假设性不可预知的状况;
说自己原先的预测被错误的了解或解释;
改变目前的偏好,让失败看来好像已不重要
2、 不做追踪:假设经验会自动的浮现其教训备用,因此怠于保持系统化的记录来追踪决策结果,与怠于分析哪些能呈现关键性教训的结果
——正确回馈学习
事先清楚界定成功衡量标准、目标、所期望或恐惧的结果,并标出哪些能以预料后事能力客观判断的结果;
事先列明到何种程度,你相信自己的选择能影响努力的结果;
咨询其他人对你的成功失败有多少成分是他们认为你改为你的行动受到褒奖;
对有重复性的决策,看是否有可用统计性的测试来决定在结果方面机会与明智抉择各自所占的比重;
周期性列出所遭遇的失败,向他人讨教;
仔细分析近期计划结果而得到的新资讯,它们如何迫使你对未来计划已备妥的模拟情况做修正
OK回到主题上,介绍下这本书中我觉得有价值的内容。之前的《怪诞行为学》是从非理性影响因素来解读决策,这本《兰德决策》则是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怎样做出令人满意的决策。知道一些管理学的人应该对兰德公司不会陌生,巨牛无比号称是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兰德决策》一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兰德智囊团及其决策技巧的著作,冲着这个名号也知道此书不容错过。虽然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很便捷,但是系统的学习一项知识个人还是觉得读书是最优选择,下面跟着我来体会下这本书的精华之处——决策。
决策的本质在于选择,有所选择以及必须选择。一个典型的系统化决策过程可以描述为这样:了解必须做某种选择——声明、定义、目标;考虑能使选择成功的特定要素——确定必要的和需要的,并加以权重;判断哪一类方案最能满足这些要项——评估、排序;考虑最后所选择的方案会有什么可能危及其成功和安全的风险。本书中将决策流程细分可分为四个阶段:决策框架选择,情报搜集,做出结论,回馈学习。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主题以及可能会误入的陷阱,这样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可以很好的用来评估和改进个人和群体的决策。
一、决策框架—— 能将决策单纯化和组织化的心智架构
—— 涵义: 构成问题的骨架,表示界定什么必须被决策;初步订出取舍标准,用以判断偏好某种选择而放弃其他
—— 内容:对问题界定的范围、用来界定成败的参考点、用来评估比较所用的标准
——陷阱
1、贸然投入:在收集资讯与下结论起步前,未曾花时间考虑所面对问题的症结所在,或透彻分析为什么要做决策
2、框架盲点: 针对错误的问题进行解决、未经深思熟虑就为决策塑造出心智架构,忽略了最佳抉择以及重要的目标
3、 缺乏框架控制—— 无法意识清楚地用一种以上的方式来界定问题,或者不当地受他人框架影响
—— 框架管理
识别常用的和自动采取的框架;
找寻可供选择的合理框架;
分析不同框架的适用范围,有何偏颇与缺失、 将问题与框架匹配;
选择最合用的并综合几个框架全面审视问题
二、收集情报
——涵义: 找出做决定所需要的已知事实、对“未知部分”进行合理预测
——陷阱
1、过度自信: 在判断上过渡自信,对自己的假设与意见太过肯定以致怠于收集必备的事实性资讯
2、 经验常理:短视地抄小路、不当地仰仗“经验管理”诸如暗自深信那些随手可得的现成资讯,或过度死抱一些轻易可见的事实
——妥善收集
坚持人们从范围与自信水准来说明其估计,清楚明白表明意义;
为那些做估计的人创造回馈、训练与解说,改善其技巧;
问不符合原先假定(若估计错误)的问题;
用诸如错树分析、模拟情景与前瞻性预测等技巧找出可能使事情变得复杂的因素;
避免为预估与决策收集过多资料,除非有办法综合使其具有连贯性
三、下结论—— 按照系统规则审视各个层面做出判断与选择
——决策种类
1、 直觉式决策: 依赖直觉或“胆识”做决策;适合问题——生活小问题
特点:快速、但不具有一致性,会受抉择的实施因素与个人情感影响
2、 简单的筛选与分等: 设定简单的“入门规则”将问题简化;适合问题——粗略估计
特点:有效简化与缩小问题范围,消除纯直觉的不一致性;但具有僵化性,可能发生缺失与疏忽
3 、特殊行业上的常情推理:利用行业经验和共识进行常情预测与推理; 适合问题——时间有限、问题复杂、无法做实际细致分析时
特点:节省时间,通常能获得较好决策;容易转变为教条主义,缺乏变通
4、线性模式
4.1 主观线性模式:选择相关因素并赋予权重,列出数字化的评比等级然后综合进行排序做出选择; 适合问题——需要处理一大推资讯时
特点:利于做出理性的决策
4.2 自力更生决策模式——让专家在一系列案例上做出审慎判断,然后用统计方法推演”回归分析“,估出他们在暗中用以达成特殊评比等级的权数;适合问题——专家善于做出判断而又无法解释清楚程序时
特点:消除随机干扰,保留专家核心智慧,产生一套标准的判断程序
4.3 客观模式:用实际的过去结果来统计推演出权数,取代主观预测权数;适合问题——重复性、例行、有章可循的决策
特点——省时省力、并具有相当的有效性
5、 多重性质的效用分析:将选择性问题拆解到关键性的细小部分,再按上述方法分类进行分析与评估;适合问题——非同寻常重要性与独特性值的决策
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将复杂问题解构
—— 陷阱
1、 轻举妄动: 深信已将全部发现的资讯搞清楚了,因此在做最后抉择时不依循一套有系统的程序而草率行事
2、 群体失败:群体决策时没有经过良好的组织与协商而导致决策时间拖延、决策失败
四、回馈学习——对结果进行持续追踪,调整控制、从回馈中获取教训
——陷阱
1、 为回馈而自我愚弄:
控制的幻觉;
扭曲实际做过或说过什么的记忆;
不切实际地抱怨其他人的事物,或是假设性不可预知的状况;
说自己原先的预测被错误的了解或解释;
改变目前的偏好,让失败看来好像已不重要
2、 不做追踪:假设经验会自动的浮现其教训备用,因此怠于保持系统化的记录来追踪决策结果,与怠于分析哪些能呈现关键性教训的结果
——正确回馈学习
事先清楚界定成功衡量标准、目标、所期望或恐惧的结果,并标出哪些能以预料后事能力客观判断的结果;
事先列明到何种程度,你相信自己的选择能影响努力的结果;
咨询其他人对你的成功失败有多少成分是他们认为你改为你的行动受到褒奖;
对有重复性的决策,看是否有可用统计性的测试来决定在结果方面机会与明智抉择各自所占的比重;
周期性列出所遭遇的失败,向他人讨教;
仔细分析近期计划结果而得到的新资讯,它们如何迫使你对未来计划已备妥的模拟情况做修正